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案例丨異國他鄉,服務社群平臺如何走出新模式?

近年來海外留學、旅遊人群的增長以及國內網際網路市場的逐漸飽和,使得部分創業者選擇出海,尋找新的商機,而大多數會從服務平臺切入,致力於搭建方便華人的透明化資訊平臺。
「據旅遊局在2018年12月18日發表統計公告,2018年日本接待外國遊客數量超3000萬,其中中國遊客人數超過800萬,中國是赴日旅遊人數最多的國家。」日本既是旅遊者的天堂,也是留學人群的熱衷地,在這龐大的人群需求中,日行者孕育而生。
日行者致力於為熱愛日本文化、旅遊日本、生活日本、留學日本的使用者提供交流和社交場地,同時以各類當地服務價格透明化為前提的情況下,為來日使用者提供各類日本資訊和服務資訊。
“當時華人市場資訊不透明、語言不通,導致同樣的服務會花更多的錢,去留學時,發現問題後,就特別想改變這個現狀。”
日行者創始人Perdon曾是一名在日留學生,留學國外前,具有較豐富的線上社群工作經驗。留學期間,發現因 語言 、 資訊不透明 的存在,一些人會利用資訊差謀利,剛到日本的留學生往往會成為遭遇不公平對待的一方。
日本較常見的場景是一些語言學校會與當地的中介公司合作,學生在不瞭解市場的情況下,不得不接受一些昂貴的服務。以運營商為例,學生本可以辦理划算的電話卡,但與學校合作的運營商代理,會以相對高於市場價的價格銷售給學生。諸如此類的生活服務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Perdon作為親身經歷者之一,發現問題後,希望在異國他鄉,為華人圈層的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旅遊體驗。

萌生創業想法後,便著手搭建資訊透明化平臺。日行者APP的前身是一個H5介面的網站,主要為在日留學生提供 房產 、 手機業務 、 搬家 、 接機資訊 等整合服務,盈利點模糊且服務人群比較分散;同時H5功能相對單一,增強資訊專業度、廣度與擴散流量都將受限,後續發展中,要承載更多的服務資訊,將分散的人群聚集一處需求強烈,搭建社群化APP成為當務之急。
“在異國,信任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東西。” 創始人Perdon表示,資訊不透明只是國外商戶和使用者之間存在的問題之一,源於文化、語言等差異帶來的不信任感也是重要一環。建立屬於國人自己的社群,熟悉的語言和文化環境,相比國外平臺,更易於建立信任感。除此之外,叢集式社群會不斷吸引類同人群,在孤獨與陌生的異國環境下,找到群體生活的歸屬感。
瞭解到日行者創始人的訴求後,齒輪易創在搭建APP平臺時,分別設定了 社群 、 服務 、交友 、 個人中心 等功能模組。對於社群和交友功能,即適用於短期去日本遊玩、工作的人,也符合長期留學人群的需求。在社群中心,使用者不僅可以釋出自己喜歡的內容,日漫、旅遊照片等,也可以分享在日本的一些體驗,從而給其他人提供參考,甚至關注自己喜歡的人,交友聊天。

而服務功能,主要是針對長期留學人群,模組內整合了各種租房、手機業務、搬家等服務資訊,這些資訊經過嚴格篩選,瀏覽者可以自行獲取,平臺不會收取任何服務費。
目前日行者APP運營半年有餘,無論是平臺收益,還是服務群體均有大幅提高。但想法落地的過程,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相對於國內如火如荼的網際網路環境,以及各種社群的崛起,在國外搭建平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日本市場環境和國內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首先,國外的網際網路氛圍不如國內濃厚。一方面這種純粹的華人社交媒體/產品比較少,大多數華人只能去一些泛社交平臺獲取資訊,例如貼吧等,並沒有對標產品做為參考;另一方面一些技術訴求,國外成本比較高,只能尋求國內技術公司的幫助,這也成為日行者和齒輪易創合作的契機,作為一個重信任感的公司,日行者也希望能遇到跟自己調性一樣的技術服務企業。

其次,社群類平臺主要通過流量輸入輸出來探索商業模式和變現方式,相對於國內社群平臺,可以嘗試各種線上運營方式,日行者更多的是通過和線下商家合作引流,這和日本的商業環境有一定的關係。此前曾和日本三大運營商之一合作,一次活動便吸引大批量人群的關注。
但日行者的基因是來源於國內,引流方式並不侷限於線下,也在嘗試各種線上引流方式,使用者分享、一對一拉新等,給予獎勵,同時也會藉助國內平臺,如B站等二次元文化社群進行引流。

當前,日行者的使用者在穩步增長中,齒輪易創依託技術手段與產品方案,幫助其想法落地,助力其從0到1的孵化。對於未來,創始人表示:
希望平臺仍然以服務作為主流,優化升級社群、服務模組,但會弱化交友,因為平臺的核心仍然是“服務”,而對於平臺本身,也會不斷更新迭代,給使用者帶去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