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億納稅背後的阿里社會學
“每天收入一百萬,每天盈利一百萬,每天納稅一百萬。”阿里巴巴成立之初曾許下三個“一百萬”願望。
這一願望很快實現:2003年日入100萬元,2004年每天利潤100萬,2006年實現每天納稅100萬。
及至後來,2013年以年70億納稅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第一,阿里一直走在網際網路行業納稅前沿,2014年109億,2015年178億,2016年238億,2017年366億。
近日,阿里公佈稱,2018年阿里和螞蟻金服共納稅51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每天納稅超1.4億元,是“納稅一百萬”的百倍之多。
稅收從來都是反映經濟的一面鏡子。在阿里實現日均100萬納稅的2006年,上市公司納稅百強裡,排名前十的是石油、銀行兩個行業的企業,包括大慶油田、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石油等。
而在此之前的2005年,榜單上還出現了菸草公司和鋼鐵企業,包括紅雲菸草、上海菸草、玉溪紅塔煙,以及鞍山鋼鐵。其後,汽車、地產企業,出現於榜單之上。
從菸草、鋼鐵、石油,到後來的金融、地產、汽車,再到現在的網際網路,納稅的變化透視出來的正是中國經濟結構以及經濟發展要素的變化:經濟的推動力從最早的自然資源,到後來的資本、土地、人力,再到現在的資料、科技。
“未來10年以後,整個中國納稅最多的企業就是今天使用好網際網路,使用好大資料高科技,完全挖掘消費和真正的服務行業的企業。”阿里曾在2016年時公開表示。
如今,行到半途,他的這一論斷基本可以應驗。以阿里為例,2017年時,曾有聲音表示,其納稅大多來自於新零售,一個於2016年被提出、2017年正式發展的業態。
而到了2018年,阿里實現從平臺向商業作業系統轉型,其日均1.4億的納稅是其數字經濟體構建與發展的證明,也是它給出的“社會學”答卷之一。
01|綠色納稅背後的新經濟力量
隨著網際網路勢力的崛起,網際網路行業的納稅受到外界關注。當然,作為新生的經濟力量,大多網際網路企業或者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或者是地方優惠,納稅額大多數並沒有對外公佈。
比如騰訊、京東,以及後來的今日頭條、拼多多、美團等都未公佈納稅額,百度、小米在2012年都曾公佈過一次,分別為15億元、19億元。2018年底,京東、小米、百度等登上北京民營企業百強榜單,百強納稅總額為655.51億元。
業務更偏“實業”的阿里就要“老實”得多。自2013年開始,如今已是連續第八年公佈納稅額。
4月1日,在2020財年的第一天,阿里方面表示,阿里集團與螞蟻金服集團共納稅超過516億元,日均1.4億,相當於每天都繳納了超過“一個億的小目標”。

同去年納稅1213億元,日均納稅3.3億的中國平安等金融機構相比,納稅500多億的阿里,似乎並沒有多麼突出。不過與納稅金額相比,阿里納稅背後所代表的新的經濟力量,以及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更值得關注。
與菸草、金融等納稅大戶相比,以阿里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在佔據更少的能源、資本、土地、人力等資源的同時,以資料、技術和商業模式等,創造出了更大的社會與經濟價值——從單純稅收的角度來看,它們創造的收入可以被稱為“綠色稅收”。
以阿里自2016年正在進行的“五新”以及正在搭建的商業作業系統為例,其重點在於對行業的又一次改造和效率提升。在1.0的電商時代,阿里大大小小無數的商家創造了一個與全國消費者取得連線的線上平臺,縮減了它們與消費者接觸的環節,減少了其運營、開店成本。
後來,隨著對自身科技能力的培養,對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周邊生態的打造,阿里已經從單純的中間角色轉變成可以為所有行業從業者提供資料與技術支援的底層商業作業系統。在交易環節之外,為行業提供效率提升的解決方案,帶動行業升級換代。
