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市值千億的企業家,在年紀輕輕的時候都經歷了什麼?

1987年9月20日,中國第一次連上網際網路,給世界發出了第一封E-Mail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同樣是在1987年,18歲的雷軍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系,因為雷軍特別喜歡看書,所以剛一上大學,除了上課,他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圖書館裡,就是在武大圖書館裡,雷軍讀到《矽谷之火》這本書。
《矽谷之火》是講喬布斯在矽谷的創業故事。看完這本書以後,雷軍激動得三天三夜沒有睡好覺。在那三天三夜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待在武漢大學的體育場,繞著校園一遍一遍地走,這時候的雷軍便下定決心,此生一定要做一個偉大的人,決定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這個人生目標太大,雷軍便想,自己得從一個眼前的目標開始做起。所以,雷軍在大學定下的第一個目標是:2年內修完4年的所有課程。
他真的做到了。
最為人所知的雷軍是港交所上市、市值過4800億的小米創始人。
其實雷軍早在2007年叱吒風雲的金山毒霸上市之後,便實現了財務自由。
這個時候雷軍的人生真的很圓滿:上市了一家公司,賣了幾家公司,投資了幾十家公司。
但是如果再創業,搞砸了一定是晚節不保。
本可以就此養花喂鳥、抱貓逗狗的雷軍,還是決心再次啟程。
2010年春天,小米創始團隊的十來個人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於是小米公司誕生。
在小米的這八年裡,雷軍真正的把自己當作了一個創業者,專注在創業和夢想。經過八年的努力,雷軍成功了,佔據了移動網際網路風口的雷軍,再次證明了人生的最高性價比莫過於讀書,從別人的經歷總結經驗,讓自己少走彎路!
即使是現在,雷軍依然在堅持讀書,雷軍曾在公共場合多次表示過對《三體》的推崇,並且將《三體》中的哲學道理應用到制定公司三到五年的戰略。
愛看書、喜歡看書成為雷軍一輩子最重要的習慣。

1987年9月20日,中國網際網路發出第一封郵件,而比中國網際網路大8歲的王興,同樣在9月20日,在港交所揮錘敲響巨鑼,美團點評今天上市了,市值4000億。在《財富》雜誌最新出爐的“2018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中,作為美團點評執行長,王興也是高居榜首。
今年39歲的王興,亦是出了名的愛讀書,並且涉獵甚廣,他本人有三臺Kindle,家裡、車裡、公司裡各放一臺。
從大學時候開始,王興就酷愛讀書,不僅愛讀書還希望與人溝通,2004年初,25歲的王興中斷了在美國特拉華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的博士學業,從美國回國創業,創辦了聚焦於校園社交的產品校內網,釋出三個月就吸引了3萬用戶,也讓王興在中國網際網路圈打響了名氣。
但使用者數增長迅速的另一面是,2006年王興沒有錢增加伺服器和頻寬,不得不將校內網賣給千橡互動集團。
後來千橡CEO陳一舟將校內網改為人人網,2011年人人公司上市。王興等校內網的核心團隊成員也都隨著這一收購加入了千橡集團。鎖定期一過,大家就都陸續離開了公司。
離開千橡集團之後,王興繼續做社交,2007年5月12日打著中國版Twitter旗號的飯否上線,僅僅兩年,飯否使用者激增至百萬級,如果順利走下去,這將是又一個改變中國社交格局的故事。
但一切在2009年7月8日戛然而止,飯否因為某些原因被關停,到再度迴歸,已經是2010年11月25日,而在飯否被關停的一個月後,新浪微博誕生,等飯否再回歸之後的2010年冬季,各大門戶巨頭已先後推出各自的微博服務,“死而復甦”的飯否已經失去了機會。
得益於王興早年讀到一本書,一本美國退役的特種兵指揮官寫的書,書名叫《mission,men and me》mission是使命,men就是團隊,最後才是自己。王興理解到的戰鬥就是mission 、men、me。
所以,對於王興來講,創業不僅是一場戰役,更是一種改變世界的方式,王興曾經面對採訪說:“我希望活在一個更希望生活的世界裡,但我等不及讓別人去打造這個世界。”
懷揣著打造世界夢想的王興再次啟程,創立了美團,處在2010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萌芽的節點上,美團誕生之初便投入到千團大戰的浴血廝殺。
2014年,市面上有本書叫《九敗一勝》,寫的是王興創業10年的創業經驗總結,那個時間點,美團剛從千團大戰中熬出頭,經歷了校內和飯否的失敗之後,王興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
之後的美團,和大眾點評歷經兩年鏖戰,在雙方對戰最痛苦的時候,王興在飯否上寫道:
「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羅大佑在《亞細亞的孤兒》裡的這句詞也適用於商業。
終於千年的媳婦熬成婆,在港交所以4000億市值為“讓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在公眾的認知裡,王興是一位少言寡語的人,但是在飯否裡,王興卻像是一個話癆,從2007年到2018年的10年多的時間裡,王興更新了一萬多條飯否訊息。這也印證了王興在飯否上的個人簽名,“如果我一整天都沒看到、想到,或做過什麼值得在飯否上說的事,那這一天就太渾渾噩噩了。”

