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信任”革命,談中、美、英、俄等多國的數字社會國家戰略(上)|DeepHash專欄
導言/林佳誼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Klaus Martin Schwab)指出,人類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變革不侷限於某一特定領域,其中,區塊鏈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大關鍵技術。
絕大多數人今日可能都還覺得區塊鏈與自己距離非常遙遠,實際上也用不著,很難想像為什麼說區塊鏈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
DeepHash 專欄請千人學者兼天德鏈創始人蔡維德與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CI)名譽教授 Kevin Tsai 等人來談,為什麼他們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信任”革命,數字社會和區塊鏈?並且,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關鍵技術,為什麼區塊鏈已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
現在網際網路上欺詐橫行,驗證困難的問題限制了網際網路應用的拓展。人類社會要走向真正的數字化社會,需要克服網際網路欺詐橫行的問題。而區塊鏈技術是管理欺詐的一個解法。一旦使用區塊鏈,相關單位必須講信用。因此區塊鏈的革命是信用革命。也因此,蔡維德等人觀察,從去年中以來,各國區塊鏈戰略兵家都在爭什麼?金融家都在爭成立數字銀行,許多央行都在積極研究數字法幣。若能成功打造出數字法幣後,數字銀行就是兵家必爭之所在。
本文內容豐富,分成上、下篇,今天與 DeepHash 讀者分享上篇內容。

(圖片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文/蔡維德(千人學者兼天德鏈創始人)、Kevin Tsai(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許多國家現在都已把區塊鏈列為國家戰略,包括美國、英國、中國、俄羅斯等重要國家。但同時間也有人對區塊鏈持有懷疑和保留態度,甚至還有強烈反對的意見。懷疑和保留態度都是正常的反應,真理是越辯越明的。和懷疑的人討論可以使真理越來越清楚,但強烈反對的態度恐怕是誤解區塊鏈才會導致。
區塊鏈就是一種技術,這技術可以用在許多地方。事實上區塊鏈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影響到金融、國家法幣、社會治理、法律的技術。人類史上沒有發生過一個技術會影響到那麼多的領域,而且是可以改變現有制度的流程、商業結構、以及法律法規。
這也是全世界 500 多年來第一次有一個新的記賬法。前次記賬法(複試記賬法)的出現,改變了當時世界經濟、社會結構、貨幣。人類開始有現代公司、有股票市場、有審計制度、有央行,有央行出的法幣,也帶來歐洲文藝和經濟復興。因此這次區塊鏈的出現,大家都在關注是不是會帶來同樣的影響。
以下本文將從區塊鏈誤區(第 1 節)、區塊鏈的需求(第 2 節),去分析現在多個國家對區塊鏈的態度(第 3 節)、主權區塊鏈(第 4 節)、金融歷史和創新(第 5 節)、誠信的數字社會(第 6 節)、數字法幣(第 7 節)、數字法學(第 8 節),以及監管和沙盒(第 9 節)。
1. 區塊鏈嚴重誤區
很多人對區塊鏈沒有興趣,是因為把區塊鏈看成比特幣。舉一些例子,過去幾年在國內外,經常可以看到每次有人介紹區塊鏈或是提區塊鏈是國家戰略的時候,放出來的影片或書籍裡面卻是講比特幣。大家可能看過一些宣傳片,題目是區塊鏈,內容卻是比特幣。還有一些區塊鏈教育,內容卻是比特幣,例如如何挖礦。也有人或是書提到區塊鏈金融,卻是講比特幣金融。
