特斯拉兵臨城下國內車商還在自嗨,李想:該如何帶兵打仗?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經緯創投(ID:matrixpartnerschina),作者:億萬,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今日,特斯拉推出售價3.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3.4萬元)的基礎版Model 3。針對此前國內電動汽車虛假宣傳的亂象,車和家CEO李想今日在微博懟了一下這些汽車品牌商的誇張自嗨行為。
李想表示,看到國內不少有頭有臉的汽車品牌,推廣電動車的時候還在用60等速宣傳自己的續航里程,甚至直接把這樣的虛假續航里程數字貼在車屁股上,真有點大躍進的感覺。各位汽車行業的前輩和大哥們,特斯拉都已經打到家門口了,按照目前的匯率,國產 Model3鐵定直接賣到25-27萬起(補貼前售價),咱們就別再搞這些丟人的宣傳手段自嗨了。
李想還稱,媒體也別再配合60等速自嗨了,這樣最基本的專業能力和辨識能力都不具備,以後就真沒飯碗了,好日子很快就要結束了。說了這麼多不好聽的話,我就扮演這個得罪人的角色了。時間不多了。
特斯拉介紹稱,Model 3基本版能達到220英里的續航里程,最高時速為130英里,並能在5.6秒內從0英里加速到60英里每小時。另外,該公司還允許客戶在購買前試用汽車,並在7天或1000英里內歸還汽車時提供全額退款。這些新車最快於下個月提供,特斯拉一直承諾的3.5萬美元的Model 3終於實現了。
(3.5萬美元的標準續航版)
在Model 3發售成真之際,特斯拉還宣佈了一條特大新聞,它正在將全球銷售渠道限制為線上銷售,將關閉所有線下門店。該公司表示,此舉能夠有效降低汽車價格——平均降低6%。
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在與記者的電話會議中承認,部分節省將來自於零售方面的減少。但他預計,特斯拉將僱傭更多的服務技術人員來滿足銷售需求。
這還真是個大新聞。
要知道,此前特斯拉和蘋果一樣,在諸多繁華商區擁有自己的線下門店。線下門店的好處就是可以試駕,能讓客戶得到真正的體驗,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特斯拉的銷售訂單。在特斯拉線下門店,對銷售人員的考核之一就是試駕數量和體驗滿意度。但隨著特斯拉將線下門店關閉,要如何試駕?為此特斯拉有了自己的解決辦法。
雖然將關閉線下店,但開始嘗試讓汽車試用變得更容易。潛在買家可以在七天內跑1000英里內,無條件全款退車。這樣的冒險策略,誠然證明特斯拉對自己車型相當自信,有把握讓顧客買完車後捨不得退。
“現在,你可以通過手機,僅耗時1分鐘,就可以在北美購買一輛特斯拉,而這種能力很快會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特斯拉在部落格中寫道。“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將逐步關閉許多實體商店,只會在交通繁忙的地方,仍保留少數實體商店作為陳列櫃和特斯拉資訊中心。”
隨著最便宜的3.5萬美元model3開售,特斯拉又逐漸關閉線下門店,轉為純線上銷售。不得不說,特斯拉這次下狠手顛覆了電動車直銷模式。
根據馬斯克的說法,新的Model 3將於“三到六個月內”在歐洲和中國上市。
正如李想所說,特斯拉都已經打到家門口了,留給國內汽車品牌商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以下為李想微博全文:
看到國內不少有頭有臉的汽車品牌,推廣電動車的時候還在用60等速宣傳自己的續航里程,甚至直接把這樣的虛假續航里程數字貼在車屁股上,真有點大躍進的感覺。各位汽車行業的前輩和大哥們,特斯拉都已經打到家門口了,按照目前的匯率,國產Model 3鐵定直接賣到25-27萬起(補貼前售價),咱們就別再搞這些丟人的宣傳手段自嗨了。
媒體也別再配合60等速共嗨了,這樣最基本的專業能力和辨識能力都不具備,以後就真沒飯碗了,好日子很快就要結束了。
