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不壞:用營銷戰役升級產品

我們做品牌的人經常說,產品不行品牌怎麼做都白搭,包括我在內也經常這麼說,時常會有無力感,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那種。品牌經理一邊想提升品牌調性,另一邊則為了保持生意的增長而拉低調性。面對這樣的矛盾,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我工作的兩個甲方,一個是平臺類的淘寶,一個是社交工具類的陌陌,這兩個品牌都面臨品牌調性或願景與產品的矛盾。其實平臺與工具都是中立的,品牌是被使用者塑造的。如果從生意或增長的角度,無法徹底改變產品,那麼能不能從市場營銷端入手,先做區域性產品試驗,以此改變使用者認知,再帶動整體產品的改變?
我一直都想聊這個話題,今天藉著有案例,把我的思考說給你聽,且算是一種思路,供大家參考,對於其他品類的品牌,後面我再說一下如何變通。希望你能有所啟發,以下:
“品牌”升級,使用者定義品牌
傳統時代的企業,品牌的建立基本是單向的,是甲方向消費者輸出一個定位,一個價值觀,要麼沉默的接受,要麼沉默的拒絕。品牌完全由企業方掌控,消費者之間幾乎不能互相交流,反饋幾乎無法到達企業方。

而現在呢,使用者的權利接近無限大。品牌願景是一回事,使用者認知可能是另一回事,比如我曾服務的陌陌,品牌願景是美好的,使用者認知卻變形了,甚至品牌被使用者錯誤的定義而無能為力。所以現在對於很多品牌來說,自己覺得是什麼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使用者覺得你是什麼。
我把這種改變,叫做對“品牌”認知的升級,在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認知“品牌”這件事,將會影響我們做營銷的底層邏輯。從企業對使用者的單向灌輸,到達成雙向共識。也就是說,使用者是誰很重要,使用者如何使用很重要,使用者認為你是什麼很重要,這三點基本就定義了一個品牌是什麼。
那麼,在此基礎上,品牌營銷人員要做的,只能是引導使用者,引導對的人蔘與,引導正確的使用產品,引導正確品牌認知,最終讓使用者與品牌達成共識。這很像是一場博弈,甲方與乙方互相丟擲自己的籌碼,最終達成協議的過程。
我舉個例子來進一步解釋,2015年我去了淘寶市場部,淘寶之前給我的印象是山寨,假貨,9.9包郵,首頁是密密麻麻五彩斑斕的,總之格調不太高,像個山寨網站。在我入職之前,淘寶已經開始發生改變了,希望擺脫原來的品牌形象,希望更加年輕化,更符合青年審美。
那淘寶應該怎麼做呢?把首頁直接改成高階感的設計語言?展示商品換成原創設計潮流審美?這樣做應該馬上能收穫輿論上的讚美,但可以肯定的是,銷售額一定會大幅下滑,所以不能直接改產品。
於是就從營銷端動手,那幾年做了#淘寶可勁造,#新勢力周,#淘了個趣,#造物節等等一系列年輕化的戰役,從營銷端改變使用者對淘寶的認知,配合產品的千人千面,最終成為現在的淘寶。

我覺得淘寶這個案例是比較成功的,從營銷端改變認知,通過使用者撬動產品的升級,最終品牌與產品達到同步。或許因為這幾年淘寶年輕化太成功了,讓大眾覺得不接地氣了,所以去年又開始做渠道下沉。
策略邏輯基本就是這些,但落實到具體的事情上,我們應該怎麼做?大眾又不傻,怎麼會讓你牽著鼻子走?品牌營銷人員應該如何引導,如何改變大眾認知,如何達成共識?道理講完了,接下來講實戰。