這些都是誤區,所以多人對區塊鏈有反感,是很自然的反應。因為一個區塊鏈應用(比特幣)變成與整個區塊鏈劃上等號,誤導了很多人。
有人說區塊鏈網路是下一代網際網路,是。但是一些文章竟然變成比特幣網路是下一代網際網路。比特幣網路不是下一代網際網路。如果以這樣誤區延伸,數字法庭就是比特幣法庭,數字社會就是比特幣社會。今天在網上或是書店,都會看到這些誤區。
還有人相信數字代幣會回到牛市,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幣,其他的筆者認為不太可能,因為美國監管單位沒有承認其他數字代幣是合法金融產品。只要不是合法的金融產品,很難回到牛市。
2018 年,美國監管單位 SEC 打壓數字代幣,造成數字代幣大跌。現在美國監管單位採取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因為美國法律是這樣的,在法律還沒有制定以前發生的事情法律管不著,這就是祖父條款(grandfather clause)。
這個意思是,在沒有相關法規出來前,祖父已經做的事情,不算違法。所以說只要是在 2017 年或是 2018 年前出來的代幣,美國監管單位不管,讓這些代幣在市場上自生自滅,自然淘汰。“因為你是祖父,讓你繼續活著”,如果在以後出的代幣就不一樣,因為不算“祖父”。所以一些新的代幣違規,美國監管單位馬上要這些代幣下市。
還有人說沒有數字代幣,區塊鏈沒有意義,沒有價值。這個說法並不正確。也有人說區塊鏈跟數字代幣不可分割。實際上是可以分割的,從頭到尾,區塊鏈和數字代幣都是分割的,只是以前數字代幣大牛市,很多人就認為幣、鏈不可分開,或是區塊鏈沒有價值,這些都是誤區。現在在中國,是鏈有價值,幣是被打壓的。
還有一個誤區,認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這是無政府主義的人提的概念,不是區塊鏈思想。在中本聰論文裡面,就沒有“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這名詞。這是後來的人加上的概念。
當時的確有一部分的人有政治傾向,並在國外會議場合發表許多無政府主義言論。現在這些政治思想在國外都失去聲音,沒有人注意。現在在國外,這概念只是技術上的概念,和政治(例如無政府主義)沒有關係。
但是在中國這問題還是嚴重,因為“decentralization”在以前被翻譯成“去中心化”。然而這名詞大部分字典都翻譯成“分權式”,不是“去中心化”。使用“去中心化”明顯帶有政治思想傾向。今天大家應該不要再提這個名詞,容易引起社會爭議!這“分權式”幾千年前就有,不是比特幣或是區塊鏈帶來的新思想。
2. 區塊鏈是中性的工具,對衝虛假
區塊鏈只是一個工具,就看我們怎麼使用。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可以拿著去搶銀行,但是也可以保護國家。工具是一箇中性的東西。很多人不喜歡區塊鏈是因為比特幣,但是不能認為比特幣就是區塊鏈,全部都看壞。事實上區塊鏈應該是可以用政務、法務、公檢法、金融、能源、醫療方面,是一個應用非常廣的技術。
區塊鏈是分權式,分權式這概念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區塊鏈還有一個新概念就是“共識機制”。這“共識機制”和以前投票機制類似卻又不一樣。“共識機制”的處理有投票機制,還有資料不能更改的機制。
有了這樣的機制,我們就可以進入一個“共識經濟”,或者有一個“共識社會”,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這樣的機制出現。在以前沒有這種制度存在,連銀行裡面的賬本都可以被更改(美國富國銀行事件就是一個代表)。區塊鏈帶來一個分權式的共識機制。
舉個例子,傳統上我們到銀行去,銀行給你一個收據,你拿著可以對帳。銀行基本上 99.99% 不會去改,銀行是被監管的。但是確實有 0.01%概率銀行會改你的帳戶,而且是非常嚴重的改!
