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兔奶糖的六十週年
關於大白兔奶糖的發家史,一切可能要從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那年說起。
1972年,正值冷戰陰雲密佈,美國總統尼克松的代表團祕密抵達北京,希望展開交流訪問工作。當時需要為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等人準備招待食品,作為中國對外交往的象徵,食品需要既體現中華文化的傳統,又顯示出現代化的生活水平。
當時的本土大城市上海生產的大白兔奶糖進入了視野。果然,在美國代表團下榻的賓館,大白兔奶糖成為最受歡迎的食品。後來,這件事傳到周恩來總理的耳中。他當即給上海糖果廠下達指示,要讓美國總統吃上來自上海的糖果。
上海方面接到北京指示後,連夜把糖果廠的工人叫到了車間,那晚工人不眠不休,奮鬥到第二天早晨終於交付了500 斤的大白兔奶糖。並通過代表團送抵尼克松手中。
據說尼克松總統非常喜愛這款Chinese candy,以至於當年的復活節,大白兔甚至成為美國人競相購買的糖果。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中國本土農副產品的佼佼者——大白兔奶糖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而大白兔奶糖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轟轟烈烈的反西方文化入侵革命史。
從山寨洋奶糖 到國產老字號
大白兔奶糖的前身源自1943年上海“愛皮西糖果廠”,也稱abc糖果廠。老闆馮伯鏞在品嚐了來自英國的進口牛奶糖之後被洋奶糖的口感所折服,他決心發揮廠裡工人們聰明才智,仿製出一款味道類似的本土奶糖。彼時,中國人的山寨本領還沒有在世界範圍內嶄露頭角。
經過一番調配,食品師傅劉義清用奶粉,煉乳,白砂糖等配方終於成功研製出味道相仿的奶糖,並應用於手工生產,投入市場之中。
儘管產品獲得了突破,但是從市場傳播的角度來看,除了國產奶糖這個噱頭,還需要一個親切的對外形象展示。當時的上海是國際化的大都市,來自美國的卡通片收到了非常熱烈的反響,馮伯鏞靈機一動,將孩子們最喜歡的米老鼠印在了糖紙上,於是終於誕生了這款在品質上向歐洲看齊,在市場上以美國為榜樣的中西結合國際化產品:abc米老鼠奶糖。
套用姜文的一句話,“英國人的奶糖,美國人的老鼠,都為了我們中國人服務”。
但是隨著國人思想水平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我們自己的糖果怎麼能一直披著洋人的外衣。
於是在1956年,隨著轟轟烈烈的國有化浪潮,abc糖果廠也正式收歸國有,並改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愛民糖果廠”。而米老鼠這個充滿西方資本主義腐朽色彩的形象也被認為是崇洋媚外,工廠向上海美術設計公司求教,最終由王純言重新設計了大白兔的新包裝。純潔的白色,活潑的姿態,樸實的形象收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在大白兔奶糖誕生之前,市場上的糖果普遍屬於奢侈品行列,當時一名普通工人的月工資大概只有四五塊大洋,即便是在上海這樣經濟發達的城市,普通商店職員的薪水大概也只有十元左右。而奶糖的售價差不多就要半塊大洋。
即使馮伯鏞成功製造了本土奶糖,但是價格仍然是普通民眾很難消費得起的。在計劃經濟時期,大白兔奶糖產量也受到嚴格限制,工廠生產後要統一上交,再分配到南京路食品一店、淮海路食品二店等三四個供應點,還需要憑票購買。
在老上海人的眼裡,大白兔毫無疑問是拿得出手的牌面,如果逢年過節不備著點大白兔奶糖該如何在朋友面前抬起頭來。
大白兔的神話:從強身健體到延年益壽
五十年代末,大白兔奶糖被收歸國有之後,重新按照國人的口味進行了配方調整,在包裝設計上也做了本土化改造。在1959年,大白兔甚至成為國慶十週年獻禮。然而正當這一早期國貨的代表即將掀起民族產業復興的時候,社會主義建設遇到了短暫的挫折。三年自然災害的到來,對國產經濟帶來重創。
當時牛奶成為了稀缺食品,大多數家庭只有剛出生的嬰幼兒才喝的上牛奶或者奶粉,而對於那些需要補充營養的人來說,大白兔奶糖似乎成為了完美的替代品。
