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選,還幫你買,“天天跟我買”想讓你購物懶到家
據測算,國內主流電商每天有海量的SKU上架,還有幾萬條真假難辨的促銷活動資訊。除了乾電商的人,恐怕沒人知道這行的水到底多深,限時優惠券、限品類優惠券、滿減活動......花樣百出的優惠活動耗費了消費者大量時間,最後發現可能並不划算。 網購過程中,如果你想做個精明的消費者,必然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比價、搶優惠券;如果你沒空,就只能被割韭菜。
對於這樣的購物難題,一款名為“天天跟我買”的導購產品出現了。天天跟我買以小程式為主戰場,以社群為主要走貨渠道,針對“高知高感高收入”人群,為其篩選海內外的低價好物,並提供代買服務。
與國內外電商建立合作,提供篩選與代買服務
針對“低價好物”的普遍需求,天天跟我買組建一隻30人左右的編輯團隊,其職能是在其它平臺上,看到價效比高的商品之後,把它選到天天跟我買平臺上,平臺官方透漏,目前天天跟我買每天上線300-500個SKU,使用者通過小程式、社群或者App等各種場景看到,點選“幫我買”,支付一定比例的代買費用或者成為平臺會員,就會有買手團隊幫助使用者到相關電商平臺下單。
產品首頁截圖
既然提供代買服務,那麼如何判斷代買平臺的貨是靠譜的呢?專案總負責人杜然說,正品、直郵、售後保障是平臺做篩選的主要考慮因素。首先,海外電商平臺基本都有嚴格的篩選機制和操作流程,正品問題基本可以得到解決;其次運輸方式儘可能選擇直郵,如果轉運的話,一則時間成本高,二則丟失概率大;再者還要看是否主動報關,主動報關意味一定有關稅,平臺就失去了價格優勢。
而國內電商平臺,杜然表示,天天跟我買只選擇京東、考拉、天貓等平臺的自營商品和旗艦店,自營意味著商品已經經過了一輪篩選,質量有背書,且有較為完善的售後服務;旗艦店和專營店的開店難度差別極大,旗艦店的貨源相對來說更有保障。
杜然介紹說,目前平臺上的海淘貨主要來自京東全球購、天貓國際、亞馬遜海外購等平臺,以及一些國外主流電商網站,如lookfantastic、cultbeauty、perfumesclub、mankind等。
同時,也與天貓、亞馬遜、京東、網易、豐趣海淘、豌豆公主、小紅脣等幾十家電商平臺建立了合作。根據平臺和品類的差異,進行3%-20%不等的抽傭,這也是天天跟我買目前的營收來源之一。
以社群為主要走貨渠道,用社交獲客與留存
基於微信巨大的流量紅利和社交屬性,天天跟我買運營了數千個微信群,每個群約有200-300人左右,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偏好,分為數碼、母嬰、美妝等各類。為了節省人力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天天跟我買採用“人+機器”的形式運作,機器會根據群屬性的不同,每天定時向群內丟擲推薦符合社群屬性的優惠商品資訊,使用者感興趣即可點選連結購買。
人工小助手,小部分為平臺的全職社群運營,其餘一般為社群成員,通過日常分享連結、解答和反饋問題獲利。同時,使用者留存方面,使用者分享的連結,如有其它使用者點選連結購買,分享的使用者即可獲取金幣,金幣可在再次消費時當作現金使用。 於是,在使用者的分享和消費之間,天天跟我買建立了一個緊密的閉環,一則通過分享以老帶新,獲取新的使用者和流量;二則,分享獲利規則給予老使用者強烈的滿足感和誘惑力,提升了平臺的復購率和使用者粘度。據平臺官方給到的資料,目前天天跟我買每週GMV在1500萬左右,70%來自於微信群。
社群運營情況
從“篩選”到“代買”,天天跟我買都參與其中,這意味著從編輯、買手、到客服團隊,每一個細節都需要PGC,隨著規模的擴張,需要高昂的人力成本。前期,通過社交裂變確實獲取了一定的流量和使用者,但 低價很難真正引發使用者需求,基於社群屬性的推薦,更加精準和具有針對性,才能使低價真正發揮效用。
團隊方面,專案總負責人杜然,前後擔任“美麗說”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負責人,有6年相關領域工作經驗;內容運營及買手團隊負責人張丹丹,曾在“什麼值得買”擔任高階編輯,先後負責海淘板塊、時尚運動品類的內容運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