在這上萬條訊息裡面,正兒八經說到美團的內容連50條都沒有,但也就是這千分之幾的概率,在飯否裡面的王興是一個熱愛讀書、喜歡鑽研、迷戀於推敲各種名詞的存在,他熱衷於讀書鑽研,比如“又雙叒叕”這四個字,王興不僅要知道第三個字念ruò,還研究了第四個字居然有四種讀音:zhuó、yǐ、lì、jué。
在王興沒事的時候,他還要搞明白“砍、劈、剁、削、片、刺、捅、切、割、挑、剜、拍、插、撬、剖、格、擋、刮、雕、刻”等用刀能做的這些動作的區別。
可能讀書就是他放鬆的一種方式,但是在讀書放鬆之餘,並沒有停止思考,近年來王興多次推薦一本書《有限與無限的遊戲》,這本書也是對美團戰略影響至深的一本書。
面對採訪,王興曾說:“太多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
王興對業務和競爭的看法很獨特,他認為不要期望一家獨大,也不要期望結束戰爭,所有人都要接受競合才是新常態,同時,他認為太多思考邊界和終局是錯誤的。
王興邊界與終局的思維模式便是來自於《有限和無限遊戲》這本書,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而無限遊戲以延續遊戲為目的。有限遊戲是畫地為牢的遊戲,旨在以一位參與者的勝利終結比賽,我們迫切需要一個“遊戲觀”的轉換,即從有限的遊戲轉向無限的遊戲。
王興還曾給這本書寫過腰封:
有本書對我蠻有影響的——叫做《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有限遊戲在邊界內玩,無限遊戲卻是在和邊界,也就是和“規則”玩,探索改變邊界本身。實際上只有一個無限遊戲,那就是你的人生,死亡是不可逾越的邊界。與之相比,其他的邊界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從有限的邊界和無限的遊戲思維中,我們就不難理解美團為什麼會將阿里的投資剝離,以及美團為什麼會進軍網約車領域了。
滴滴認為跟Uber中國合併後出行戰爭已經結束了,這是有限遊戲思維,因為他以取勝為目標,市場主體與參與者都對這個合同條款 (殺死所有對手的終結性結果) 表示了認同。但問題是,這些規則只在參與者都自願遵守時才會生效。
美團現在加入出行戰爭,是因為他覺得這個遊戲永遠沒有終局,即便發現有即將到達的終點,那也是一條出人意料的開放道路。無限遊戲的參與者是為了自己的賽局而活,這是一件啟動後自己都無法結束的事情。美團想要的是永無止境的混亂,同時不在意競爭對手在做什麼。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王興的思維並不是競爭思維,而是自己和自己戰鬥的遊戲思維,而這種思維可能還來自於《孫子兵法》,王興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
《孫子兵法》說過“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確實團購的事情不是我們打贏的,不是我們打倒了對手,是他們自己絆倒的。我們教育員工要非常節制。很多人說我攻擊性很弱,我們的高管看起來攻擊性也很弱,但這並不是關鍵。比如美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馬歇爾,從來沒有上過戰場,但他做了很多正確的決定,比如在二戰爆發迅速擴充美國軍隊,該換人的時候換人,甚至把下級提成上級。他本人的戰鬥力和攻擊性很強嗎?可能未必,但這不妨礙他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戰爭中最大贏家的最高指揮官。
由此可見,每天堅持在飯否上更新狀態感受的王興,其內心世界的思考是極豐富的,而且他的思考都是來自於他豐富的閱讀,由此而引發的知識內化和再次外化的釋放。