大白兔奶糖中牛奶和奶粉是主要配料,許多家庭會把奶糖泡在熱水裡,然後當做牛奶來喝,當時甚至有種說法是,“7顆大白兔奶糖就相當一杯牛奶”。
現在已經沒法考證這局非常具有市場策略的臺詞究竟是廣大消費者的心聲,還是一種營銷策略,但是足以體現大白兔奶糖在社會主義建設關鍵時期對於增強民族體質所發揮的關鍵性作用。即使是在醫生的處方里,大白兔奶糖也一度成為牛奶等營養品的替代。
然而關於大白兔的傳說並不止於此,關於大白兔能夠長壽的說法也一直在鄉間流傳,其中以“兔奶奶”的故事尤為著名。在廣州有一位102歲老人自稱從大白兔面市以來,她每天都會吃上好幾顆大白兔奶糖,從未間斷。身邊的人都相信長壽的祕訣就是吃大白兔奶糖。
無獨有偶,在北京,有一位94歲的“兔爺爺”也是大白兔的忠實愛好者,每個月都要吃上三、四斤。吃了大白兔,不怕出事故。在一次車禍中兔爺爺被車撞到了,卻毫髮無傷。如此功效,就連蓋中蓋也力不能及。
衝出上海,走向國際
如果只是在國內大放異彩,大白兔奶糖的神話並不足以讓國人振奮。大白兔需要真正的作為民族驕傲,滲透到西方社會的文化生活中。
除了讓尼克松愛上之外,周恩來還把糖果送給了蘇聯領導人。“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也好,勃列日涅夫也好,到中國來他們都知道蘇聯人也非常喜歡大白兔。”可以說大白兔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面前,擔當著中國農副產品的尊嚴。
伊拉克戰爭期間,國內新聞記者去伊拉克進行戰地報道,隨身就帶著幾包大白兔奶糖,當地的難民兒童看見之後都很想吃,記者看到這些孩子之後非常同情,就把自己的大白兔分給了他們。之後大白兔奶糖也受到了伊拉克人民的歡迎。
2004年,大白兔奶糖銷售額達6億元人民幣,每年以雙位百分比遞增,並向外出口至4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歐洲、新加坡等。
國產時尚新圖騰
擁有幾十年歷史的國產老字號品牌,大白兔始終走在流行時尚的前沿。農副產品的糖果野心遠遠不能滿足品牌需要。
2014年,大白兔籌備完成了一項創舉,投資拍攝了青春偶像劇《紅色青橄欖》。在歐美大片和港臺偶像劇熱潮還未完全褪去的時候,大白兔掀起國產影視行業保衛戰。
看著海報優雅的佈景,刻意的擺拍和誇張的造型,幾乎具備一部成功偶像劇的所有要素。而這部劇還有一個好聽的主題曲叫做《你是我的糖》(又名愛在大白兔)
大白兔在時尚產業的入侵範圍遠不止大眾喜聞樂見的通俗藝術。作為來自神祕東方的文化標籤也成為西方藝術家們精神靈感來源。和安迪·沃霍爾並稱的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就是大白兔奶糖在藝術領域的忠實追隨者。
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曾說過:“藝術要生存下去,也只有向上和神和天使,向下和動物和土地連結為一體時,才可能有出路。”他利用大白兔奶糖的糖紙,做成了紙上彩色絲印版畫作品。前後共印製了90張。
經過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大白兔,顯然沒辦法向上和神聯結了,但是它卻與動物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深沉的聯結在了一起。
如今,“品牌戰略”已經上升到至高的層面,成為世界經濟競爭的核心與焦點。“品牌”作為發展的載體,成為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戰略抓手”,從“中國品牌日”的設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國家品牌計劃”的大力推進、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呼籲,全球大國正逐步引入到 “發展”的軌道中來。
2019年6月13日,億歐2019丨全球新經濟年會——品牌新變革峰會即將舉辦,地點在上海·虹橋·世貿展館,與更多大咖現場面基共同探討,期待您的到來!
活動詳情請戳“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0”
本文已標註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