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吧!IEO
自今年開年以來,幣安宣佈其眾籌平臺Launchpad將上線兩大專案,一個是孫宇晨的BTT,另外一個是Fetch.AI,直接拉開了交易所IEO大戰的帷幕。
幣安Launchpad重生的的首個專案由孫宇晨的BitTorrent打頭陣,孫宇晨的營銷+幣安的流量等於瘋狂。事實證明,投資者對這個專案確實足夠瘋狂,在開售當晚幣圈萬人空巷,眾人守在電腦前保持戰鬥姿勢,有人甚至包下一個網咖進行搶購。用時13分25秒594億BTT被一搶而空,隨後趙長鵬釋出推特稱如果不是技術原因,這次的搶購應該一分鐘就能完成。
在幣安眾籌結束兩天後,BTT上線幣安價格翻了5倍,作為打頭炮的專案總算是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有了BitTorrent的成功在前,幣安Launchpad上線的第二個專案Fetch.AI同樣大受歡迎,2月25日當天開售後,22秒完成Fetch.AI(FET)發行,共計完成搶購6920萬個FET。28日上線的FET開盤直翻五倍,投資者狂歡。
“彷彿回到了94前,在ICO平臺搶購專案的情景”一位參與本次搶購的投資者感慨道。
眼看熊市當頭幣安包攬一二級市場,玩得不亦樂乎,其他交易所則毫無生氣。如此下去,能否留住使用者則是時間的問題。
變則生不變則亡
當一種模式被市場驗證是成功的,那麼必然會有無數的跟風者。一時之間,IEO成為了挖礦即交易後交易又一風靡交易所行業的新玩法。
那麼IEO究竟是什麼?互鏈脈搏給我們簡單的整理了ICO、IFO、IEO和IMO的概念和區別。
IEO(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首次交易發行,指以交易所為核心發行代幣;代幣跳過ICO這步,直接上線交易所。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指區塊鏈專案首次向公眾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貨幣以獲得專案運作的經費。
IFO(Initial Fork Offerings),首次分叉發行,指通過分叉比特幣等主流加密貨幣生成新的代幣。
IMO(Initial Miner Offerings),首次礦機發行,指首次通過售賣硬體/礦機來發行代幣。
當然我們也可以這麼來理解,除了交易所自行發行的平臺幣外,在交易所上線專案眾籌並以平臺幣為籌碼的同樣也可以認定為IEO的模式。
目前究竟有哪些交易所宣佈加入這場IEO混戰呢?
火幣
中國三大交易所當中,火幣率先被媒體爆出將推出一個類似火幣類LaunchPad的產品,該產品名為"Huobi Prime",相比LaunchPad,在模式和合規性上進行了創新。針對媒體的爆料,隨後火幣全球站CEO七爺迴應稱,火幣即將推出的Huobi Prime全名為火幣優選上幣通道,既非眾籌也非IEO。Prime將圍繞HT,面向全球優質專案提供一個創新、快速、合規的綜合上幣服務。
OKex
這是最新鮮熱辣的訊息。就在今天下午3點58分,OKEx CEO JayHao微博透露,OKEx即將上線utility token銷售平臺“OK Jumpstart”產品,用於扶植真正優質的專案和早期創業者
Bittrex
在風口面前,國際老牌交易所Bittrex再也坐不住了,2019年3月11日,Bittrex旗下子公司Bittrex International宣佈,即將推出首個IEO專案RAID。經過KYC認證的使用者將能夠直接在Bittrex International上使用比特幣購買XRD令牌。
幣贏網Coinw
幣贏網戰略入股立刻網(Leek),Leek網是擁有十餘萬用戶的著名眾籌平臺,超過八十餘個專案在平臺上成功募資,擁有百萬使用者的幣贏網將協助Leek,從中心化募資方式轉型到多中心化直至去中心化募資方式,優質專案將直接入選幣贏LaunchPad.
KuCoin
前幾天KuCoin CEO Michael在推特上證實:“我們將於近期上線一個名為Spotlight的專案,旨在為真正有價值和潛力的區塊鏈專案提供一個釋出平臺”。
ZBG
據媒體爆料,ZBG交易所目前也正在籌劃首批ZBG LaunchPad專案。專案選拔過程中主要考察開發產品效率、落地應用程度、社群活躍度等,ZBG預計本月公開具體專案資訊。
此情此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2018年中旬大火的Fcoin開啟了交易挖礦的時代,隨後全球各大交易所紛紛推出平臺幣開啟交易挖礦新時代,結局當然是一地雞毛。這次的IEO是否會重蹈覆轍,顯而易見,無論是ICO還是變了種玩法的IEO本質上都是同一個性質的東西。前者由專案方孤軍奮戰,後者則是專案方聯合交易所,利用交易所的信譽給專案作擔保,順帶將上幣的問題一併解決。
但IEO真的合規嗎?
判斷一個專案的合規與否,專案的整個環節都需要合法合規,要有明確的現行法律作為依據。縱觀現有的IEO專案,將籌資平臺從1CO平臺轉到交易所,多了一層擔保關係,本質上跟1CO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還有一個潛在的風險問題,無論是Fetch.AI還是即將開售的Celer Network,皆是去年已經進行過私人募資的專案,當然不否認這兩個專案本身算得上優質。但未來會不會出現一種可能,已經被市場淘汰的垃圾專案重新包裝再次上線交易所進行公募籌資,大型交易所在專案的篩選方面為了自身名譽能做到嚴選細挑,但三四線交易所呢?
“交易所又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不敢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