世界一個非常著名的銀行,美國富國銀行 (Wells Fargo Bank),曾經是 2017 年世界市值最大的銀行,比工商銀行還大,在 2016 年被發現做了 350 萬美元的假賬。就是在客戶不知情下,使用存在銀行裡面的身份證開了 350 萬美元新賬戶,而且在這 350 萬美元新賬戶上收取三億美金費用。一共有 5300 個銀行職員(包括合規和管理人員)參與作弊,最後 2016 年 10 月公司 CEO 辭職。
但這事情還是沒有結束,在 2018 年又被發現,該行在沒有經過客戶允許下給客戶買了保險,收取保險費。結果美國監管單位在 2018 年 4 月一氣之下罰他們 10 億美元,這是破天荒歷史性的罰款。
這件事情代表什麼?這代表現在銀行所使用的技術不夠好,現在銀行監管制度還可以有進步的空間。這就是區塊鏈的未來。區塊鏈使用數學方法,帶來誠信機制(就是分權式共識機制),使這些虛假的事件不能再發生。以前是靠制度和流程管理,現在是靠高科技。
這類事情也在筆者自己的身上發生過 3 次。你知道是哪個證券商嗎?都是世界最出名、名譽最好的銀行或是公司證券商。這是筆者親身經歷的。最後到仲裁庭的時候,證券商終於出示內部郵件,表明是主管直接指令下面的人改資料。我們打了一年半的仲裁。到仲裁庭的時候,證券商才承認更改資料來掩飾他們的錯誤。如果這證券商使用區塊鏈,這事不會發生。那是永遠沒有辦法改的資料,銀行或是證券商永遠沒有辦法改資料,我們也可以不需要走這一年半的仲裁。這是人類第一次有這樣的機制。
還有,很多人認為區塊鏈不是技術,這是錯誤的。因為很多人說,區塊鏈跟雲端計算是一樣的,不對。因為雲端計算它本身是中心化管理,分散式執行,區塊鏈是分散式管理,分散式執行,所以它的難度比雲端計算大。譬如超級賬本(Hyperledger) 為什麼現在還是中心化的系統?為什麼會出現中心化的偽鏈?知道原因嗎?有一部分是技術的原因。如果要把超級賬本變成分散式管理、分散式執行的系統,系統要難很多。要改的話系統要大改變。
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今天我們這麼多人要達到一個共識,要是每個人都看得到每個人,這很容易,但要是你看不到其它人,也聽不到,唯一可以得到資訊是別人送給你郵件,郵件裡面只有“同意”或是“不同意”、銀行帳戶號碼和餘額、交易資訊,其它任何資訊聽不見也看不見。試試看,這就是區塊鏈系統設計。
但是如果有個中心,所有資訊中心可以看到,系統設計簡單的多!中心可以做許多處理,簡化系統。但是一個真區塊鏈系統看不見聽不見只能靠收到郵件資訊,系統複雜得多。但是這種中心化的偽鏈並不安全,真鏈是要一直查驗說謊,維持信任機制的。
3. 區塊鏈是多國的國家戰略
許多國家已經把區塊鏈列為成為國家戰略:
- 2016 年 1 月,英國首席科學顧問將區塊鏈列入英國國家戰略,並推廣應用於政務、金融、能源、公益、國際合作等領域。英國是世界第一個國家如此做。
- 2017 年,俄羅斯代表說區塊鏈將是他們的天下。
- 2018 年 2 月,區塊鏈上升為美國國家戰略,在 2018 年美國情人節,美國將區塊鏈列入國家戰略。
- 2018 年 3 月,俄羅斯普丁列入俄國國家戰略。
- 2018 年 5 月,習主席將量子資訊、區塊鏈和其它技術等列為重大戰略。
- 2018 年 12 月,七個歐盟國聯合簽署促進區塊鏈應用。
- 2019 年 2 月,韓國政府支援區塊鏈,並且大小公司 20%-40% 開發費用可以抵稅。有人可能認為韓國政府給所有高科技都是這樣待遇。不是。以前高科技大公司是 2%,小公司最多是 25%,這次大公司 20-30%,小公司 30-40%,, 這次力度很大。然後韓國又同意在金寶市(Gimpo, 30 萬人口)發金寶幣,而且是今年 4 月就開始。然後在 2019 年下半年拿首爾做實驗。首爾是韓國首都,如果相對來講,金寶市可以是中國一個 3 線或 4 線城市,而首爾相對應的是北京幣。這是 2019 年初發出來的新聞。
