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靜Design創始人靜電 | 不一樣的設計師,不一樣的靜
如果沒有投身於設計行業,提起靜電,你可能會想到冬天夜晚脫衣服時黑暗中聽到的一連串噼啪聲響;但如果你是一名UI設計師,或者正準備成為一名UI設計師,那麼靜電,對你而言也許會是另一種認知。
此刻看這篇文章的你,我想你和我一樣,想起靜電,腦海中閃現的是一個看上去成熟、嚴謹卻又機敏的男性形象——他就是靜電老師,SketchChina中國社群創始人,靜Design.FM主播,京東智慧▪東課堂特約嘉賓講師,熱門設計書籍《Sketch Xcode雙劍合璧:移動UI設計師快速上手指南》和《不一樣的設計師》的作者,北京多家網際網路企業首席設計師,網際網路UI設計行業線上教育與內容傳播創始人和實力講師。
但其實,對於靜電老師的認識,絕不該僅僅侷限在這一大段的描述中。在設計行業深耕多年,從UI設計師,到主播,講師,作者,再到創辦公司,靜電老師最開始的名氣寥寥,其實像極了太多個默默無聞的你我,但他卻能夠在無數條平行的起點線上,奔走,堅持,衝刺,找到一條更寬更廣的路,這樣的靜電,還有太多值得去了解的地方。
這裡必須先要提一下靜電老師和 ofollow,noindex">摹客 ,一個在全力以赴用自己的力量推動中國設計行業的發展,一個是堅守初心為設計師和產品經理提供高效的協作設計平臺,正是基於有共同的願景,靜電和摹客認識了彼此,本次的採訪也正是得幸於靜電老師和摹客(Mockplus)相遇的緣分,讓我有機會去了解更真實的靜電老師。
一入設計行業誤終生,卻收穫無法取代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直以來,我都夢想自己做一個能用設計來改變世界的設計師,從業十幾年了,也曾在多種不同性質的公司工作,用自己的主動,積極和熱情來推動行業對於設計的重視程度。也會親自跑去甲方見過客戶,拼盡全力去滿足他們的各種嚴苛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設計應該是一件能產生價值的工作,也必須要產生價值的工作,慢慢的,我也被更多的使用者和受眾肯定和接受,這是非常棒的體驗。”
分享的契機發現新天地,贈人玫瑰手確有餘香
“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年齡的增加,我越來與感受到自己被某種力量推動著往前走。如果說機緣巧合,那就要從網上開始分享Sketch和相關的UI設計教程說起,當時白天工作,晚上則執著於寫各種文章和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越來越多的網友也開始認可我。
加上第一本圖書《Sketch+Xcode雙劍合璧》的出版,我覺得分享成為我的一種樂趣,閱讀我文章的設計師也更快速的獲得他們所需要的知識,或藉由我之前踩過的坑,獲得的經驗,獲得更長足的進步。這種成就感,就是我一直持續下去的原因。至於為什麼會成為現在的自己,我想可能是命運吧(笑~)。”
角色的轉化折射的是思維的升級
“從設計師到分享者,再到創業者,整個角色的轉變,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因為設計師的慣性思維是很難改變的,但是我一直在強迫自己用另一種方式去思考,去看看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是如何理解設計的,他們對設計有什麼需求。這又是一個從零到一的過程,但是這種不斷接受新思維的過程,真的是痛並快樂著。過程中,接觸到了更多的人,而不再只是一個的盯在電腦面前P圖的設計師,自己從幼稚變的逐漸成熟起來,而不再是一個用單純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的'老小孩'了,這也是我一路最大的收穫吧。”
成功路上總艱難,卻也因此出成就
“特別困難的時期有不少,這些應該算是我的瓶頸期。比如自己總是在一段時間內不被肯定,設計也沒有太多思路,再比如在做團隊Leader的時候,團隊的成員不聽從我的指揮。我是個比較敏感的人,所以這些問題都會讓我很苦惱。如果要說解決方法,我認為一方面應該是多找相關的同事和朋友聊天,碰撞,另一方面就是發現自己在某個方面有欠缺的時候,就多去讀書,在這個時候讀對應的圖書,你會感同身受並且印象特別深刻。”
做資訊的減法,其實是在為成長做加法
“我覺得現在大家的普遍感受就是焦慮,浮躁,受外界影響比較大,因為我們處在一個資訊無限豐富的時代,大腦不堪重負,就會有一種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做的感覺。但是我建議大家儘量多的去篩選自己身邊的資訊,並將不必要,可有可無的拋棄掉。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我不去接觸這些資訊,地球也會照樣轉。自己也可以更加專注的做一件事情,你會在這個專注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享受。”
SketchChina中國社群的前世今生
“在做SketchChina中國社群之前,我們就建立了各種實時的交流群來與使用者交流。但我發現即時通訊軟體的交流方式雖然能實時解答大家的問題,但是卻並不利於知識的積累和存留。比如你今天回答了小夥伴A的問題,那麼明天小夥伴B又來問同樣的問題,當反反覆覆的回答同一個問題時,你的精力和時間都會被耗幹。
因此我就想能否有一個地方可以固定的去回答小夥伴的問題,並可以讓網際網路上的所有使用者都可以檢索到,提升大家解決問題的效率,於是就有了Sketchchina中國社群。另外,SketchChina中國社群主要定位為我們以往知識的存檔,比如我們微信公眾號釋出的各種文章,《靜電的Sketch設計教室》等等的課程,以及我們組織的各種線上直播分享會,大家都可以隨時在網站中去回看。
可以理解為,SketchChina中國社群就像一個百寶箱,我們把知識歸納和存檔,方便大家調閱。
