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分享 | 設計師不要安於現狀
:point_up_2: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小阿田的設計筆記~

設計當中的使用者體驗
產品從無到有的過程?
一個產品的設計是由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至上而下完成的。公司的產品開發上線之後,要考慮產品的使用者體驗,好的產品必定是有好的使用者體驗的。現在市面上的APP非常多,競品也很多,使用者會根據當前的競品對你的產品做一個對比,在同類型的產品面前,使用者體驗好的產品會存活的更久。
所以說,你的產品上線之後,一定要超出使用者的預期,比同等產品更快更方便的解決使用者的痛點和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這樣才能競爭過同類型產品!那麼你一定會問我怎麼才能知道什麼才算是真的好的使用者體驗呢,很抱歉,其實我也不知道什麼才是。在產品還沒上線前,產品經理/設計師會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專案總結,來設計出大部分使用者可能會接受的設計/產品。更具產品上線之後產生的各種資料來優化產品。始終要以結果為導向在開發任何產品之前,要先充分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怎樣做才能解決這個痛點,要以目標為導向的進行設計。
介面設計同質化
現在市面上的產品越來越多,很多介面設計思維和互動模式已經同質化,缺乏突破,很多時候相同型別的產品拿出來一看,整個介面設計風格基本沒什麼區別,很多時候不是設計師不想做出改變,卡片式、列表式、feed流...用來用去就是幾個元件的搭配方式的改變,功能特性同質化嚴重的今天,能夠幫助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的往往是大家常常視而不見的小細節!
在現在的設計領域,功能主義盛行,介面設計中理性居於主導地位,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以及功能主義,思想都將人的需求置於設計的中心。設計風格顯然不是理性思考的首要考量目標。更多是與形式有關,需要人的感性力量,則自然在這樣的風潮下需要讓位於功能和理性。
設計風格大部分來自於設計所使用的元素:顏色,圖示,形狀,圖形,字型,裝飾物再者說模仿和學習已經相對成熟的競品,能夠極大地降低開發設計App成本。我們清楚,好的設計一定服務於商業價值。初期進入市場時,與其投入大量的人力資金成本,研究使用者需求、摸索市場規律、資料行為分析…會更傾向於通過競爭對手瞭解他們的設計風格是什麼。

通過以上產品我們可以直觀的發現大部分同類型產品介面風格和功能一致,同一行業領域設計的App所面對的目標人群、產品功能、輸出的品牌價值都極為相似,更易趨同。不過在體驗這些產品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的互動設計和邏輯上是有不同的,在產品設計相同的情況下,能超過競品的方式就是介面互動邏輯和細節。
那有人要問了,什麼是好的互動邏輯和細節呢?
簡單的說就是APP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好的產品都有倆共性,一就是好的功能特性,二就是注重細節。功能特效能夠將目標使用者吸引過來,細節則是留住使用者的法寶,好的使用者體驗,好的互動模式。
儘管有越來越多的App介面風格趨同,但是在使用者體驗、互動設計的每一個流程,我們依然能體會到差異。比如所提到的社交平臺Facebook,介面風格看來似乎沒有什麼出彩。但只有在使用者使用過程中,才能體會到Facebook對使用者體驗細節把握的可貴之處。我們往往從第一眼視覺判斷介面是否相似,而產品是一個完整體驗的過程。
對於設計師而言,保持創造性是本能。每一位設計師都希望能夠創造出獨一無二具有個人風格的設計。但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好的設計能夠給到使用者自然流暢的體驗,才能最大化商業價值。
設計現狀
所以說“ 設計 ”不值錢!就像上面寫道的,設計已經開始趨於同質化,而且市面上的任何一款產品都是有競品的,換一個方法說就是,只要會軟體,會抄襲,你就可以做設計。
說到這裡我相信會有很多設計師嗤之以鼻,覺得我是在威嚴恐嚇,問題TMD就是這樣,我也很悲哀,我也覺得這是一個笑話,所以說設計師的門檻很低很低,行業內湧入的人越來越多,會抄襲的初級設計師一抓一大把而且要的錢少,設計出來的東西也都還不錯,無形中將行業的薪資拉低,將行業的就業機會掠奪。
即將步入中級設計師門檻的設計師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因為你能做的初級設計師也能做,而且有可能會做的更好,而且公司付出的也相對較少,為什麼不要初級設計師呢?
我有幾年的工作經驗,我有十幾個上線產品,我會互動,我會動效,我會.....我才是一個真正的設計師!!憑什麼說我找不到工作!很悲哀,但也很現實,我也覺得很可笑。
我經常會和同行交流一些心得和行業發展,發現絕大部分設計師在工作時間外不會繼續提升自己,在工作當中除過做專案外,一部分人會刷一些設計網站,看一些好的作品和好的文章,這個設計很棒,這篇文章不錯,很多設計師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日復一日,重複著,不曾改變。你會有危機感,因為你在公司找不到的你的價值所在,你沒有一點突出的能力,你這個職位隨便招一個人也能幹了,有可能比你乾的還好。你還嘚瑟什麼?
設計師值錢的是思維,以人為本的設計,也叫做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User-Centered Design)。設計思維,就是一套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解決問題,要從人的需求出發,多角度地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是你的成體系的設計方法論,是你在突發問題出現的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你在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隱藏技能,這是初級設計師所不具備的,也是一般設計師代替不了的這是你專屬的能力!

