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創業的新風口,是帶刺狂歡後的鬱金香?

沒有一點點防備,電子煙一夜之間成為2019創業香餑餑。
菸酒在消費領域大多遊離在灰色地帶,儘管老百姓都知道吸菸飲酒不利於身體健康,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酒類品種繁多,啤酒、黃酒、白酒等替代品不一而足,但香菸一直以來都是傳統的捲紙煙,電子煙也是近年來才冒出來的新玩意兒。雖然晒菸工藝和菸草種類有所不同,但香菸的替代品幾乎沒有,加上菸草有著嚴格的管控,壟斷+暴利成為了菸草行業的代名詞。
隨著羅永浩、同道大叔創始人已經多位頭部自媒體人,網紅大V相繼宣佈入局電子煙這條創業賽道,試圖在這個萬億市場的風口分一杯羹。但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早在2001年就已經出現了全球第一款電子煙原型功能樣品,而電子煙行業在中國發展了十多年,本土市場卻沒有出現一家獨角獸企業,到底是什麼原因?

據相關資料統計,中國大約有3億菸民,而直到2017年底,本土市場消費電子煙的菸民也不過100萬出頭,滲透率只有可憐的千分之三;另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菸草消費和生產國,每年中國菸民消費捲菸量佔世界菸草市場44%;2018年中國菸草行業實現了11556億元的工商稅利,秒殺國企四大行。從這些資料來看,號稱萬億市場的電子煙並不是空穴來風。
個人認為,這些年電子煙行業並未充分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1. 電子煙廣告宣傳不到位,菸民知之甚少
儘管每年菸草行業為國家帶來鉅額的稅利,但香菸畢竟屬於灰色消費品,本身就不適宜大肆廣告宣傳,菸草行業自有其穩定的消費渠道,而電子煙作為一種模仿捲菸的電子產品,尚處於萌芽期,老百姓對電子煙的認知還處於初級階段,瞭解不多。
2. 電子煙技術尚未成熟,老菸民已養成抽捲菸習慣
抽電子煙儘管很新鮮,但是要真正做到與傳統捲菸一樣的口感並不容易,技術上還有待創新,而在國內電子煙使用者群體的開拓和市場教育才是巨大的難題,對於抽菸抽了幾十年的老菸民來說,習慣了捲菸味道再抽菸油型的電子煙體驗差很多。
3.監管政策不明朗,捲菸市場根深蒂固
電子煙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政策風險。中國“第一個吃螃蟹的”電子煙“如煙在2003年面世後很快就銷售額過億,後來被央視曝光戒菸效果造假,最後被菸草巨頭收購,從此電子煙也收歸煙草局管制,加上捲菸市場根深蒂固,真正敢做電子煙蚍蜉撼大樹的沒有幾個。
那麼,為何電子煙在2019年會成為資本追逐的創業風口呢?

1. Juul Labs創富神話刺痛國人神經
2018年底美國電子煙創業公司Juul Labs向全員1500名員工發放總額為20億美元的年終獎,平均每人到手130萬美元,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2.電子煙產值和銷量飆升,暴利面前資本敢於鋌而走險。
2018年全球電子煙(不含加熱不燃燒)預估產值160億美元是2012年的7.6倍,2010年至2018年,電子煙銷售額增加了近20倍,雖然中國菸民佔全球菸民的三分之一,全球電子煙消費市場90%以上卻集中在歐美地區,傳統捲菸利潤能達到成本的10倍甚至50倍,電子煙的利潤率只會比傳統捲菸行業更高,如此巨大的利潤空間資本不可能不心動,資本逐利很簡單,有機會就跟進。
3.菸民結構發生變化,電子煙正在成為年輕人的潮流文化
在美國,電子煙似乎正在演變成一種年輕人的流行文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電子煙消費大軍。而在中國,儘管電子煙以健康、能戒菸、易攜帶等噱頭吸引了不少老菸民來嘗試,但收效甚微。大部分老菸民還是改不了抽捲菸的習慣,而年輕人接受新事物強,新菸民的市場教育成本偏低。
狂歡下的豪賭,是泡沫還是商機?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說,有需求就有市場。相比於傳統的捲菸品牌,電子煙的營銷和渠道優勢更加多樣化,潛在消費人群更加廣泛,更重要的是,國內尚未出臺詳細的電子煙監管政策,大多數電子煙處於“三無”邊緣狀態,產品質量層次不齊。

事實上,電子煙在國內並不算是一片藍海,而是一片死海。涉足電子煙創業領域的大多從營銷和渠道入手,沒有人敢真正深入整個產業鏈條,畢竟電子煙上下游產業鏈灰色地帶太多,受政策影響會非常大,現在是政策監管空檔期,資本入局新興電子煙創業品牌投機賺快錢也不失為一個良機。
客觀來說,制約電子煙發展的根源是監管政策。全球90%以上的電子煙產自中國製造業之都深圳,但是國內市場滲透率依然偏低,不是因為這行不好做,而是不敢做,大家都在觀望。
退一步來說,就算政策放寬電子煙准入機制,創業公司發展之路也未必一帆風順。最先受益的肯定是作為國內利稅大戶的菸草巨頭,創業者不僅要和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菸草巨頭真刀真槍PK,還要應對海外菸草巨頭的激烈競爭,寡頭市場變為充分競爭市場之後,必將迎來一輪大洗牌。
入局電子煙市場的 創業者 正在進行一場豪賭,稍有差池,便會演變成一場菸草行業的鬱金香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