- 2019 年 2 月,日本四家銀行宣佈要發行數字日元。

圖|韓國積極開發地方法幣(來源:網路)

圖|2019 年韓國首都首爾要發市民卡,並且使用區塊鏈在市行政系統裡面(來源:網路)
一個國家區塊鏈技術強大,整個國家強大,因為經濟、工業、金融、社會都可以使用區塊鏈來管理,這些產業會因為使用區塊鏈都會飛躍。
以前筆者談區塊鏈對金融的改變會是從上到底層的全盤改變,連基礎設施也會改變的。這不同與一些人說的,區塊鏈只是系統上面的應用,不會對網際網路產生影響。事實上,現在區塊鏈的佈局,已經是從最底層的基礎設施一直到最高層的應用,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創新。
以前有些人認為,區塊鏈技術非常容易,只要三個月時間找幾個研究生就可以做出來。事實上,筆者的經驗是一個團隊幾個月是可以做出來,但是資料就是掉鏈,如果要解決這問題,許多團隊花上幾年功夫,還是做不出不掉資料的鏈。
現在 IBM 公司有 1500 個員工在做區塊鏈,但到今天都還沒有做出一個分散式的區塊鏈,只有中心化的偽鏈。為什麼?因為區塊鏈很難設計。2016 年,他們決定不支援拜占庭協議,認為在企業版區塊鏈系統大家應該互相信任,所以採取 Kafka 中心化的資訊通訊系統。但是這樣卻把超級賬本改成偽鏈,因為一旦中心被攻破,整條鏈就癱瘓。
不過這樣設計大大簡化了區塊鏈架構。經過 2 年的開發,超級賬本系統越來越大,改起來非常難。這好像航空母艦,設計上有個破口,但是快做完的時候才發現這破口,但是航空母艦大部分已經完成,改起來非常痛苦。因為共識機制是區塊鏈核心,整個鏈設計是圍繞共識機制設計的,現在要改核心機制,異常痛苦。
4. 主權區塊鏈
區塊鏈是第一個主權的技術。比如說個人電腦,可以說個人電腦有中國主權嗎?有美國主權?有法國主權?有英國主權?沒有,他們都沒有國家主權,帶著個人電腦到世界任何國家都可以用。但是區塊鏈有國家主權概念,這概念是 2016 年貴陽提出的。
什麼叫主權?主權(Sovereignty)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對內有立法、司法、行政的權力,對外保持獨立自主的一種力量和意志。主權的法律形式對內常規定於憲法或基本法中,對外則是國際的相互承認。因此它也是國家最基本的特徵之一。國家主權的喪失往往意味著國家的解體或滅亡。
主權區塊鏈是何意?區塊鏈是主權技術的原因在於區塊鏈(智慧合約)上面跑的是法律(第 8 節)。系統是由中國國家法律治理的。如果跑的是中國法律就是中國區塊鏈。如果跑的是美國法律就是美國區塊鏈。假如說美國區塊鏈在中國使用,那是誰的主權?還是美國主權區塊鏈,因為上面的智慧合約的法律是代表國家的主權。
大家想一想,人工智慧是有國籍的嗎?沒有,在中國可用,在美國可用,沒有差距。只能說某些人工智慧專案是中國開發的,或是美國開發的,但是一旦開發,沒有國籍概念。數學也一樣。有主權區塊鏈,就可以行使國家主權在區塊鏈上面,例如稅收、公安、監管、版權、醫療等行業都和國家法律相關,在區塊鏈上部署國家法律,這鏈不論在哪裡使用,都歸屬中國法律管制。等於是鏈上自帶仲裁庭、公安、監管機制。
2015 年,當時筆者談區塊鏈可以支援電子證據的時候,哈佛大學畢業的一位上海律師說,“這會改變法律歷史的創新”。另外有一位律師說,區塊鏈會顛覆整個法律界,而且會產生多個相關法律產業,一個產業會有許多公司,因為整個法律基礎變了。
