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製藥」獲數千萬元戰略融資, 推進自身免疫病創新藥研發
36氪獲悉,廣州高瓴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瓴製藥”)已完成數千萬人民幣融資,由凱泰資本、盛山資產共同投資。
高瓴製藥成立於2017年,主要是針對自身免疫病和腫瘤的未被滿足醫療需求,研發小分子靶向創新藥物。目前,其主要產品線為口 服高選擇性JAK抑制劑 ,預計在2019年提交美國臨床申請 ,有望成為best-in-class JAK抑制劑藥物;公司另有腫瘤和自身免疫病產品處於臨床前研發或規劃中。
自身免疫病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比如1型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炎症性腸炎,還包括器官移植之後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疾病,目前沒有根治手段,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攝入。
由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點,其中有一些藥物是已批准的藥物被開發用於治療其他適應症,加上長期用藥,因而市場前景可觀。據統計,2015-2017年在全球銷售額前10位的藥物中,自身免疫病藥物就佔了3款:Humira、Enbrel、Remicade。
據瞭解 ,Humira的美國專利已在2016年12月到期,歐洲專利2017年到期;Remicade 的美國專利2018年9月到期;Rituxa的美國專利2018年到期。但其生物類似物因為價格優勢不大,僅比原研降低15%~20%左右,醫生的處方動力並不強,因此並不像化學仿製藥那樣直線取代上述原研生物製劑。
基於此,口服的小分子新藥成為醫保支付方和PBM(藥房福利管理機構)眼裡可替代原研生物製品的理想物件,併成為藥企競相研發的目標。但由於很多藥企嘗試開發P39MAPK抑制劑和Syk抑制劑大多以失敗告終,JAK抑制劑成為了巨頭爭搶的陣地。輝瑞、強生、羅氏等跨國藥企,以及復巨集漢霖、恆瑞、微芯均在此有所佈局。
當然,考慮到是長期用藥,因此臨床上對自身免疫病藥物的安全性要求也較高。像FDA就曾拒絕禮來Baricitinib(改善類風溼關節炎痛疼藥物)上市申請,要求明確Baricitinib的治療安全性——儘管4mg劑量對於中到重度類風溼性關節炎療效更好,但Baricitnib僅有2mg劑量獲批,主要原因是出於對4mg劑量安全性的擔憂。
據悉,高瓴製藥的口服高選擇性JAK抑制劑有望在 提高自身免疫病患者治療效果的同時,保持較好的安全性 。部分JAK抑制劑選擇性及活性資料如下。

部分JAK抑制劑的選擇性及活性(來自 凱泰資本 )
在自身免疫病和腫瘤領域,凱泰資本已佈局不少,包括美國免疫治療創新者OncoImmune、美國免疫療法公司Abcuro、美國腫瘤藥物創新企業Quadriga Biosciences、中國腫瘤CAR-T細胞治療公司科濟生物、腫瘤創新藥公司凌科藥業、泌尿系統腫瘤創新藥公司亞虹藥業、美國抗腫瘤新藥公司Newave等;投資廣州高瓴製藥, 凱泰資本 將進一步完善在自身免疫病和腫瘤治療領域的佈局。
據瞭解,高瓴製藥的核心團隊在抗腫瘤和自身免疫病藥物設計、臨床前研究和臨床開發方面擁有多年豐富的成功經驗,在國內外主導和參與多款藥物設計、臨床前開發、臨床試驗和藥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