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中年人,或許是下一波網際網路流量的金礦
簡介:不管是職場、創業領域還是消費市場,中年人似乎已經被人遺忘,然而這個人群,很有可能是下一波網際網路流量的金礦。

來源| 小商幫科技
公眾號 | xiaoshangbang
作者 | 左刀
1、背景
杜先生原來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總監,今年39歲,因為公司受到貿易戰的影響,業績出現了下滑,他成為內部鬥爭的犧牲品,被下崗了。
他有著頂尖名校的學歷光環,有10多年的管理經驗,行業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他躊躇滿志,認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於是離職後向一些行業內的巨頭們投遞了簡歷,讓他沒想到的是,整整半個多月,沒有任何的反饋。
他動用了自己的一些人脈,希望能夠進入幾家大公司的中高層,結果都被委婉的拒絕了:現在行業形勢不太好,公司沒有空缺的崗位。
半個多月之後,他降低了自己的要求,並讓獵頭幫忙找工作,可是,一個多月後,依然毫無動靜。
此時有些慌亂的杜先生再次降低了自己的身段,不再要求前幾名的公司,也不再要求擔任中高層的職位,甚至願意從普通崗位做起。一位老闆收到他的電話時說:“小杜啊,你能力這麼強的人怎麼能從普通崗位做起,可惜我這裡現在生意也不太好做,沒有招聘的計劃,以後如果有管理的空缺,一定找你”。
杜先生的遭遇並不罕見,在中年人群體中,這樣的遭遇比比皆是,尤其是在網際網路行業,中年危機可能在35歲之前就已經來臨。
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當今網際網路時代一樣,那麼容易就把一群人給遺忘了。
那些35歲到50歲左右,80,70年代的中年人們,還沉浸在年輕的心態中時,一不小心,就成為“被時代拋棄”的人群。他們投出的簡歷如泥牛入海,他們創業時被投資機構屢屢拒絕,他們在公司裡誠惶誠恐,生怕被裁員後老無所依,他們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表面光鮮,內心惶恐,頭髮日漸稀少。
自去年以來,中年人被鄙視已經放到了檯面上,甚至不需要被遮遮掩掩。
華為這樣的大企業,被曝出將“清理”35歲以上的老員工的訊息,人心惶惶,引發了網路上的大討論。而中興通訊43歲的員工歐某,更是在被公司辭退後,從大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聯友電訊董事長、60後創業者王學宗在朋友圈透露,在參加一個飯局的時候,自己剛開口說了一分鐘,朱嘯虎突然打斷他,很鄙視地說,我不投資六零後,我投資八零後和九零後。然後,滿桌年輕的創始人都放肆地大笑,只有七零後沒笑,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也是被鄙視的人群。

這個時代對中年人是極度不友好的,除了職場上很難“換工作”之外,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在研發新產品時都會說明要針對年輕人,很少有人說,我要做一款針對中年人的產品,因為創業者都是年輕人,他們很難考慮到符合中年人需求的產品。而中年人創業,除非你有很強的背景,比如說是某網際網路公司高管,否則沒有人會扶持你。
各種創新創業大賽,投資機構基本上也只投年輕人,一些政府部門的扶持資金,指定創始人年齡必須不超過多少歲,否則就不扶持,開啟投資機構的網站,大部分都寫著要“尋找年輕的創業者”。
如果當年35歲沒有名校背景,讀書很差,不懂技術,演講像傳銷的馬雲,43歲一窮二白,剛被老婆拋棄,不懂技術,為了吃飯開始創業的任正非在現在創業,在這個時代能夠得到投資者的青睞嗎?