案例:改變使用者就是改變產品
首先要改變一個態度問題,品牌不是給使用者洗腦或者操控或者怎麼樣,用廣告圈語言,品牌是在“提案”,品牌方的廣告,活動,事件,立場等營銷手段,都是面向使用者的一個“方案”,引導大家接受你的方案。
接下來用新鮮出爐的聚划算案例解讀此策略,簡單三步學會,如何通過品牌營銷戰役引導使用者,通過認知轉變撬動產品改變,以此塑造品牌。
先說背景,聚划算最開始是做團購,現在在阿里系的角色,是承擔極致的銷售爆發力,以此為目標導向建立了幾大ip,其中匯聚系列是聚划算在運營的重點IP。以地域維度挖掘全國與全球各地的特色品牌,文化,產品,提升地域的價值感,打造地域名片。但在品牌端,匯聚系列承擔2個目的,一是與年輕使用者溝通,二是塑造聚划算的品質感。匯聚IP是聚划算的市場解決方案,阿里系擅長通過各種可持續的營銷IP來解決市場問題。
再說這次做的專案,在櫻花季的3月份,透過中國對櫻花的鐘愛,匯聚日本。聚划算通過日本櫻花文化作為大眾流量入口,以品牌事件連線文化與產品,最終在產品端對消費者進行沉澱。通過櫻花季吸引年輕的消費者來體驗日本品牌商品,而年輕人的消費者逐步改變認知,反塑品牌。接下來我們分開說:
文化是流量入口
現在做品牌傳播,講社會情緒洞察,如何捕捉當下的社會情緒,將品牌融入到社會情緒中,與大眾文化融合在一起,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這一方面Nike是這幾年做的比較好的,他們深知應該將品牌融入進大眾輿論場中,讓品牌成為大眾輿論的一部分,才能儘可能的保持品牌的新鮮度。

而聚划算選擇日本櫻花文化,也是將品牌、商品與大眾文化做融合,大眾文化就是最好的流量入口,也是品牌進入受眾群最好的切入點。聚划算提出了#櫻花限定,少女心不限定#的品牌態度,希望不管是女孩,媽媽,還是老人,都可以有一顆少女心。
切入大眾文化,在大眾文化上表達品牌立場,以此作為流量入口。在這一點上,不管是網際網路品牌還是傳統品牌,都是是可以這樣做,並且一定是對的。
事件連線使用者
有了流量入口後,如何把流量轉化到自身品牌上,沉澱到產品內?在這裡需要通過icon化的品牌事件進行連線。就是要通過具象化的內容作為媒介,連線大眾文化與產品。比如Nike在做黑人平權時,選擇爭議球員科林,做女權運動時,選擇最優秀的女性真實背書,這是把大眾文化具象化。
聚划算邀請到“20歲”的張柏芝對話38歲的張柏芝,在上海環球港雙塔進行隔空對話,最後還在樓下廣場進行了一場櫻花舞快閃。很難說這是影片?事件?活動?還是什麼別的形式。但這一類的內容創新與創新投放,完全是網際網路傳播思維的,以這種創新事件,將大眾流量引導到產品端。
回憶殺的內容加上創新投放,然後進行線上social傳播,將在櫻花季成為最亮眼的內容,引導使用者前往聚划算。
產品做沉澱認知
文化也好,事件也好,相信大家都比較會做,但能把使用者轉化到產品端,文化-事件-產品形成閉環沉澱,使用者對品牌才有可能發生認知轉變。雖然都是通過營銷把使用者帶到產品端使用體驗購買,但我並不想用“品效合一”這個詞,因為我們沉澱到產品的第一目的是塑造品牌,賣貨是順其自然的,或者說並不是以賣貨為首要目標的營銷活動。
前面我們的問題是,如何在不改變產品,不影響當前生意的情況下,通過撬動使用者來塑造品牌,同時又能幫助生意的增長。但是如果消費者開啟產品,發現與外面傳播描述的不一致,可能會立刻走掉,那這裡又要解決內外一致性的問題。
阿里的經驗是,在產品內另起爐灶,做符合品牌傳播理念的專題性活動。比如當年剛開始轉型的淘寶,開啟首頁可能還是原來的樣子,但是開啟某個專題,卻是另一番樣子,是理想中的,符合完美品牌願景的樣子。通關產品內的新專題,來解決內外一致性的問題。
