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大咖新聚焦 5G成重中之重
2019年兩會進行時,網際網路大咖們紛紛建言獻策,人工智慧、產業網際網路、物聯網,5G通訊技術等成為高頻詞彙。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叢集,壯大數字經濟。其中,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已被李克強連續第三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及。
這些勢必將為科技行業注入新的動能。資深產業觀察家劉步塵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工智慧、5G等技術火爆的背後,體現了新的產業正在快速興起,但目前這些技術還處於成長期,還沒有到真正成熟、能夠給企業和社會帶來顯著貢獻的程度。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與網際網路大咖們紛紛提及人工智慧、5G、物聯網,因為這些技術需要持續的重視,需要大家一起推動它們繼續向前發展。
人工智慧全面發展
今年,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巨集的提案依然和人工智慧有關。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今年是李彥巨集參加兩會的第七年,他帶來了三個提案,都與人工智慧息息相關。他提出,緩解交通擁堵通常以擴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手段,因物理空間有限,傳統方式已無法有效緩解擁堵。而利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構建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對交通的“全面感知、全域性決策、實時控制”,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減少交通事故,讓老百姓出行更加順暢和安全。
李彥巨集還提出,提高電子病歷的互聯互通性,將提升百姓就診效率。此外,基於電子病歷的人工智慧應用,有望緩解目前醫療資源不足、分佈不均、服務同質性差等問題。對此,李彥巨集建議,由國家衛健委牽頭,在電子病歷資料的管理、科研及使用方面統籌規劃,加快相關智慧應用的探索,助力形成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此外,李彥巨集還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跨學科領域的行業專家、人工智慧企業代表、行業使用者和公眾等相關方,開展人工智慧倫理的研究和頂層設計,促進民生福祉改善,推進行業健康發展,掌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主動權。
關於人工智慧方面,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同樣也在其提案中表示,人工智慧作為改善民生公共服務資源總量不足和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推進民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資料是確立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競爭優勢的重要抓手,但當前我國公共資料開放仍面臨開放程度有限、開放質量欠佳等問題,資料環境封閉制約人工智慧民生領域發展,資料潛能尚未完全釋放。
5G成重中之重
在中國,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與新一輪科技與產業變革融合發展,《2018年中國5G產業與應用發展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中國物聯網連線數將達到53.8億,其中5G物聯網連線數達到39.3億。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相關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物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7.24萬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5G是數字經濟新引擎,產業應用不限於智慧手機、基站建設等領域,更會推動物聯網、區塊鏈、視訊社交、人工智慧產品與應用的發展。但目前,受制於5G基礎建設尚未完成,相關標準尚未明確,5G的服務與應用資源也不夠豐富等因素,5G的產業發展仍存在困難與挑戰。
考慮到5G是各國未來一段時間主要資訊基礎設施和技術競爭關鍵領域,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雷軍建議提前佈局5G產業應用,推動5G與物聯網的創新融合發展。
例如,在工業方面,雷軍建議加速工業物聯網應用,助力工廠智慧化轉型,建議國家加大對高階裝備、智慧製造、工業物聯網等重點領域的財稅金融支援力度,引導中央、地方產業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圍繞大型製造企業上下游進行垂直改造,加強自動化產線、無人工廠等重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虛擬的產業閉環,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率和整體國際競爭力。
在醫療方面,雷軍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逐步推動5G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加快完善醫療物聯網和健康大資料相關標準,制定醫療智慧可穿戴裝置及配套資訊平臺行業標準,出臺針對物聯網企業在醫療領域投入科學研究、應用開發的鼓勵政策,使雲端計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在醫療衛生行業更好地整合創新和融合應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醫療新需求。
結合當前5G商用熱點,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提議,需要深挖5G潛在的巨大商機。5G時代,資料量更加巨大、複雜,對計算提出更高要求,也為發展AI計算、邊緣計算帶來了新機遇。為此,要推廣5G在更多商用場景應用,應該推動產業城市雲端計算平臺,大資料平臺,邊緣計算平臺建設,為城市發展提供數字基礎設施。孫丕恕認為,需要深挖5G潛在的巨大商機,要推廣5G在更多商用場景應用,推動產業城市雲端計算平臺,大資料平臺,邊緣計算平臺建設,為城市發展提供數字基礎設施。
未成年人網路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未成年人接觸網路越來越早,結合青少年身心成長特點,加強未成年人網路保護,已成為社會共識。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連續三年提交相關建議,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在今年的《關於多措並舉加強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的建議》中,馬化騰建議從觸網管理、家長介入、企業技術措施、大眾觀念培養等角度多措並舉,更系統有效地實現未成年人的網路保護。
馬化騰建議,由國家牽頭,在各企業既有的防控措施和家長守護平臺基礎上,建立“一站式”的未成年人網路使用管理平臺,既能控制未成年人的全網線上時長,也便於監護人更深層介入,對孩子上網進行個性化管理。
其書面建議還提出,應加快制定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資訊保護,同時扶持具有正向價值的資訊和產品的創作和研發;全面加強網路素養培育工作,培養大眾對網際網路發展應用的科學認知;推動相關研究組織和社會組織建立,加強相關問題研究和專業人才培養。
同樣在青少年教育和健康成長領域,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兼執行長丁磊連續兩年專門提案,今年的提案建議普及智慧裝置的兒童模式,減少孩子對智慧裝置的過度沉迷,他還提出為兒童戶外活動提供更多場地,增強兒童戶外活動意識。
丁磊還提出,抓住裝置控制,增設“兒童模式”;鼓勵專屬內容,促進適宜青少年的內容開發;做好立法保障,打造安全健康的青少年網路生態。
今年初,網易未成年人保護措施正式升級,上線了嚴格的防沉迷措施,推出宵禁和限時等功能。12歲及以下的使用者每天限玩1小時,13歲到18歲使用者每天限玩2小時,節假日增加1小時;每天21:30到次日早上8:30期間實行宵禁限玩,幫助未成年人養成合理的生活作息;推出“網易家長關愛平臺”,涵蓋家長-孩子賬號繫結、多賬號監管、遊戲資料查詢、遊戲時間管理、消費管理、多種情景下的限玩模式等,方便家長有效地監督管理孩子健康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