比如在交易、獲客環節,阿里的“新零售”為歐萊雅等品牌商提供了更多的通道。此前,雙方合作了自動販賣機,佔地僅一到兩個平方米,單機月均銷量可以達到7萬,超過了很多櫃檯。經過統計發現,它為歐萊雅帶來的83%都是新客。
它要求使用者掃碼領取會員再購買,如此才能判別這個客人是不是新客,“這件事情只有在阿里跟我們接觸了以後我們才達到的”,在歐萊雅方面看來。
在交易獲客之外,作為商業作業系統,阿里對行業的影響還體現在從研發、庫存、門店管理等諸多環節。去年冬季在羽絨服市場上表現搶眼的波司登,正是與阿里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波司登這樣偏傳統的品牌商看來,IT部門更多的是一個消耗部門,花了很多錢,但是並沒有創造相應的價值。而在與阿里雲合作,將原本分散在各地倉庫、門店的庫存資料,以及和線下割裂開的線上庫存資料打通、聚合後,IT部門也成為了生產部門。
後來,通過由阿里雲配合研發的智慧倉儲系統,其減少了缺貨損失21%,售罄率同比增長10%。
02|託底社會
按照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觀點,企業並不僅僅是一種經濟結構,同時,它還是一種組織形式,許多的人將大量的時間與經歷消耗在裡面。進而,它還是一種社群形式,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此,就是企業社會影響力的由來。
企業對社會產生影響的直接環節是納稅,這與其業務直接相關。有資料顯示,比如在中國零售行業,其實際稅負水平約在3%,其中蘇寧等大型零售商的總體稅負水平保持在3.5%以上,作為數字經濟代表的阿里,稅負水平在16.54%。
更關鍵的是,阿里作為一個平臺,帶動起來了產業鏈上下游千千萬萬商家和各種業態。2017年其帶動生態上下游納稅額超過了2900億元,佔當年國家稅收的2%。
在自身以及平臺納稅之外,通過公益、招聘等形式,它的社會影響力主要體現在保護生態環境、解決勞動就業問題等方面。保護生態環境自不必多說,千千萬萬的使用者通過支付寶的“螞蟻森林”種樹,實現了現實沙漠植樹的可能。
在中國經濟不確定性增強,各行各業似乎都迎來自己的調整時刻的現在,裁員、不招人等充斥著整個社會,引發社會關於就業問題的擔憂。此時,為社會貢獻了“綠色稅收“的網際網路與數字經濟,以其業績穩定性以及業務發展快等,可以托起部分就業壓力的重擔。
阿里就是這樣的企業之一。近日,在外界紛紛宣佈各自裁員計劃時,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內部管理會上明確表示,阿里巴巴不會裁員,相反將繼續開放招聘,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培訓計劃,同時投入更多的平臺資源,幫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張勇表示,“今年我們不僅不會裁員,還要大力發揮阿里巴巴平臺的作用,全力拉動消費,帶動更多的製造業和服務業訂單。經濟不好的時候,平臺經濟最大的價值就是創造就業。”
的確如此。在阿里所帶動起來的諸多業態中,不斷有新的職業、新的就業機會隨之出現。
近年來,淘寶直播快速發展,去年12月,它更是宣佈將在未來三年帶動5000億規模的成交。有直播就有主播、網紅,阿里所在地杭州地九堡如今已成為“網紅大本營”,有網紅孵化公司和“網紅樓”。
同時,有主播就需要有經紀人、助理、場景包裝師等,據介紹,因淘寶直播而興起的職業已有數十種。
此外,新零售揀貨員、智慧訓練師、人工智慧標註師……正在各種新業務嘗試的阿里,已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
在離阿里更遠的生態鏈上,也有新的就業空間產生。與阿里合作的歐萊雅,就為自己的BA(美妝顧問)提供了新的機會。
在傳統美妝生態中,BA是使用者到店之後為他們介紹、試用商品,作用和可發揮空間有限。而現在通過天貓直播,BA們直接自己做主播,做網紅,有自己的粉絲和帶貨能力。
