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市值跌破萬億,iPhone 銷量低迷,富士康 60 條組裝線僅用 45 條
備受矚目的蘋果公司,再次退出了 " 萬億俱樂部 "。
11 月 20 日,蘋果公司股價下跌 4.78% 至 176.98 美元,總市值 8398.41 億美元。與 10 月 3 日的 52 周高點 233.47 美元相比,蘋果股價下跌 20% 以上,滑入官方設定的熊市區域,市值蒸發 2870 億美元。
同一天,高盛集團重申授予蘋果股票 " 中性 " 評級,將目標股價從 209 美元下調至 182 美元。高盛集團稱,產品的疲軟需求和 iPhone XR 在美國以外市場的乏善可陳,將阻止蘋果公司股價在明年進一步增長。
龐大的蘋果帝國真的要衰落了嗎?沒有人敢下這樣的論斷。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家科技巨頭的 2019 年將異常艱難。
蘋果砍單," 蘋概股 " 處境艱難
作為 iPhone 生產鏈中的 " 排頭兵 ",蘋果公司供應商最先被這股巨大的衰退浪潮波及。
富士康原本為 iPhone XR 準備了近 60 條組裝線,但最近只啟用了 45 條,日產量比原計劃少了 10 萬臺。由於加班時長減少、工資降低,數千名工人主動離職。另一家代工廠和碩則暫停了新增專門生產線的計劃,許多員工被強迫無薪休假。
《華爾街日報》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說法稱,蘋果最近通知這兩家公司,將進一步削減了最新發布的 3 款手機生產訂單,比最初計劃的水平減少了約 30%。這讓原本信心十足的蘋果供應商高管和員工們頗感沮喪。
其中,原本被市場預期銷售比重過半的 iPhone XR 成了 " 重災區 "。在今年 9 月至明年 2 月間,這款手機預估出貨量此前已由 7000 萬部下調到 5000 萬部,幾乎減少了三分之一,上週又再次要求供應商削減產量目標。
受這一訊息影響,11 月 20 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股價暴跌,市值縮水到 9857 億元新臺幣。這是該公司自 2013 年 11 月以來首次失守萬億大關。和碩股價短暫下跌超過 5%,達到 2014 年 5 月以來的最低點。
受蘋果拖累,鴻海今年股價累計跌幅達到 40%,是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福布斯》雜誌 11 月 13 日公佈的臺灣富豪榜顯示,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仍然是臺灣地區首富,但 73 億美元的資產已經比上一年縮水了 23%。
富士康與和碩的遭遇並非孤例。由於市場對 iPhone 的需求不及預期,多家蘋果供應商出現產能閒置和庫存積壓。蘋果零元件供貨商透露,目前正在與蘋果公司洽談 12 月和明年 1 月的訂單數量。
據臺媒 11 月 16 日報道,蘋果的臺灣供應商之一、印刷電路板製造商嘉聯益傳出其位於桃園的廠房在無預警下縮減生產規模,逾百名合約工已被遣散。臺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如今的蘋果可能已經無法撐起臺灣電子產業半邊天," 一顆蘋果救臺灣 " 的時代一去不返。
由於 " 最大客戶之一要求大幅降低先前訂單的出貨量 ",美國鐳射三維感測裝置製造商 Lumentum 近日宣佈下調下季度營收預期,盤中股價一度大跌 33%。儘管報告中並沒有出現 " 蘋果 " 字樣,但外界對此心照不宣。受這一訊息影響,J.P. 摩根分析師將 Lumentum 的評級下調到了 " 中性 ",並將其目標股價從 80 美元下調到了 50 美元。
同樣是由於 " 最近主要客戶的需求變化 ",為蘋果面部識別技術提供元件的奧地利 AMS 集團將第四季度營收預期下調了 15%,並下調中期目標。英國晶片製造商 IQE、螢幕製造商 Japan Display 也分別調低經營目標。
美國券商 KeyBanc Capital Markets 分析師 John Vinh 表示,由於銷售疲軟,iPhone XR 庫存在店內 " 堆積如山,令人沮喪 "。各種利空訊息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蘋果供應商股價哀鴻遍野。
Largan Precision 股價短暫下跌超過 5%,達到 2016 年 7 月以來的最低點。日本阿爾卑斯電氣股價下跌近 5.8%,達到 2016 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日東電工、香港瑞聲科技、臺積電、深圳立訊精密、蘇州安捷諮詢科技、美國 3D 感測供應商 II-VI、光通訊元器件製造商 Finisar 也紛紛走跌。
分析師普遍認為,至少在短期內,投資者對 " 蘋概股 " 的負面情緒很難有所改觀。而在蘋果砍單背後,是三款新 iPhone 銷售情況的持續疲軟。
高定價導致銷售疲軟
多年來,銷量驚人的 iPhone 一直是蘋果公司最重要的賺錢機器,約佔據蘋果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二。但自 2016 年蘋果推出 iPhone 6S 以來,iPhone 的銷量就進入了增長平緩的停滯期。
11 月 1 日,蘋果公司公開第四季度財報,雖然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 20% 和 32%,但主打產品 iPhone 和 iPad 的銷量卻遠低於市場預期,iPhone 出貨量 4688.9 萬臺,較去年同期只增加了 21.2 萬臺。同時,蘋果公司宣佈未來新財季將不再提供蘋果手機、電腦等硬體產品的銷量資料," 重點專注於收入、利潤率和銷售成本 "。