我在知乎看到有人對設計師等級的評論內容感覺很貼切
一種是隻會搞基礎髮型的,比如村口燙頭的老王;
一種是隻會剪流行髮型的,比如各大連鎖髮廊全心全意推銷燙染的小哥們,推薦應該剪目前最流行的某款髮型,但實際上可能是他只擅長這款髮型;
還有一種是最可遇不可求的,就是根據你的臉型以及氣質設計髮型,被剪完頭你照完鏡子感覺並不想哭的魔♂發♀師
喂,夠了“設計師=美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設計師也是可以分成“工”, “匠”, “師” 三個檔次的。只會做基礎設計的初級設計師(工);技藝精湛,能搞定所有流行風格的高階設計師(匠);能根據產品性格、特徵量身打造設計風格的設計大師(師)最後,引用一下劉津legene寫過的一篇文章"視覺設計遠不止“好看”這麼簡單"裡寫的幾個從“工”變為“匠”變為“師”的三個蛻變過程:首先,能夠洞穿並還原產品本質其次,能夠通過分析研究尋找方向最後,能夠講清楚設計思路,並得到大家認同,這才是一個不可替代的設計師!

定個小目標
制定一個巨集觀的目標,自己的職業規劃,整理一份文件出來,確定自己未來想要發展的方向,是走技術層面或者是管理層,還是慢慢轉型去創業。有目標才有動力。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以一年為期限,以3個月為一個小階段,將每一個階段要乾的事情合理的分配好聚少成多。當然,這是我自己的規劃方式,因人而異!
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提升自己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只要你會投資自己,你可以買到很多提升自己的課程,最重要的是這些課程是成體系的,比你一個人自學要容易得多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切記不要貪多,選好一門專門花一段時間去學習,學習附加技能,英語,手繪...
看書,看設計行業的書,看設計行業外的書,多看一些有意義的視訊講座《巨集觀》《吳曉波頻道》等,提升自己的精神層次和知識儲備量。由內到外的改變自己。

如何學習,如何進步,這個我真的不是特別清楚,也看了很多大牛發表的文章,各種雞湯,我只感覺“然並卵”
人是有惰性思維的,學習真的很累,很枯燥,我上了這麼多年學,去努力考高分,考好大學,就是為了不學習
為什麼我工作了還要如此努力的去學習,而且要拿出在學校的那份拼勁去學習....
你能告訴我為什麼呢?

上面我已經說到了行業的現狀,現實很殘酷,為了生存,為了過人上人的生活,為了娶妻生子,為了給孩子一個衣食無憂的生活,為了能帶父母出去遊山玩水,為了......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當然家裡有礦的就無所謂啦)拿一個成年人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去綁架自己,去逼迫自己,拿你的現在去搏你的將來。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告誡自己的,順便想想自己的職業規劃,從產品的角度剖析,從行業的現狀剖析,只是讓自己有危機感,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麼,強大自控力、注重細節,沒有很好,只有更好的態度、堅持、對設計的熱情、自信陽光、運氣、良好的人際關係。讓時間去證明自己!
作者:繁毅諾
地址: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Nzg1MTE2.html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釋出於公眾號:小阿田的設計筆記,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
小夥伴還有什麼想法或建議記得留言評論哦~
小編WeChat:tzw1996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