如果我們瞭解區塊鏈有主權,這代表以後會有區塊鏈帝國出現。以前有陸地帝國、海洋帝國(例如早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後來的英國等靠海軍成立大帝國)、網際網路帝國(線上帝國),以後有區塊鏈帝國。
愛沙尼亞是被世界公認第一個數字政府,這政府還發數字居民證,有這居民證可以在愛沙尼亞註冊公司,享受愛沙尼亞的線上服務。這代表一個線上國家概念出現。愛沙尼亞帝國不在陸地,不在海洋,在網際網路上。2017 年,愛沙尼亞還想發愛沙尼亞幣,讓在愛沙尼亞註冊的公司支付和結算使用數字愛沙尼亞幣。大家想想,在愛沙尼亞註冊公司不是要開始形成一個新的國家?有數字法幣,有法律,而且已經有數字政府。當時提的時候,全球區塊鏈界都在關注。
但是這馬上引起了歐洲央行的注意,立刻打壓,以至於後來愛沙尼亞停止這專案。歐洲央行不願意有成員國又用歐元,又發自己的法幣,就算只是在鏈上帝國使用也不同意,因為這關係到主權的問題。而且這給歐元打開個破口,如果有許多鏈上公司在愛沙尼亞註冊,這會造成一個以數字愛沙尼亞幣為中心的經濟帝國,這鏈上帝國會弱化歐元。但這也給我們一個重要資訊,線(鏈)上帝國不是一個假想或是不重要的概念,這概念重要到歐洲央行要立刻打壓。

圖|2017 年 7 月歐洲央行立刻停止愛沙尼亞發數字法幣(來源:網路)
筆者在 2018 年初演講的時候,就提到這概念:區塊鏈集團、帝國、聯合國會出現,這概念從商業上的集團、帝國、和聯合國開始。如果愛沙尼亞當時發行數字發幣成功,可能就是世界第一個數字國家,不再只是數字政府。區塊鏈集團、帝國以數字法幣流通性和鏈上商務大小決定集團、帝國的實力。這也是世界許多國家都將區塊鏈列為國家戰略的原因之一。
5. 500 多年最大金融創新
區塊鏈是 520 多年來的一次金融科技最大創新。筆者從 2015 年一直到 2018 年中,差不多每次講到區塊鏈是 500 多年來的創新的時候,聽眾都哈哈大笑。觀眾笑說怎麼可能這會是 500 年來最大創新呢?不可能!
後來筆者就寫了一篇文章《親,別逗了,區塊鏈是 500 年最大金融創新》[3]。1494 年的時候,有一個義大利人,他把“複式記賬法”整理髮表,1494 年到現在 525 年。中國有一個歷史學家黃仁宇,他寫了一本書《萬曆 15 年》,很多人讀,也是《人民名義》電視劇裡面高老師推薦的書。
書上講到,1587 年是中國開始走向沒落西方的一年,原因是缺乏數字管理,而西方已經開始數字管理。為什麼缺乏數字管理?是因為沒有用複式記賬法。中國的朱嘉明老師在他的《書話集》裡面也提到同樣觀點。筆者研究發現,當時中國也有類似記賬法出現,例如“龍門賬”,但是卻沒有大量被使用成為數字管理的工具。
因為複式記賬法的出現,人類才可以有審計,才可以有公共公司,才可以有股票,才有中央銀行,和央行出的法幣。我們可以看一下歷史:
- 1602 年全世界第一個上市公司出現,是歐洲荷蘭“東印度公司”;
- 1694 年世界第一個央行(英國央行)成立,發行第一個央行發行的法幣(英鎊);
- 19 世紀審計公司出現。
這些都是因為複式記賬法出現才有的。複式記賬法是過去金融市場一個重要改革,現在是金融市場的基礎。在 2008 年出現區塊鏈,區塊鏈加上覆式記賬法就變成 3 式記賬法(區塊鏈記賬法加上覆式記賬法)。人類從 1494 年到今天,也就是 514 年後,第一次有一個新的記賬法出現。複式記賬法第一次可以讓人查帳,3 式記賬法不但可以讓人查帳,賬也不能改了,因為改不了,很多金融流程會改變。
