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方法論,憑什麼輪到你升職加薪?

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它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方法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方法論的提煉,就是個人不斷成長過程。 方法論有別於方法,方法論往往道理淺顯,但是靈活運用非常難,並且是做事中能夠解決一列問題的指導原則,而方法是如何做完成一件或類似相對較為具體的任務。
方法論,在精而不在多。
01 你可以不專業,但必須要會做事。
經常有讀者問我有沒有刷單公司推薦,說真的,我真的好久沒有刷過單了。所以每當有人問我的時候,我都說“不好意思,好久沒搞了,沒有認識的刷單公司”。
很多人得到這個答覆基本上就算了,不過仍有部分童鞋會打破砂鍋問到底,精神確實是不錯的。尤其是刷單公司的安全性,刷單公司是否靠譜,確實太重要了。
有一位童鞋跟我說:“我從來沒接觸過,也不知道去哪問,而且遇到的一些刷單公司也不知道是否靠譜。”
自己對一些事情不瞭解,不知道如何處理,第一時間尋找別人尋求幫助是沒錯的。但如果身邊的所有人都給不了你答案的時候該怎麼辦?
就拿找刷單公司這件事來說,總結下來其實兩個點,一個是找到刷單公司,另外一個是如何判斷刷單公司靠譜,那我們就分開看唄。
找刷單公司,你可以找別人推薦,當然在找不到的情況下,你可以百度啊,你可以加入各種微信群問啊,你可以加入各種QQ群問啊,如果你足夠腳踏實地,足夠的努力,相信你能找到不少的聯絡方式,而不是在讓別人推薦這一條路上吊死。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判斷你找到的這些人是否靠譜,你只需問他一問題,明天我要刷5000單,1天時間搞定,刷單公司先墊款,訂單完結之後再返款並支付刷單費用。
如果對方一口就答應了,那恭喜你,這家刷單公司還是比較靠譜的,你想啊,一天能搞定5000單,說明什麼,說明產能大啊,流動資金也大啊,說明人家是專業做這行的,同時服務的客戶也不少,不然怎麼養得起這麼大產能的團隊。
02 換個方式想問題,往往有意外發現
接著刷單的話題繼續,說說我以前刷單遇到的一個問題吧,就是被抓了唄,當時每個月刷進去200-300萬,量還不小。效果也是很明顯的,店鋪業績被我很短時間做到了TOP3,從原先的TOP30左右,當然不僅僅是刷單,刷單只是一個工具,還是有很多其他的運營思路的。
當時的情況我記得很清楚,後臺開始陸陸續續跳出刷單被抓的商品,基本上全部是被降權,也有的時候會抓錯,大的方向天貓的系統還是比較正確的。辛辛苦苦做的商品降權業績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很多人要申訴,要去阿里找小二,不過基本上都解決不了。
最先偶爾的幾次被抓我們也就認了,後來發現越來越多,而且都是重點商品。於是我就想如何解決這個事情,正常的流程是申訴,然後動用小二關係(如果有其他方法可以告訴我,當時沒玩過天貓,這裡重點講方法論),說到小二,阿里裡邊全是老同事,可這種事情去找人家還是覺得有點丟人的,而且這種事情去找人家也給人家添麻煩,重點是找了估計也搞不定。
我就在想,既然正道搞不定,是否有啥野路子可以試試,於是我又盯上了刷單公司,當時我們合作了三四家,都是產能不錯的,經過考驗的(雙11、聚划算等都操作過大訂單)。
我的同事挨個電話打過去,讓對方支招如何解決,包括沒合作的,只有聯絡方式的刷單公司,打了10個左右的電話,大部分的人都給了中規中矩的回覆,走後臺申訴,然後想想辦法找小二,看是否能夠通融一下。
其中一個刷單公司的朋友建議我們去申訴中心試試,過多的也沒有說。於是我就和同時立即啟程去申訴中心,那個地方是個使用者和商家維權的地方,旁邊就是派出所,怕是談事情的時候太激烈了。
過去之後我先是填了一下申訴事項,刷單。沒一會兒接待人員就過來了,問我什麼問題,我說沒刷單,但是系統說我刷單,並且隱形降權,我要求撤回對我們的降權。
工作人員慢慢的說到,系統是不會錯的。我也據理力爭,我沒做。最終工作人員說了一句,既然這樣的話,我們再查一下,如果確定是刷單,你們要承擔一切後果,有可能會直接關店,你們是否要繼續查。
我果斷說了:“查”。結果我就會客廳等了20分鐘左右,工作人員來了之後跟我說:“恢復了,你回去吧”。我問:“為啥”,工作人員:“不要問為啥,撤回不就行了唄”,後來這個方法我連續用了4次,全部解決。
這裡不鼓勵大家刷單,也不鼓勵大家還用這個方法,現在是否管用我也不知道。重點是想告訴大家 當有些事情無法解決的時候,想想是否可以讓思維擺脫原有軌道,跳躍到新的路徑。換個方式想問題,往往會有新的發現。
03 經過日積月累,方能量變引起質變
上大三的時候宿舍通了網路,可以上網了,對外界的資訊有了更多的瞭解,堅定了自己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決心。
可是堅定沒有用啊,啥都不懂,啥都不知道,連很多專業名詞都看不懂,怎麼從事網際網路行業。
於是我做了一件事情,每天堅持看艾瑞網,艾瑞網每天更新的文章我一字不漏,全部看完,在學校的時候基本上是每天2個小時左右才能看完。剛開始的時候非常痛苦,什麼SEO,SEM,社會化營銷,新媒體,等等名字一律不懂,硬著頭皮往下看,看到一個不懂的名字就百度一下,久而久之基本上文章能夠讀懂了,能夠知道在講什麼了。而且艾瑞同時也是網際網路新聞媒體,所以看久了對網際網路發生的事情以及前後的關聯,連續性都有了一個整體的概念。
