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專案模擬實戰—《音樂學院》一款為初學者打造的專注音樂知識學習APP的構想
從打算選擇產品方向開始,每天都看了很多關於產品經理相關的知識,也寫了幾篇產品分析報告,畫了一些Axure原型。但是我覺得這種學習方式還是過於碎片化,於是決定按照一個產品從0到1的全流程,獨立進行一個產品專案的實戰,也希望通過這次產品專案的實戰,我能對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以及方法論,有一個更系統性、全面性的理解。
本人是APP迷,願意體驗各種各樣的APP,之所以熱愛體驗各種APP,我認為一個好的軟體產品,能給使用者的生活提高效率、增添樂趣,如果是內容優質的APP,更能對人的思維和眼界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我也有一個小小的想獨立設計一款APP的想法。選題方面,我選擇構想一款專注音樂知識的APP。之所以選擇這樣的題目,我有兩點原因。一、目前知識付費、內容付費已經開始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了,包含優質內容的APP是很容易吸引到使用者的;二、隨著各種音樂綜藝的流行,大眾的音樂審美已經逐漸提高了。然而普遍音樂知識基礎並不是很高。
目前中國市場上主流的音樂APP包括網易雲音樂、阿里系的蝦米音樂、騰訊系的QQ音樂、酷狗音樂以及酷我音樂。這幾種APP本人都深度體驗過,但是他們的主要使用場景幾乎都是人們聽歌使用的,有的包含一些社交功能。但對於為零基礎者做音樂知識普及的功能幾乎沒有。而一些主流的知識APP,例如得到、知乎、網易雲課堂等,雖包含一些音樂人的知識普及課程,但是並不成體系。雖有一些音樂教學APP,像牛班、歌者盟等,但都是以實踐為主,基礎知識內容少之又少。
基於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使用者存在需求,而市場上並沒有一個成型的APP滿足這種需求,所以我認為做一個為初學者打造的專注音樂知識APP是比較有前景的。
本文主要通過以下六個部分進行敘述:
一、產品定位
二、市場調研
三、使用者及場景分析
四、原型設計
五、確定產品需求(PRD)
六、總結
因為是通過這次實戰進行學習,所以並沒有一個完整專案的開發、測試、上線部分,重點聚焦於idea、需求的分析和確定以及原型設計部分。也希望如果以後工作中有這樣的能力和機會,早日實現自己這款APP的想法。本人起名為《音樂學院》,以下都以此名代替這款APP。
一、產品定位
“音樂學院”提供音樂播放即歌曲推薦的功能,但是這並不是這款APP的重點方向。市場上的音樂APP太多,必須找到差異化的競爭點,對整體市場進行細分,才有可能發展下去。音樂學院的重點還是會放在它的工具性及內容管理上,同時社群討論功能也是有必要的。
二、市場調研
做與音樂有關的專案,必然要考慮現在人們對音樂的喜愛情況。

(來自艾瑞諮詢)
可以看出,大眾對於音樂的喜愛程度是相當高的。聽音樂已經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來自艾瑞諮詢)
而在知識付費方面,可以看出知識付費的人數是逐漸遞增的,通過付費作為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已經逐漸開始被人們認同。

幾檔音樂綜藝的熱度情況(資料來自百度指數)
對比了18年年末比較有熱度的音樂綜藝《聲入人心》以及多年來製作優良的音樂綜藝《歌手》。從搜尋指數可以看出,音樂及音樂型別的綜藝還是非常有熱度的;特別是在話題期間,其熱度還是比較震撼的。
可見,大眾對於音樂的喜愛是持續且比較強烈的,並且大眾對知識付費這種方式越來越認可,做一款專注音樂知識的APP還是較為可行的。
三、使用者及場景分析
我找了一些相關的音樂學習的APP,發現並沒有很多類似的做的比較成功的APP。所以我沒有選擇他們做競品分析。
1、使用者定位
把握一個APP的方向,正確的使用者定位至關重要。

(來自艾瑞諮詢)

(來自艾瑞諮詢)
從第一幅圖中,可以看出線上音樂使用者偏年輕化,35歲以下的使用者佔比絕大部分。而在此年齡往上的使用者就不是特別多。
而從付費音樂的資料上來看,20-35歲的使用者佔了一半以上。且從學歷上來看,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使用者佔比超過了50%。
綜合以上兩則資料報告,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新中產年齡段且學歷相對較高的使用者,更願意去擴充套件自己的個人愛好,更願意為知識進行付費。所以這類人群也將是我設計這款APP面向的主要使用者群。
除此之外,我在移動觀象臺上也找了一些資料,關於得到APP的人群畫像分析。

得到APP的年齡分佈(來自移動觀象臺)

得到APP的區域熱度(來自移動觀象臺)
得到APP也是一個發展勢頭較快的知識付費APP,它的年齡分佈資料與之前的音樂付費資料得到了印證。而從區域熱度中也可以看出,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區域如廣東、北京、江蘇等,對知識付費的接受度也較高。
於是我總結了目標使用者群的特質:

目標使用者群的特質
對於使用者畫像的分析維度,應該更多一些。因為本文是模擬實戰,考察方面沒有太全面。
2、使用場景及目的
①小明特別喜歡逛音樂社群、發文章。每當小明有一些觀點或想法的時候,小明就會開啟音樂學院,分享自己的看法。(社群功能)
②小紅對音樂特別感興趣,有空時她就會開啟音樂學院學習一些知識,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專業知識的講解)
四、原型設計
花了四天的時間,設計出了原型圖及簡單的互動設計。在這裡我就不詳細展開了,感興趣的可以通過AXshare訪問。具體的圖也會在後文依次提及。
AXshare連結:
https://70f62b.axshare.com
五、確定產品需求
1、產品的資訊結構圖

資訊結構圖
2、產品的功能結構圖

功能結構圖
3、產品的功能流程圖

功能流程圖
4、功能摘要
5、詳細需求文件

1.1 啟動頁面預覽

1.2 手機驗證碼登入功能、第三方賬號繫結登入

2.1 各分類的展示、推薦功能輪播圖

2.2 各分類的詳細介紹

3.1 搜尋相關分類及子類

3.2清除搜尋記錄

4.1 瀏覽文章

4.2 全文檢視

4.3 發表文章

4.4 瀏覽使用者主頁

4.5 檢視個人主頁

4.6 檢視個人通知

5.1 個人資訊首頁

5.2 個人資訊編輯

5.3 關注列表

5.4 粉絲列表

5.5 檢視瀏覽記錄

5.6 檢視收藏記錄

6.1 軟體設定頁面

6.2 功能反饋頁面
六、總結
這個專案從想法到最後全部做完,用了大概一週半的時間。也算是小白體驗了一下產品經理的一些主要工作內容。在各個方面也有了一些體會和總結。
產品之所以產生,要看產品產生最本質的原因,即解決了人們的需求和痛點。所以產品經理就是協同開發與運營,將產品想出來、做出來、推出來,實現產品從0到1的過程。這個想出來的過程也可以分為五個層次,這五個層次很多人也都提及過,分別是戰略層(確定產品的目標及戰略需求)、範圍層(定義需求和功能,同時按照優先順序進行排序)、結構層(定義產品的資訊結構及互動設計)、框架層(介面設計)、表現層(UI設計)。所以在這一週半的過程中,我也是按著這幾個層次的要求達成了目的。
從產品定位和市場調研上來說,這兩個階段我們在學校裡經歷的比較少,主要原因就是產品的定位老師已經給設定好了,照著做就行。然而如果想設計一款新產品,這兩個步驟是必不可少的,看似無用實則它是決定這個產品成敗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因為在這個步驟上我們會知道這個產品的可行性是怎樣的,如果可行,那麼這個產品的發展方向也是會被確立下來。
原型設計上,Axure的功能如果用好真的是可以實現近似逼真的互動設計。剛開始我對Axure也只是懂得基本操作,那麼通過這個專案,我對Axure的熟練度也提高了一個層次,一些互動設計也學會了該如何實現。而且比較重要的就是,我深刻理解到了原型設計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原型,產品經理與老闆、與客戶、與開發、與設計之間的溝通效率真的是提高了很多。學校老師曾經也介紹過一種原型設計軟體墨刀,也體驗了一下,雖然操作難度上比Axure簡單很多,但是我還是想通過Axure好好鍛鍊一下自己哈哈哈。【之前我做網站專案的時候,曾單純地認為Axure是一種十分簡便的前端程式碼的生成軟體。
在競品分析方面,本文並沒有想太多關於競品分析上的事情,因為最開始雖然想做這一塊的內容,但是發現同類產品真的是不多。後來當我做出了原型之後,我才發現其實我設計的這款APP有很多我用過APP的影子。例如學院頁面與蝦米音樂很像,社群頁面的功能更傾向於微博。總體的有知識有社群的設計,更像知乎的設計。所以說,即使做一款新產品,競品分析仍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即使真的完全找不到一模一樣的APP,但是產品的某個模組、某個頁面、某個功能、某個設計都肯定有APP實現過。
下面說需求,大二期間在校做過兩個專案,一個是超市管理系統,一個是房屋出租系統。我本人也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前期需求方面。但是即使這樣,我還是發現對需求進行拆分並整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時如果做一款新產品,對需求進行收集、整理、分析、篩選、驗證的事情也並不簡單。在我這次的專案中,沒有開發部分。而如果是一個真實的專案,就要對需求進行排序,一般的方法也是按照需求的三個層次,基本需求、期望需求、興奮需求進行排序。介紹的文章很多,這裡也不詳細展開了。
在確認需求上,pre文件在學校的專案中也寫過幾次,但是並不知道這就是pre文件並且理解它的作用。所以在寫之前查了很多撰寫方法和模板。發現這個東西只是與開發交流的詳細文件,只要能給開發看懂就可以了。同時資訊結構圖、功能結構圖和功能流程圖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讓開發儘快理解產品的工具。
第一次設計產品,期待值滿滿但問題也多多,越看越覺得問題越多,這也是要求我能越做越好吧。希望在1.1版本中,會更全面實際一點。
如果對我的這個專案感興趣,所有的文件都儲存在百度網盤裡,感興趣有需要可以檢視。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AR9B7Gdvf5sX3KezR3tJ-Q 密碼:z9jh
接下來主要的事情就是看一些產品經理的書,前兩本想看的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和《啟示錄》,通過這次實踐再看書,對書的內容應該會有更深的理解。
加油加油,找一個好實習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