在千團大戰最火熱的2011年,3月份王興第一次見到馬雲。
王興:你最強的是什麼?
馬雲:你覺得呢?
王興:戰略和忽悠。
馬雲:其實我最強是管理。
王興:我相信。
這是一次讀書人和讀書人之間的對話,簡潔但有內涵。
馬雲也創造了4000億市值的阿里巴巴,和美團的港元不同的是,阿里巴巴是4000億美元。
年輕時候的馬雲學習並不好,甚至兩次高考都是失敗的,這時候的馬雲去應聘,到處求職,求職三十次,全部遭到拒絕。
馬雲去應聘警察,人家說:“啊,你不行”,去應聘警察的時候總共有五個人,結果四個人都錄取,只有馬雲沒有被錄取。馬雲甚至都去肯德基應聘服務員,當時肯德基來到中國,來到杭州開店,總共有24個人去應聘,結果23個人都被錄取了,馬雲是唯一那個沒有被錄取的人。
這時候的馬雲落榜兩次,19歲,他讀到了一本書,叫做《人生》。
路遙的這本《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鍥而不捨地參加高考,這使馬雲很受鼓舞,決定第三次參加高考,再次高考時,馬雲就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當時是專科,但是因為本科沒招滿,馬雲就遞補成為了本科。馬雲說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就是杭州師範學院,因為在這裡,他找到了自信。
其實,幫他找到自信的是那本書。
馬雲認為讀書要精要,他還給出過一個形象的比喻:“讀書像汽車加油,得知道去哪裡,裝得太多就成了油罐車。不讀書和讀書太多的人,都不太會成功,所以別讀太多書。”
今年伊始,馬雲還在阿里巴巴內網上釋出了自己的新年目標:
第一,今年想找出一項自己真正喜歡而且可以堅持持久的體育運動,真的需要運動了;第二,今年也得找出自己真正喜歡的藝術興趣活動來,比如唱KTV,唱京劇,學畫畫寫字;第三,今年必須安排好時間讀讀書,計劃打算看100本書(或者100本好電影好電視劇),這幾年看書不夠啊,想請大家幫忙推薦些書、電影、電視劇的單子,我準備好好地買書。
馬雲非常推崇金庸先生的小說,甚至把金庸武俠文化融入到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當中去,要求所有阿里人都給自己取一個武俠人物作為花名,他本身叫做“風清揚”,可能得益於這種武俠精神的影響,馬雲更喜歡精要的武功祕籍,而不喜歡教條的文化,所以馬雲演講歷來層次很高、高屋建瓴,其實這也正是得益於馬雲精讀書、讀好書的這種獲取新知的方式,以及通過看世界的形式獲取知識的實踐。

和馬雲的江湖氣不一樣,出生在“普通家庭”的馬化騰從小就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男形象,雖然是理科工程師出身,但對於看書這件事,小馬哥卻相當熱衷。
當初“微信閱讀”剛上線時,馬化騰親自為其站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馬化騰曾說:“我個人非常喜歡《Don't make me think》(點石成金),我也給騰訊每一個產品經理都發了一本,它告訴我們使用者喜歡什麼,而我們又該怎麼做。”
馬化騰的閱讀涉獵廣泛,早期偏實用性,後來更注重思維的啟發。
但小馬哥最愛的一本書無疑是《認知盈餘》,作者克萊·舍基。
克萊·舍基被譽為“網際網路革命最偉大的思考者”,他對網際網路給人類所帶來的行為舉止和文化變遷洞若觀火,所著的《認知盈餘》在國內尚未正式出版時,便得到包括馬化騰在內的社會各界讀者的廣泛關注。
2011年編譯版《認知盈餘》在國內上市時,馬化騰親自為其作推薦序,寫下名為《網際網路新時代的晨光》2000多字的序。
小馬哥認為“認知盈餘”是新時代網民賦予網際網路從業者最大的紅利之一,克萊·舍基的每一次發現,都在提示我們未來人類世界的一個全新發展維度。
在序中,小馬哥暢言:
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整個人類社會都變成了一個妙趣無窮的實驗室。我們這一代人,每個人都是這個偉大試驗的設計師和參與者。這個試驗,值得我們屏氣凝神、心懷敬畏、全情投入。
像小馬哥這樣頂級的網際網路大佬為一本書親自發長文做序是很少見的,可見小馬哥在讀書過程中對真正的好書是極其推崇的。