對於聚划算來說思路就更加清晰了,專案選題上就定調性了,在產品內打造“匯聚日本”專題,將文化力轉成經濟力。精選日本各大品牌的深度櫻花定製產品,極致展現日本的櫻花美學,喚醒大眾對日本櫻花的認知和熱忱。最終通過消費者對櫻花的消費,轉變為消費者對聚划算平臺的認知轉變。最終,形成可持續的影響力。
所以,如何導流進產品,讓人們進產品做什麼,以及管理好使用者預期,將是整個策略的重點。在執行層面上,最難的其實是組織協作,市場部門對外洞察文化輸出事件,那麼能否與產品部門與運營部門順暢的協作,在產品內產出超出使用者預期的站內專題或活動,對於很多網際網路品牌來說,是個挑戰。
總結一下,邏輯鏈有點長,但策略比較清晰且具有參考性。首先我們的目的是塑造品牌,對於聚划算來說,是保證極致銷售爆發力的同時,塑造品牌的年輕化與品質感。不是通過直接改變產品,而是以營銷手段撬動消費者,改變對品牌的認知共識,反向塑造品牌,讓使用者定義品牌。
那麼問題是,如何引導使用者改變認知,把品牌定義成我們希望的樣子?需要內外融合,首先對外,通過捕捉大眾情緒,以大眾文化為流量入口,如聚划算的日本櫻花季;然後以品牌內容事件作為連線,將大眾文化的流量連線到品牌產品端,形成引流;最後是對內,需要內外一致,做好流量承接並管理好使用者預期。在站內做符合完美品牌預期的極致專題或者活動,將流量引導至專題內容,進行體驗,使用,消費。使用者在對產品重新體驗後,產生新的認知,可持續去做,形成可持續的影響力。
品牌展望:人即品牌
前面我們說,這個策略適合平臺類或工具類品牌,因為這兩類品牌本身是中立性的,平臺可以向左或者向右,工具可以這樣用或者那樣用,所以通過市場營銷引導使用者改變認知,是可以塑造我們希望的品牌調性與形象的。而對於實體產品來說,一雙鞋難看就是難看,品牌廣告再好還是難看,一部難用的手機再牛逼的cmo也救不了,等等這樣的例子。那麼,對於這些實體產品,是否可以變通一些使用這個策略呢?
有個現成的例子是李寧,李寧這幾年帶動國潮復興,穿一件李寧成為很潮的事情。但是,當我開啟李寧的官方旗艦店,或者進到李寧的線下店的時候,雖然產品並不醜,但並不全是時裝秀的走秀款,那些在social被廣為傳播的李寧走秀款,只是李寧眾多sku裡的很小的一部分。但就是這幾件走秀款,就盤活了沉寂多年的李寧品牌,發現什麼了嗎?
如果把李寧的走秀款,換成聚划算的櫻花季專題,是不是能說得通呢?傳統品牌們應該學習網際網路品牌的策略,學習李寧的品牌策略。產品端整體保持穩定的情況下,開闢出一個單品實驗室或者專題,以極致單品(或極致專題)撬動品牌希望得到的消費者,通過消費者的迭代,塑造整體的品牌形象,從而迂迴的進行品牌升級或換新。
未來所有的品牌將是被品牌使用者所定義的,而品牌升級也不再是換個logo,改個slogan就可以的,而是改變品牌使用者。改變消費群體或者改變消費方式,只有當品牌使用者換新了,品牌才算是升級。 未來,有怎樣的使用者,就是怎樣的品牌,人即品牌。
文: 楊不壞@楊不壞(yangbuhuai01)
首席增長官CGO薦讀小紅書推廣:
更多精彩,關注:增長黑客(GrowthHK.cn)
增長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術和資料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產品發展的因素,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