通過看大量的新聞,基本上知道了網際網路行業裡邊有哪些公司,哪些崗位,比如最先知道的就是SEO、SEM、社會化營銷、新媒體、電子商務、網站分析等等,於是開始第二步,在每天堅持看艾瑞的基礎上,蒐羅網上所有的電商類、網際網路類部落格,開始縱深學習,同時網上所有的書籍我都買了,什麼SEO啊,什麼SEM啊,總之能有的我都買了。
全部看完之後,對網際網路全貌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是全貌不是單點,這個很重要。當閱讀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我就突然發現,別人講的話我都聽懂了,別人說的事情我有自己的思考了,對行業發展我都能有自己的判斷了。
04 我是新人,我該如何學習電商
我是新人,我該如何學習電商,這也是讀者經常問我的一個問題,結合上部分內容,我的建議:
第一步:請大量閱讀,網上可以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包括免費的,付費的。全方位的閱讀,不要自我設限,不要一開始就讓自己精鑽某一塊,最好的思路是先全再鑽,這樣的鑽才不會遺憾,不會後悔,同時鑽的會更落地,更有高度;
第二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上戰場真刀真槍,找家靠譜的公司好好歷練,這是核心,其他都是輔助;
第三步:朋友多了學問多,多交一些行業朋友,你就會多一些思考,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把所有方面的事情做完,你做不了的別人也許做了,你沒有的經驗,別人也許有,你沒有達到的高度,或許你的朋友已達到,尤其是職場前幾年,有個好的朋友領路能少走很多彎路。
第四步:覆盤反思,讓我們思考的更加深入,從生活細節、小事情上就能收穫高價值,關鍵是要學會思考的深度,我們從來不缺學習成長的機會。
05 幾個非常核心的學習問題
之前看過一本書《好好學習》,分享給大家:
1、學習的廣度問題。我們總在擔心現在知識如此的豐富,一不小心就落後,我們要看很多很多的書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作者提出,讀書其實不一定要快,適當的慢,是為了更快,讀書不是為了求多,而是為了用知識解決問題,讀書不一定每本書都讀完,從一本書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最重要。
2、學習的深度問題。用覆盤反思的方法,讓我們思考的更加深入,從生活細節、小事情上就能收穫高價值,關鍵是要學會思考的深度,我們從來不缺學習成長的機會。
3、學習的精度問題。用刻意練習、以教為學等高效方法,不斷讓我們的技能變得更精專。
相信堅持學習的你,一定會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06 覆盤,還不夠,還要高質量的覆盤
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志在創辦企業的時候也經常用到覆盤,覆盤是聯想公司內部“三大學習方法論”之一。
覆盤,還不夠,還要高質量的覆盤。覆盤是對發生的事情進行重新預演,看全過程哪個步驟的正確和錯誤在哪裡。
一件事發生了,你可以覆盤你的情緒、你的行為、你的語言、你的思考方式,別人和你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太多可以學習的地方了。
我們總是在想要不斷向外學習,其實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善於覆盤生活細節,善於從生活學習,才有機會成為生活的高手。
在實際的電商運營過程中,覆盤其實經常做,但更多的是運營專業層面的,比如活動覆盤,月度業績覆盤等等。其實覆盤無處不在,可以是任何一件事情的處理方法,可以是一個專案管理方式,覆盤能夠讓你快速精進。
記住,覆盤最重要的是要開放心態,正視自己的不足,發現別人的優點,你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07 更加聰明的五個工作祕訣
一、評估每一樣需要做的事情,一個人80%的工作成果往往來自20%的努力。找出最有價值的這20%,把時間精力盡量花在這個方向上。至於要如何找出工作最有價值的20%?可以從有最大影響力的事物開始著手評估。三個基本的評估標準為:1,仔細檢視公司策略與執行方法;2,分析你的工作對你自己、團隊、合作伙伴跟顧客的影響;3,評估自己執行的能力,把重點放在自己握有的資源上。
二、限制短期目標的數量,有了長期目標當指引,需要把大目標切分成小目標。例如,長期目標是五年要達成,那麼每年需要先達成哪些小目標,最終才能成真?此外,一個人想做的事情太多,一次就能列出一堆目標。如此一來,時間精力被淹沒,容易因為手忙腳亂而一事無成。取而代之,要讓最重要的目標都能有成果,必須仔細篩選限制短期目標的數量。
三、找出自己的工作迴圈,人的身體有自然迴圈。許多研究顯示,平均來說,大腦只能專注九十分鐘的時間,就需要至少15分鐘放鬆。一個人在一天當中也有某些時間生產力高,某些則低。找出自己的生產力高低時段,善用這些精華時段,特別留給思考性工作,儘可能不要安排例行性工作。
四、創造、修正、再次運用、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以此四步驟循序摸索出最有效率的做事模式,然後不斷重複執行,提高工作效率。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往往是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