而目前SketchChina中國社群仍在完善過程中,我們加入了素材下載及UI設計等更大層面的知識內容體系,希望大家能不要單純依賴工具,成為工具的奴隸。目前,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不少的距離,會通過後期的努力,爭取成為更多人喜歡的設計類網站。”
不一樣的UI設計師 & Design out of the Box
“經過這幾年與成千上萬的設計師接觸和交流,我們發現一個很不好的現象,那就是大部分設計師太過依賴於工具,不善於思考。而設計工作其實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需要思考的,因為設計師需要通過自己的作品,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這才是設計的根本,而不是單純的畫個圖示,畫個不知所云的介面,放到設計網站上讓別人點贊,拉票,自我陶醉。
另一方面,很多設計師不去追求設計的原理以及背後的實現方式,只是死板的去套規範和公式,這是非常致命的。所以我認為這就是Box,設計師只有跳脫出這種思維模式,才能讓自己拜託瓶頸,獲得更大的提升和進步。”
設計的一致性 VS 富有思維力和創造力的“不一樣”的設計
“不同的設計師看待設計規範會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把他當作金科玉律,把它當做公式去套用,而另一部分設計師則善於從規範中思考和改變,跳脫固有思維,做成更受人歡迎,也更有價值的設計。所以我認為,設計規範是不是桎梏,要看大家如何去看待它。”
靜電老師眼中的摹客
“接觸了摹客後,我感覺到這是一款造福設計師的線上協作平臺,它極大的方便了設計師,將一些繁瑣的工作通過程式,讓設計師跳脫出來,真正開始思考設計最本質的東西。我特別喜歡 摹客的線上標註功能 ,從此我們不用再到處去找各種外掛,去更新,因為摹客已經自動幫我們做好了。推薦各位設計師小夥伴都來用用這款設計規範管理平臺。”
設計師和工具
“設計師對於工具的熟練運用可以說成是一種職業本能,也是您主張的設計師成長和評級的第一步,但其實在現實中,還有很多設計師為工具所累,整個職業生涯也未必能到拼設計天賦和創意的階段,您覺得,如何才能快速改變這樣的現狀?有什麼高效工具和高效工作方法可以推薦和分享?
我一直主張設計師不應該被工具所累,工具只是我們成為設計師的第一步。但並不意味著學會工具就可以是設計師了。另外,給大家一個學習工具的建議,那就是多折騰,多去用,而不要怕,沒事隨便點點,電腦也不會爆炸(笑~),這樣陌生感就消除了,以後在接觸到任何一款新工具的時候,都不會再去害怕,而是拿起來就會用了。
在這之後,我們應該專注到設計本身了,也就是設計稿的美觀程度,易用性等層面的討論。我在多個公開場合也反覆強調,不要依賴工具,不要依賴工具。你要達成用一種狀態,那就是同一個目標,你可以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完成,而不單單侷限於說我只能用這個做而不能用那個工具做。工具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目前UI設計工具百花齊放,像風頭正勁的Sketch,還有後來居上的XD,當然還有老牌的Photoshop,illustrator等等,任何一款都是很好的選擇。而工作方面層面,我想強調的還是目標至上的觀點,設計師比較容易沉溺於細節,這是優點,也是問題。有時候我們需要大步向前,有時候我們要字斟句酌。在做設計之前,通過設計呼叫,產品思維來綜合分析你設計的產品,而不要讓自己淪落為上色工具。”
UI設計師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競爭力?
“通過這兩三年時間對幾百名學習者的分析和詳細溝通。我認為設計師的獨特競爭力其實就是自身的個人競爭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問題,因人而異。在進行《靜電的UI設計教室》課程的時候,我強調個性化的輔導,會讓學員來對其自身進行一個評價,包括性格,優點缺點這些,然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他的表現來印證他是否契合自己的評定,進而找出他的“競爭力”,讓其發揚廣大。”
未來的設計師是否會向“全棧”的方向發展?
“對於未來,我不太好進行判定。但是目前的趨勢來說,以及在跟國外的設計師進行聊天的時候,他們所表現出的綜合實力是國內很多小夥伴都不具備的,所以我認為全棧思考能力和更廣的知識面不可或缺。因為未來是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如果知識面太窄,對自己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技法,溝通能力,思考能力,語言能力,合作能力這些都是評定一個設計師的因素。”
靜電老師的風格——極簡且有“故事”的設計
“我比較喜歡極簡且有“故事”的設計,也就是設計所附加出的品牌效應是否和自身契合,決定了我是否喜歡它。另外年輕化,個性十足的創意來者不拒,雖然自己已經老了(哈哈),但還是要保持一顆開放的心去接受新事物。”
靜電老師的靈感繆斯
“說到能引發自己靈感的,那應該是新鮮的空氣,愉悅的心情這些,在這種環境下比較容易激發靈感,特別是完全無壓力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好玩和獨特的想法。另外我對剋制和融合中國文化的日本設計更有偏愛,原研哉,佐藤可士和這些都曾在一段時間內對自己的思維產生重大影響。”
最後的話
“聊了這麼多,說了很多自己的心路歷程。也希望能和摹客的小夥伴成為好朋友,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感謝摹客的編輯妹妹提供了一次難得機會,能跟更多的讀者和網友來聊聊自己的心裡話~~ 最後祝大家工作順利,生活幸福~別忘了支援靜電還有靜Design,以及《靜電的UI設計教室》課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