說了這麼多不好聽的話,我就扮演這個得罪人的角色了。時間不多了。
(李想懟國內汽車品牌微博截圖)
李想於1981年出生,是中國年輕的連續創業者代表,先後創辦泡泡網、汽車之家、車和家。2015年7月至今,任車和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車和家致力於用科技改變出行,讓更多人受益。2018年10月,車和家釋出智慧電動車品牌理想智造。
以下來自李想在經緯的“億萬”欄目所做的管理分享 :
李想在億萬課堂的分享,值得創業者學習
1.讓經歷過成功的老人去帶新業務
新業務的關鍵點在於老業務的基礎是什麼樣的。如果老業務已經是利潤非常健康的“現金奶牛”,我建議讓經歷過成功的老人去帶新業務,他們更有信心,也能很好地調動企業的資源。這時候讓新人去做老業務,老業務健康有序,更容易上手。
如果公司的老業務是因為做得不好,而不得不去做新業務,那麼用新人老人沒什麼區別,因為也都沒成功過,也都沒有什麼大的威望。這時候甚至新人做新業務會更好一些,壞毛病和團隊內的負面情緒會更少。
雖然都是新業務,但是——
老業務的基礎決定了新業務的用人方式是天壤之別。
CEO要放多少精力在新業務上,這個取決於業務的重要性。我覺得在創業初期,還是應該集中資源在少數,甚至唯一的業務上,而不是擴充套件更多的新業務。創業企業千萬別學大企業,因為資源是不一樣的,創業企業資源少,就應該集中在極少數的業務上,才有勝算。
很多時候我們融資多了、錢多了、股東多了,每個投資人都出個主意做個新業務,其實非常糟糕。
戰略最重要的一點是:集中資源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創業初期的戰略應該是集中全部的資源在一個業務上,這樣才有勝算。和大企業比拼業務豐富,資源多,基本上是自殺。
2.你考核什麼,就會獲得什麼
新人和新團隊的加入,創始人一定要避免“找救世主”的心態。這個世界上沒有救世主,錯誤的預期和不切實際的心態,會讓新人進來定位錯誤,也會讓老人心態發生對立的變化。必須與核心團隊先把團隊為什麼引入新的高管達成共識,不找救世主,新人就是核心團隊的一份子,為了更好的發展而彌補我們的短板。
創業者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發展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想找救世主。這個想法,必須改變。
如果你找的不是救世主,企業自身又有合理的薪酬和考核體系存在,利益分配就不是問題。想考核什麼,就會獲得什麼,這是永恆不變的道理。價值觀、業績、戰略執行度、能力都可以考核,關鍵是CEO和團隊自己想要什麼。
堅決反對整建制的招募一個完整的團隊進來,除非是必要的收購或者合併,否則我堅決反對這麼做。成功的團隊沒必要也沒動力整體直接加入你,二把刀的團隊能害死你。一個管理者從原有的企業帶一個完整的團隊加入,我覺得人品上就有嚴重的問題。
3.止損沒有絕招,只有實事求是
我們每年會把95%的費用集中投入在主營業務家用智慧電動車上,這是我們前十年的核心和現金奶牛。另外,我們還會把每年5%的費用投入在出行業務上,這是一個專門的團隊,有目標地去在這個業務方向上發展,這是我們的使命願景決定的,這也決定了我們對於更長遠的未來的判斷。私有車輛和共享車輛,共同組成了完整的出行場景。
業務要有完整的產品、技術、商業的邏輯,在一個閉環邏輯下,才能有效地判斷小的阻礙應該如何修正和突破,而不是走哪算哪。也能讓大的失敗真正到來的時候能夠清醒地認識到,不至於讓失敗決定了生死,只要往前走,失敗總是難免的。
止損沒有什麼絕招和技巧,唯一的方法是面對現實,實事求是。這個度其實並不容易,做不好就是該堅持的沒有堅持,該放棄的沒有放棄。內心堅定和實事求是的兩者融合能力,就是對於優秀創業者的重要考驗。
當然,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我們能避免踩坑就不錯了。這也是“我們找有經驗的人,把自己過往做這些事情得到的經驗告訴大家,共同討論”的初衷。
真正的方案來自於每個創始人的不斷摸索,特別不容易,但也是不得不做的為數不多、正確的事。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