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的美國榜樣是不是一個大騙局?|外媒頭條
編者按:
《外媒頭條》是創業邦新推出的海外欄目,服務於廣大創業人群,為他們提供專業、有啟發性和實用性的海外訊息。
欄目通過分享優秀的行業熱點文章,幫助創業者開啟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場動向,掌握大企業背後的祕密。創業不應盲目,張開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風景。
電子煙是2019年中國最熱的風口,多數市場參與者的對標企業是美國公司Juul Labs。據彭博社報道,這家僅有三年曆史的電子煙公司佔據了美國3/4的市場份額,估值高達380億美元,已經躋身全球價值最高的創業公司之列。
但是,市場上並非沒有爭議。最近,美國THE RINGER網站上出現了一篇質疑文章《Juul Labs是初創企業中最大的長期騙局嗎?》(Is Juul the Startup World’s Greatest Long Con?)引發了關注。
作者在開篇發問,一個宣稱幫助人們戒菸的公司現在正在為傳統菸草公司賺錢,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矛盾的合作伙伴關係? 如果這麼說很繞口,可以簡單理解成, Juul Labs並沒有引領戒菸潮,反而讓青少年上癮了,難道說吸電子煙不算吸菸嗎?
文章試圖表明,這樣自相矛盾的Juul Labs之所以能稱霸市場,不只是因為技術創新,更要靠與菸草巨頭Altria合作帶來的資金和資源支援,美國特殊的商業和社會環境,以及針對未成年人的“不道德”的市場營銷策略。
作者列舉了大量事實,把Juul Labs的做法形容為一個精心策劃的“套路”。傳統菸草公司正是利用這些套路,在“吸菸有害健康”達成共識的現代社會通過新科技再度復活。
文章還列舉了其他產業領域中不同“Juul Labs”們的相同套路,通過多方外部配合,獲取商業成功。因此,即便了解了Juul Labs的套路,它的商業成功也很難在其它市場複製,更何況它如今在美國的日子也不好過。
面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調查,Juul關閉其社交媒體賬戶並限制其果味電子煙的銷售,表現得主動且配合。事實上,這場道德與利益的博弈已經浮出水面,離結束還早著呢。
文章作者Victor Luckerson是該網站的全職記者,主要報道技術對媒體和城市政策的影響。Victor此前曾任《時代》週刊記者。
文章連結:https://www.theringer.com/tech/2019/1/10/18167364/juul-big-tobacco-tech-startup-long-c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