換句話說,蘋果未來營收的增長點將來自單品售價的提高,而不是銷售數量的增長。從四季度財報不難看出,iPhone 銷量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營收和淨利潤均有所增加。
" 就像你去市場買東西,結賬時收銀員問你買了多少件東西。但和你到底買了什麼相比,那並不重要。" 蘋果 CEO 庫克如是解釋說。
然而,這樣輕描淡寫的打比方,很難平息對蘋果銷售增長疲軟預期的焦慮。華爾街分析師普遍認為,蘋果公司這一決定,是為了掩飾某種危機。這一在外界看來無異於欲蓋彌彰的做法,再次導致對蘋果的信心滑坡。財報公佈第二天,蘋果公司股價應聲下跌 6.63%,一度跌出 " 萬億俱樂部 "。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蘋果手機單價的提高無法彌補銷量下滑帶來的損失。
市場研究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的分析師指出,從 2017 年三季度的 3.931 億臺,到 2018 年三季度的 3.6 億臺,全球智慧手機銷量已經連續四個季度下滑,進入了衰退期。即使是在這個日益縮水的蛋糕中,iPhone 能瓜分到的部分也越來越少。
市場調研公司賽諾釋出的 2018 Q3 中國手機份額報告顯示,華為(包括榮耀)、OPPO、vivo 和小米佔據國內手機銷量的 80%,排名第五的 iPhone 則被擠到了 " 第二梯隊 ",市場份額不足 10%。儘管這份報告並未囊括 10 月至 12 月的資料,但足以引起擔憂。
定價高是 iPhone 銷量慘淡的原因之一。iPhone XS 在中國的官方售價為 8699 元,配備更大螢幕的 iPhone XS Max 售價高達 12799 元,即使被蘋果寄望成為 " 銷量擔當 " 的 iPhone XR,起步價也達到 6499 元,比國產品牌的大多數手機更貴,超出了部分使用者的承受範圍,導致一些消費者放棄了換手機的計劃,或者轉向更廉價的替代品。
高盛分析師羅德 • 哈爾在報告中稱,蘋果似乎在 iPhone XR 的定價策略上出現了嚴重失誤,致使銷量無法達到預期。" 除了中國等新興市場的需求疲軟之外,iPhone XR 的較低價效比看起來也不會受到美國之外使用者的歡迎。"
他還指出,現在的市場狀況表明,蘋果正在受制於 iPhone 的高售價。根據手機行業的以往經驗,當定價權喪失時,消費科技公司要麼損失利潤率,要麼失去市場份額,或者兩者同時失去。
更何況,TechInsight 一名分析師指出,雖然新 iPhone 的售價高了不少,但製造成本也在提高,利潤率並沒有提高。
硬體成本分析公司 TechInsights 提供的 iPhone 元件成本分析資料顯示,2009 年 7 月釋出的 iPhone 3GS 零售價 599 美元,元件成本 182.89 美元,利潤率高達 74%;而自 iPhone 8 釋出以來,低配版蘋果手機的利潤率已降至 60% 左右。
比如公眾抱怨 iPhone 6 容易壓彎,蘋果只好用更高階的鋁合金和外科手術級不鏽鋼製造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配件越來越複雜。TechInsights 的成本分析經理艾爾 · 科斯基則表示,iPhone 中的元件越來越多,成本隨之高漲。
2019 年將異常艱難
曾經為蘋果公司貢獻最多營收和利潤的 iPhone 增長乏力,讓這家科技巨頭開始被華爾街冷落。
彭博社資料顯示,約 56% 的分析師推薦購買蘋果公司的股票,而 90% 以上的分析師給予谷歌母公司 Alphabet、亞馬遜等公司買入評級。
英國知名電信、軟體和 IT 服務諮詢公司 GlobalData 的研究主管艾維 · 格林加特表示:" 蘋果一直在抱怨,說投資者過度關注銷量,對於蘋果的長遠計劃不夠重視,從長遠看,決定利潤的會是服務和平臺。不再披露銷量資料,無疑是在用更直接的方法解決問題,可是投資者並不看好這一訊息。"
蘋果向投資者承諾,在智慧手機市場停滯不前的情況下,蘋果音樂、App Store、iCloud 等營收還在增長。按照蘋果的設想,原來普通 iPhone 使用者每兩年就會花約 5300 元購買手機,以後每兩年會花 8880 元購買手機,每兩年花 3800 元購買 Apple Watch,花 1500 元購買無線耳機,花 2800 元購買智慧音箱。
然而,與過去 10 年來 iPhone 在全球市場的驚豔表現相比,這些未經測試的新策略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還未可知。
摩根大通分析師 Samik Chatterjee 從產業鏈調查後,修正了預期數量,將 2018 年 iPhone 總銷量從 2.16 億部調低至 2.14 億部,2019 年總銷量降低至 2.08 億部。
被稱為 " 最強蘋果分析師 " 的天風國際證券郭明錤,則將 iPhone XR 的出貨量預期從 1 億部下調到 7000 萬部。分析師根據彭博社資料統計,2019 財年 iPhone 銷售額將增長 5%,遠低於上一年的 16%。
也有一些忠實 " 果粉 " 對蘋果公司充滿信心。
持有蘋果股票的羅斯福投資集團資深投資組合經理傑森 • 貝諾維茨認為,當現有產品暫時無法達到投資者預期時,一些人會感到害怕,進而引發市場恐慌,但 " 其中一些可能只是噪音 ",無需太過擔心。
" 當我們遇到現有產品可能沒有達到投資者預期的狀況時,一些人會感到害怕,然後恐懼加劇。其實我們並不太擔心。像以往一樣,其中一些可能只是噪音。"
嘉寶川崎財富和投資管理公司 CEO 羅斯 · 格伯則認為,圍繞蘋果股票的恐懼氣氛是 " 荒謬的 "。" 這是家基礎堅實的企業,即使它不會像以前那樣(高速)增長。"
至少在目前,蘋果仍然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而它的未來走向如何,還有待時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