2018 年 7 月,美國同時間發生了 2 件大事。第一件事情是讓數字貨幣的資產成為正統的金融產品 (另外一件事是數字美元出現),這是 Bakkt 公司做的。Bakkt 公司因的創辦人是美國紐約交易所的老闆,當他開這個公司的時候全世界都震動。
他自己出來做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交易所的產品。這代表什麼事情呢?現在你要去買數字貨幣或者數字資產,基本上是屬於灰戶(沒有合法但可能也沒有違法),交易所也可能是灰市。可是經過 Bakkt 之後交易所就變成了白市:任何一個券商,全美國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投資,而且是合法合規的,這件事情正在繼續發展,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他們把相關監管法都規範出來。
但是區塊鏈技術還沒有成熟。2018 年 3 月 SWIFT 公司出了一份報告,花了千萬美金,許多個銀行和金融機構參與實驗。可以參考原文報告,或是參考《幾千萬美金買來的教訓——SWIFT 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案》[4]。這報告說超級賬本擴充套件性不行。現在很多公司使用超級賬本,但是這個區塊鏈的限制太多,後來所發展的應用場景都受限制於這系統。
現在全世界有兩個公司做出基於區塊鏈的清算,中國天德公司和美國 DTCC。可是到今天,DTCC 還沒有公佈他們的基礎架構,沒有技術方案,連技術白皮書都沒有釋出,只有“非技術白皮書”發表,裡面只要談到技術就模糊不講清楚。天德公司的技術都發表在國內外期刊和會議上(有中文和英文),也有技術白皮書,專利上技術也都是公開的。
在 2017 年前,區塊鏈界沒有人提過 PFMI(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加拿大央行是全世界第一個使用 PFMI 來評估區塊鏈系統的央行。PFMI 是普世金融系統標準,是 2008 年金融危機後多國央行制定的,他們認為,如果當時銀行系統如果使用 PFMI 來建系統,世界不會有金融危機。只有美國有危機,不會散佈其它到其它國家。
可是今天的大部分割槽塊鏈都不符合 PFMI。所以筆者屢次提到區塊鏈要符合 PFMI[9]。區塊鏈不能號稱可以改變金融,而又不符合金融系統的基本原則。一個苻合 PFMI 的區塊鏈系統,可以用在國家公檢法和金融系統裡面。
PFMI 就是多國央行提出的,其中包括美聯儲、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歐洲央行、日本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等等。現在討論區塊鏈金融系統的時候,如果有人認為自己的鏈好,可以用在金融系統上,那麼第一個問題是這鏈符合 PFMI 嗎?如果一個系統如果沒有通過 PFMI,是不能支援國家金融系統的。除了加拿大央行,後來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也使用 PFMI 來評估區塊鏈系統和應用。
但是區塊鏈系統要符合 PFMI,結構上是要改變的。不僅現在公鏈幾乎不可能可以通過 PFMI,一些目前出名的聯盟鏈也通過不了。這是根據加拿大央行、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實驗報告。加拿大央行在 2017 年對一聯盟鏈的評語,在今天聯盟鏈社群還可以發出震撼的聲音。系統安全嗎?系統靠譜嗎?很快可以找到賬號嗎?
