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長與失去的 2018 年
版權宣告: 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發表自知一的指紋。轉載需向 我的郵箱 申請。
今日尋得一個好地方,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回憶下去年的經歷與成長。在這一年中遇見了一個不錯的領導同時經歷了部門比較大的人事變動;談了女朋友又分手了,改變了我某些觀念和生活習慣;首付了一套老家的房子,漂泊的心得以暫時的安穩;認真讀完吳軍博士的《見識》、《具體生活》兩本書,對於我的認知提升幫助很大。
工作的成長
第一次遇見這個領導,並沒有特別的印象,只是他特別女性化的名字很容易讓沒見過他的人誤解。後面慢慢工作中會發現帶著之前學長的身影,是那種之前提到過的為了技術而做技術的人,會帶著一種求知與好知的心態在工作與生活,在目前這樣一家公司部門中很難再發現第二個這樣的人,他的強大之處還有就是對於人的影響。我認為知識與觀念之類的第一我們要做到的是輸入,需要我們去主動學習;第二便是內化,如何將所看所聽轉化為自身的感悟,需要我們去多思考;第三便是輸出,將我們自身的認知與見解傳達給別人,從而影響和改變別人。所以能做到第三點的人真的是很厲害,當然這裡所說影響一定要是積極的一面。他的影響力在周邊同事相較是要高出很多。而我自評來說,第一和第二尚可,第三卻是幾乎沒有了,所以表達力這一層也是我很缺失的一部分,再有就是過於習慣性做事,缺乏足夠的思考。這裡說的更多還是在於工作和技術方面。
失去的開始
失去了什麼?時間還是人。有個深刻的體會就是失去便是成長的過程,想起電視劇《男人幫》中的一句頗有哲理性的一句話『有一些東西我們盼不到,有一些事情我們回不去。但每次想到你帶給我的變化,我就充滿感激。我想起你,就是想到現在變得更好的自己,這樣的自己是你帶給我的。』,你身邊的戀人或每一個同學朋友,你們互相交談一起玩耍,後來你們不再聯絡,彼此陌生,或許有一天你會突然回想起他(她)的一句話,你覺得有道理去改變了。其實在這些親密關係中,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你的戀人,因為熟悉,便可以心安理得地對自己的缺點置之不理,很容易忽略對方的吐槽,直到有一天過不下去了,你便開始察覺開始改變。也或者說,其實你一直在改變中,對方也一直在改變中,只不過之間有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或是沒有留給時間足夠的耐心。
改變的過程大部分情況下是很不舒服的,時常會抱怨,會拒絕,但有時如果你能從更長的時間範圍去思考你現在所處的環境下,也許就會變得從容很多,我說的時間長度超越生命。很多事物我們不能掌控,比如時間、生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唯一能掌控的便是我們的心靈,所以外在的事物變得不那麼緊要。
最近在看和聽一些關於哲學方面的書,其中有些哲學學派的理念與我現在生活的狀態有些契合,並且能帶來新的觀念認知,接下來還需要一個比較長時間的內化過程,過段時間想整理一篇關於哲學感悟的文章。
習慣與認知
去年帶給我認知升級的一本書便是《見識》,有很多更高視角的觀點與態度認識;另外便是我的領導,從他身上看到了求知好知的習慣;再有便是看到了前女友的行勝於言。每一個人每一本書都有我們值得學習與借鑑的地方。
保持一顆好奇心很重要,不知道從哪裡有人提到過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這本經典哲學書,又聽說過王思聰大學讀的是哲學這種基礎學科,加上身邊很多人對於哲學的態度,便想一探究竟,諮詢過朋友後便從個《蘇菲的世界》這本西方哲學入門書開始了,加之樊登讀書會中聽了很多地關於東方哲學書,有些感悟,又有些混亂,這個過程又帶來了很多快樂,有時間真的要好好整理一番。
可能因為我們領導是個數學謎,所以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他的一些影響,印象深刻的便是他曾問我『如何證明存在 0 這個數?』這種奇怪的問題,還有要我們新系統都是以數學家的名字命名的,這些事情也改變了我對於數學的一些看法,發現數學之美,但是卻難以實踐其中真髓,這裡推薦《費馬大定理》、《數學之美》這兩本書,你會發現你之前學的只是數學,數學之外的延伸才是真正的數學之道。
還有一點必須要的說的便是『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中的主要理念。我們經常說『知易行難』,說的是知道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很難,其實按照王陽明的觀點來說,知行必合一,你只有知道了才會去做,如果你不去做你肯定是沒有真正知道。在這裡前女友踐行的是『行勝於言』,她的執行力與溝通能力都要高出周圍人很多,也是我所見到過的。所以我最近養成的一個習慣是,週末不要宅在家裡,多出去走走,看看不同的人,學習接受新的觀念與知識,擴充套件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忽然發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知行合一』有種異曲同工之妙。
在路上
今天又是一個週六,沒有計劃出去玩,偷了一個懶覺,下午便尋得一個安靜的小地方,寫完這篇文章,也是對去年和最近一段時間的總結與感悟。
對了,這個安靜的小地方叫『三味書屋』,至於哪三味能讓我如此安靜的寫完文章,待我下次再來問一問。
如果此文章能給您帶來小小的提升,不妨小額讚賞我一下,以鼓勵我寫出更好的文章!

微信打賞

支付寶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