作為地產界的良心,曾經無數次預測成功房價走勢的任志強也是一位閱讀狂人,任志強從1985年開始,他堅持每天讀書6萬字:
我每天晚上一般堅持一小時以上讀書,一分鐘看兩頁書。如果不是涉及到經濟上比較難懂的那些書,一分鐘閱讀800-1000字是沒有問題的。
任志強讀書破萬卷,平時講話開會時各種資料信手拈來、歷史檔案如數家珍,之前對房地產市場的判斷也多次被證實。
任志強個人藏書數量巨大,他曾拿出上千本書在公司開了間圖書館,對員工開放,而上千本書中都有大量記錄和作者簽名。
此外,任志強還建立了自己的讀書會金融博物館書院,這是中國商界影響力最大的讀書會之一,每次報名參加者達到數千人,馬雲、俞敏洪等人等被任志強邀請參加讀書會,並和讀者溝通讀書心得,作為任志強的老友,潘石屹也曾被邀請去讀書會推薦書。

潘石屹在薦書會結束後,在朋友圈吐槽:
花費巨大精力準備和進行了一下午的讀書、薦書會網路上沒有任何反應,自己順嘴說了一句選物件,選合作伙伴,一個竟然就有1000人觀看,讓人看不懂,想不明白。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道法術的問題。
很多人都想通過別人讀書,然後告訴你精髓的方式認知,好像這樣就能獲得一本書的精要了,其實哪有可能呢?
如果不能通過親身閱讀、總結、提煉、實踐提高,怎麼能可能獲得書中的精髓?
讀書是一個慢功夫,沒有十年的閱讀積累是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的,但是讀書又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為讀書真的能擴充套件你的眼界、豐富你的知識。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個人能夠永生,從盤古開天闢地開始,歷朝歷代都經歷過來,各種時代變遷、技術更迭他都懂,各種時代發展規律他都明晰,各種商業模式無非是時間輪迴、迭代發展,他都能第一時間發展時代發展的前沿。那麼這種人會不會像是神一樣的存在,任何商業模式、公司運作、社會發展他都門清,這種人是不是不成功都難?
現實中,永生是一個很美好的願望,但是我們歷朝歷代的智慧都被傳承在了典籍中,如果我們能夠從這浩瀚的典籍中汲取到那麼一絲一毫的智慧,是否也能夠獲得窺探天機的能力?
這些創立了千億市值的企業家只是從源源不斷的書籍智慧中汲取到了一些智慧法門,應用到對社會發展的預判、對行業發展的預測、對世界形式的預料中去,再一次驗證了古人代代傳承的智慧的有效性罷了。
如果給你一家市值千億的企業,然後讓你認真閱讀2000本書,你願不願意?
我想你肯定願意。
那麼,如果把這個順序調轉你願意嗎?
你認真閱讀上2000本書,就有機會創造一家千億市值的企業。
你願意嗎?
你認為這不可能是嗎?
曾經有一點陣圖書管理員,他酷愛讀書,19歲的時候便通覽《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中國的《二十四史》,很多人可能連一本都沒有完整讀過,他不僅全部讀完,還做了非常詳細的批註,他讀歷史、讀哲學、讀文學、讀報紙,不只是出於消遣或者興趣,而是為了參透這個世界的本原。
後來,他加入了一個小型創業團隊,在各大巨頭公司夾縫中求生存,1921年公司註冊,當時資本金接近於0,靠著共產主義的故事拿到了蘇聯的天使輪和A輪,歷經艱辛,打敗了西方跨國公司和國內強有力的競爭對手,1949年10月1日在主機板市場上市,經過60多年五代CEO的苦心經營,目前市值突破11萬億美金,居全球第二,未來有望成為全球第一。
這位創業者就是曾經在抗戰之初就寫出《論持久戰》的青年毛澤東,為什麼青年毛澤東能夠在抗戰之初便寫出《論持久戰》這樣鞭辟入裡的戰略指導方針?這就是得益於青年毛澤東的閱讀,對古往今來的發展規律的瞭解,所以,青年毛澤東可以在戰爭之初便給出預判,和敵人明牌打敵人都無可奈何,這就是從讀書中獲得的智慧、掌握的規律使然。
這不是智商上的差距,而是思想格局、思想境界上的差距, 今天美團上市,王興提到一個觀點:格局上輸了,再多努力都不可能贏。
格局是如何獲得的?
讀書!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只是歷史一遍又一遍的重演而已。
你所看到的所有社會變革、行業發展、企業運營,都是歷史上一遍又一遍的重演,你所討論的壟斷行業的爭議性,在古代叫鹽鐵專營;你所討論的房產稅早在唐朝時候就有了,只不過那時候叫“間架稅”;你想知道中國發地產為什麼久盛不衰,你只要稍微去了解下從農耕文明成長起來的華夏民族對土地深厚的情感,以及房地產從最早的商代的銅鼎明文記載到現代的房地產發展歷程,一眼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