不是號稱是區塊鏈系統這系統就安全,可以很快找到賬號。特別是在央行系統裡面,央行必須有全部資訊,而且能夠監管所有交易,一些聯盟鏈明顯的不能完成這些基本功能。這是加拿大央行在 2017 年給區塊鏈界的一個重要資訊。其它問題還包括“聯盟鏈裡面有中心節點嗎?”如果有,這系統不可能可靠、更不安全。這些看起來是非常基本的問題,但是對許多區塊鏈系統卻是非常大的挑戰。這也表示以後區塊鏈設計會和現在區塊鏈設計不一樣。(本文首發於 DeepTech 平臺每週二之 DeepHash 專欄)
參考文獻:
[1] Victoria Cleland,“Bank of England states central bank-issued digital currency will compete with commercial banks,”Sept. 2016, available at https:// bravenewcoin.com/insigh ts/bank-of-england-states-central-bank-issued-digital-currency-will-compete-with-commercial-banks
[2] 蔡維德,Kevin Tsai,”鏈網設計的基要屬性之一:可觀察性”
[3] 蔡維德等,“親,別逗了,區塊鏈是 500 年來最大的金融科技創新?” https:// mp.weixin.qq.com/s/VW9y MeIGDdhgDTvjdMSvtg
[4] 蔡維德等,“幾千萬美金買來的教訓——SWIFT 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方案” https:// mp.weixin.qq.com/s/E-6Z VHl6JbWpXE2dV3Ri3w
[5] 蔡維德,“DeepHash|從麻省理工的數字社會到通向區塊鏈中國之路” https:// mp.weixin.qq.com/s/waRJ fAc2rJU7p6Sk4bjgmQ
[6] 蔡維德等,“區塊鏈中國夢之三:法律的自動執行將顛覆法學研究、法律制度和法律實踐”
https:// mp.weixin.qq.com/s/LpBO 3jzhf2aXPhmj0u8dsw
[7] 蔡維德等,“區塊鏈網際網路系列(2):區塊鏈網際網路需要新協議”
https:// mp.weixin.qq.com/s/vvA4 u7LiIMfkzCTI04VSzw
[8] 蔡維德等,“區塊鏈網際網路”, 2017.6.3 https:// mp.weixin.qq.com/s/7cTV xvGVPZeax0zuUAhWmg
[9] 蔡維德等,“PFMI 系列之二: 清算鏈“設計之道””

蔡維德
國家特聘專家,北航博導,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腦科學專業博士,在美國明尼蘇大大學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育研究 30 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科學顧問,天德科技首席科學家,國家大資料(貴州)綜合實驗區區塊鏈網際網路實驗室主任,賽迪(青島)區塊鏈研究院名譽院長,任多個政府和公司顧問。論文 585+篇,著作 6 本,論文引用過萬次。
關於 DeepHash 專欄 / 每週二
文/林佳誼
“區塊鏈技術非常複雜,而且有很多誤解。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自認為了解區塊鏈技術,但表現出的卻是無知。學術機構有著巨大的責任去培養下一代的創新者。”在杜克大學商學院開設區塊鏈課程的教授 Campbell Harvey 曾經有感而發地說。
每項新興技術發展都有它的週期,愈是可能帶來重大變革的技術,這個週期往往也愈明顯。就在區塊鏈技術步入所謂“幻滅的低谷”之時,DeepTech 深科技認為,下一個產業風口,如今正在每個頂尖高校的實驗室、在各國央行與監管機構的研究室,在行業組織的研討會中醞釀著。
DeepTech 深科技認為,此時才是關鍵時刻,身為一家堅持深入報道科學科技產業的專業媒體與科技服務提供者,我們有責任也有必要,在這個時點上有帶領讀者去撥開迷霧、釐清誤解,培養對區塊鏈技術的更深刻認知。
因此我們於每週二固定推出 DeepHash 專欄,由 DeepTech 資深編輯林佳誼,邀集千人學者兼天德鏈創始人蔡維德、中國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物聯網區塊鏈初創 Biilabs 創始人朱宜振等專家學者共同維護,每週一次,帶領讀者在技術研發、在法規政策、在行業標準,在國際趨勢,方方面面深入挖掘未來 3-5 年真正具有產業化潛力的區塊鏈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