比如歐萊雅旗下的BA“鐵脣哥”李佳琪,如今已是天貓排名前三的超級主播,通過去年上半年的80場直播,影響到了1000萬人。而傳統的一波電視廣告的可觸達人群也才5000萬人左右。
據介紹,去年阿里就創造帶動了4082萬個崗位,在裁員潮來臨時起到了海綿式的緩衝作用,不斷創造新的就業種類。
03|迭代社會
如果詢問一個10後“電話是什麼”,很多人的表現可能是直接伸出手掌放在耳邊。而如果要詢問一個90後,很多人可能會伸出大拇指、小拇指,其他三指併攏,放在耳邊。
一個是智慧機時代,一個是有線電話時代,在短短的十餘年間,“習慣”已經發生了變化。推動這些變化發生的,是智慧手機,以及無數的相關應用。
人是善變的動物,在網際網路以及數字經濟時代,“約定俗成”的時間正在大大縮短。如今,阿里等數字經濟體,早已走出單純的經濟範疇,反而成為一種社會力量和概念,改變了無數的“約定俗成”。
比如,阿里和快遞企業一起創造了一種居民生活的新方式,叫作“江浙滬包郵”。儘管當前“包郵”覆蓋範圍已經大大拓展,但是江浙滬的很多年輕人仍然用“包郵區”來代指自己的位置。
原來,先付款後消費,幾乎是所有商業的基本倫理,如今,先消費後付款,正在各行各業發生;原來,借東西需要押金,如今免押金正在全面推行;原來,出遠門時有人會把錢縫在衣服口袋裡,如今,現金幾乎在很多人的生活中絕跡,一部手機就可以走天下……
在無數的“原來”與“如今”的今昔對比中,一個無現金、無擔保的信用社會已經到來。支付寶是推動這個社會到來的最大力量。
支付寶的誕生就伴隨著“非常識”。在傳統的線下交易中,“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是不變的行業法則,而在網路環境中,這樣的方式並不能得到保障,那麼是否可以嘗試設定一箇中間環節,支付寶正是在這種考慮下出現,並在之後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後來,以交易資料等為基礎,支付寶建立了完整的使用者信用體系,並以此為使用者提供各種服務,比如汽車免押金,借傘、租衣服、住酒店免押金等。
無現金、信用社會,在阿里等的推動下,如今已經走到中途。未來,在從平臺向商業作業系統轉變的過程中,阿里正在改變更多的“約定俗成”,同時隨著其業務的不斷拓展,推動更多社會理念的改變。
比如在新零售向外賦能的過程中,在阿里生態的幫助下,使用者的消費體系、流程等正在發生變化。
海底撈在阿里雲技術支援下開發了自己的APP,如今在等位時可以通過門口的LED大屏和周圍的一群人一起玩小遊戲,遊戲結束時贏得一盤免費蝦滑;點餐時依靠菜品推進就可以找到自己想吃的;離店後,不定時收到優惠資訊,等等。
比如阿里旗下正在快速發展的閒魚,它所代表的閒置共享理念,對於很多從物資短缺時代走過來的人也許不顯陌生,但是對於伴隨經濟快速發展而成長起來的很多年輕人來說,卻是新的。
去年9月,閒魚宣佈其GMV過1000億。它背後所代表的,不是一箇舊的理念的輪迴,而是一個新的理念的生成:閒置與共享,不再與貧窮掛鉤,而是為了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實現可循回發展。
同樣,這也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04|結語
克里斯坦森曾在研究公司間競爭時對創新進行了分類。按照創新的結果,他認為創新可以分為“效能提升型”(或“維持性創新”)、“效率提升型”、“市場創造型”三種。
其中,“效率提升型”重點是以更低成本和更有效率的方式,提供產品,並常常引發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生產流程的改進;“市場創造型”是對複雜或昂貴的產品進行革命性改進,創造出全新的市場。
以阿里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乃至數字經濟,所從事的主要正是後兩種創新。在經濟創新之餘,它也在社會中為自己找到了更大的位置。
來源:一點財經
作者:邱 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