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開設設計網站,分享內部設計心得
《華爾街日報》推出了一個關於設計的網站 WSJ Design ,展示內部設計團隊的進展和看法。
網頁的形式類似部落格,上面刊登了設計團隊的成員寫的文章,內容包括《華爾街日報》手機 APP 和網站設計的思路和進展、“what we´re reading”欄目中會定期提出團隊最近關注的問題(例如如何設計盲人使用的新聞網站、如何讓動畫更好地融入版面設計)、還有設計團隊工作和活動內容記錄。這看起來很像是《華爾街日報》分享給讀者的、關於設計的“幕後故事”。


以最近釋出的 “手機廣告創新” 為例,文章中陳述了最終決定的幾種新模式,包括全屏輪播;夾在文章中的“故事弧”和“故事單元”,可以前後翻動,中間的部分可以擴充套件成全屏視訊;以及可變化高度的單元,主要服務於縱向的廣告。
《華爾街日報》的設計負責人 Che Douglas 在接受平面設計網站 it´s nice that 的採訪時表示,開發這樣一個設計平臺的主要目的有三個:讓讀者知道關於設計的決策是怎麼做出來的;吸引新的人才;激勵設計團隊、通過把成果向讀者展示,而帶來一種“目標感”。
由於技術發展,新聞形式不斷變化,《華爾街日報》這個用來突出設計的重要性的平臺能稱得上是應對變化的一個方式。團隊在接受設計網站 Dribbble 的採訪時表示“我們花了很大精力去改善數字產品,但是也同時想著所有能把我們和讀者聯結的其他方式”。他認為,可見的“方式”可能包括“線下會議”、“像亞馬遜 Alexa 一樣的語音裝置”、以及“其他智慧計劃”。
他所舉的例子已經有了實現的案例。 《紐約時報》就已經和亞馬遜的智慧語音助手 Alexa 合作 ,推出專屬新聞播報的功能。使用者除了能傳送語音指令、聽到需要的新聞、音樂榜單等資訊,還能與語音助手互動,讓它提出幾個與最近新聞有關的問題供使用者回答。
新探索可能意味著風險,這樣“分享‘探索現代媒體組織意味著什麼’的旅程”可能能獲得使用者理解、吸引有想法的人。能看得出《華爾街日報》是想利用這個平臺,把產品設計“內幕”僻成專業領域、培養出對之感興趣的群體。他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會在之後在頁面上登出招聘資訊,實現對這個社群的挖掘使用。
從目前來看,設計團隊通過這個平臺最想得到的東西並不是使用者的即時反饋,因為WSJ Design 釋出內容的方式現在還是單向的,沒有留言和評論區域。
這個網站發揮的最大作用是讓讀者明白《華爾街日報》設計決策的合理性、提高讀者對這個媒體的信任度,用 Che Douglas 的話說,“這種透明度給使用者關係添加了另一個層面”。他們反覆強調真相的缺失以及一個媒體收穫信任在當下的重要性:“真相和謊言的界線已經變得模糊,對真相的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多”。
題圖來自 網站截圖 。
文章轉自:好奇心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