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獲杭州首張無人駕駛路測牌照,打造“智慧高速公路”
9月20日,2018杭州·雲棲大會,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升級汽車戰略:由車向路延展,利用車路協同技術打造全新的“智慧高速公路”。這一戰略將由AliOS聯合阿里雲、達摩院、高德、支付寶、千尋位置、斑馬網路等共同完成,旨在探索未來二十年的路。
雲棲大會第二天,在上午的“機器革命人工智慧峰會”上,杭州市政府向阿里巴巴頒發了杭州首張無人駕駛路測牌照。達摩院人工智慧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代表阿里“無人車”團隊,接過了這張車牌號為“浙A4390測”的牌照。據悉,目前測試路段位於杭州市人工智慧小鎮,這也是繼此前阿里方面連續曝光無人車、車路協同技術方案後,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最新進展。
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胡曉明表示:“路是人類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網際網路是資訊時代的基礎設施,這兩大基礎設施開始歷史性交匯:我們要將路也鋪在網際網路上,打造智慧高速公路。”
從2014年開始,阿里巴巴開始研發汽車作業系統。目前,通過基於AliOS的斑馬系統,阿里巴巴構建了橫跨車廠的全球最大網際網路汽車平臺。
與此同時,作為城市智慧中樞的ET城市大腦在三年時間裡已同11個城市合作,僅杭州管轄面積就達420平方公里。達摩院的無人車、千尋位置的高精定位、高德的高精地圖等都將是阿里新汽車戰略的技術保證。
戰略執行上將從雲控平臺、智慧感知基站、協同計算系統三個層面推進。路側使用達摩院感知基站技術,車的感知與協同計算由AliOS構建,雲控平臺扮演雲端大腦的角色。此前,阿里雲已經與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智慧高速公路建設。
按照阿里巴巴的構想,智慧高速公路將全面支援普通功能車、網際網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賦予駕駛者以“千里眼”和“順風耳”。路會告訴車“我看到了什麼”,車會告訴路“我經歷了什麼”,大腦則在雲端運籌帷幄,人-車-路-雲全面協同。即便是高速路上500米外的一個小坑,你的車也能提前“看到”。
目前,阿里無人車已應用了車路協同技術,並在杭州的開放路段進行了多次測試。在此前進行的多次對比路測中,設定了可移動假人從障礙物後突然出現的場景,在不開啟道路協同的情況下,緊急避讓全部失靈,在開啟後緊急避讓或停車全部成功。
此外,阿里巴巴還聯合交通部公路院、國家電網、中國聯通、一汽集團、上汽榮威、英特爾、福特汽車、神龍汽車、大唐電信集團等成立了“2038超級聯盟” ,協同產業力量共同落地“智慧高速公路”。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產業 阿里 無人駕駛
相關資料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在學術研究領域,人工智慧通常指能夠感知周圍環境並採取行動以實現最優的可能結果的智慧體(intelligent agent)
來源: Russell, S., & Norvig, P. (200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
Autonomous cars
自動駕駛汽車,又稱為無人駕駛汽車、電腦駕駛汽車或輪式移動機器人,是自動化載具的一種,具有傳統汽車的運輸能力。作為自動化載具,自動駕駛汽車不需要人為操作即能感測其環境及導航。
來源: 維基百科
self-driving
從 20 世紀 80 年代首次成功演示以來(Dickmanns & Mysliwetz (1992); Dickmanns & Graefe (1988); Thorpe et al. (1988)),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儘管有了這些進展,但在任意複雜環境中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導航仍被認為還需要數十年的發展。原因有兩個:首先,在複雜的動態環境中執行的自動駕駛系統需要人工智慧歸納不可預測的情境,從而進行實時推論。第二,資訊性決策需要準確的感知,目前大部分已有的計算機視覺系統有一定的錯誤率,這是自動駕駛導航所無法接受的。
來源: 機器之心
Intel
英特爾是計算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先廠商,致力於拓展科技疆界,讓最精彩體驗成為可能。英特爾創始於1968年,已擁有近半個世紀產品創新和引領市場的經驗。英特爾1971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微處理器,後來又促進了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程序。如今,英特爾正轉型成為一家資料公司,制定了清晰的資料戰略,憑藉雲和資料中心、物聯網、儲存、FPGA以及5G構成的增長良性迴圈,提供獨到價值,驅動日益發展的智慧互聯世界。英特爾專注於技術創新,同時也積極支援中國的自主創新,與產業夥伴攜手推動智慧互聯的發展。基於明確的資料戰略和智慧互聯全棧實力,英特爾瞄準人工智慧、無人駕駛、5G、精準醫療、體育等關鍵領域,與中國深度合作。面向未來,英特爾致力於做中國高價值合作伙伴,在新科技、新經濟、新消費三個方面,著力驅動產業協同創新,為實體經濟增值,促進消費升級。
涉及領域

秉承“普及資料思維,傳播資料文化,助⼒產業發展”的企業⽂化,我們專注於資料領域的資訊、案例、技術,形成了“媒體+教育+⼈才服務”的良性⽣態,致⼒於打造精準資料科學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