中年人在各種自媒體中被嘲笑,“油膩”和“猥瑣”成為了他們的標籤,在朋友圈中,很多中年人彷彿都消失了,他們內心的焦慮,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2、能量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說法,中年人是指45-59歲的人群,44歲以下的都稱為青年,但在中國,35歲,甚至30出頭,你就要時刻面臨“被拋棄”的局面,中國的中年危機尤為嚴重。
然而,這個被忽視,被拋棄的群體,實際上蘊藏著極為巨大的能量。先來看看下圖,中國人口的金字塔結構(來源:騰訊今日話題):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2017年中國人口最密集的人群,按照人口多少分別是:45-49歲,25-29歲,30-34歲,50-54歲,40-44歲,35-39歲。除了25-29歲這一波高峰之外,中國人口最密集的群體實際上就是30-54歲的中年人群體,即使扣除30-34歲的人群,35-59歲的中年人群在中國人口比例中目前佔比是最大的。而24歲以下的人口總數,則面臨斷崖式的下跌,短期內看不到爆發的希望。
在2017年出版的《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7年報告》中顯示,中國勞動力的平均年齡為37.62歲,已經進入了中國標準的中年人範圍,未來5-10年,中國勞動人口平均年齡進入中年區間將更加明顯。
原來,一直被網際網路,被新經濟忽略的中年人,才是中國人口占比最多的人群,但在網際網路的流量目標群體中,他們往往被忽略了。
根據中國產業資訊網的分析表明,中國大陸千萬資產人群平均年齡40歲,億元資產人群44歲。
最有錢和人口最多的人群,都是中年人群體,但他們往往得不到創業者的青睞,因為創業者優先考慮的都是年輕人群體,年輕人活躍,傳播力強,敢於嚐鮮,很容易做出流量,而在朋友圈中沉默的中年人們,不再活躍,不再樂於分享和傳播,也不再那麼愛嚐鮮,消費也更加的理性,網際網路產品要從他們身上做出流量,的確比年輕人更難一些。
不過,事情正在慢慢發生變化,一些人看到了機會,默默的做出了成績,最典型的就是拼多多。
拼多多這款產品,大家說的最多的是消費降級,但往往會忽略其賴以爆發的主流群體——3,4線以下中年女性,資料顯示,拼多多的使用者群體中,中年女性群體佔比超過60%。她們要操持家庭,要省吃儉用,也要社交,通過拼團,這些中年婦女們找到了便宜又好用的產品,同時也是她們互動和社交的手段,這些婦女們,硬是把拼多多從默默無聞,做到了“3億人都在用”的規模。
同樣的事情仍然在上演,根據科技媒體36氪的報道,目前“社群電商”開始流行,通過小程式滲透到社群中,一些中年女性成為了社群的“導購”,號召社群人群一起來參與團購,從而獲得分成,而參與購買者,也大多是小區中的中年女性群體。
真格基金的顧旻曼在最近的分享中談及了女性的話題,其中談及了他們投的一個專案叫夜聽,迅速在幾年內獲得了幾千萬的粉絲使用者,而他們的目標群體,就是中年女性群體,關注他們的情感和生活。
中年人有很多的痛點,而這些痛點並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因為創業者以年輕人為主,他們並不真正懂得中年人的痛點,而真正能夠挖掘中年人痛點的專案,往往在一開始得不到投資人的青睞。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孩子就是他們的痛點,但圍繞孩子的專案,大多數只是教育和培訓,很少有人站在家長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對於中年男性而言,他們發福,禿頂,身體變差,壓力巨大但缺乏真正的關愛,孩子還在讀書,老人卻已經老了,他們可能有些成就但卻會對未來擔憂,畢竟,站在金字塔頂端的財富自由人群比例極低,而能夠捧著金飯碗做到老,還有高額養老金可以拿的黨政機關,國企和事業單位人數佔比也不高,絕大部分中產階級可能敵不過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
對於中年女性而言,年輕美麗不再,丈夫的關愛可能也沒有那麼多了,還可能面臨丈夫出軌以及自己出軌的事件,孩子學習不好,不聽話,不知道如何教育,老人生病,需要關愛和照顧。各種情感和心理問題隨之而來,大部分非全職在家的女性,還有工作上的憂慮,對未來有著諸多的迷茫。
這種種痛點,在市場上卻很少看到做的特別好的產品,因為大部分的產品,創業團隊都是年輕人,主要目標人群也都是年輕人,與此形成惡性迴圈的是:中年創業團隊往往得不到投資機構的支援。
3、藍海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報道顯示,近年來美國所有商業創始人,在創辦企業時的平均年齡為42歲,而高科技創始人的平均年齡也在四十出頭,這與中國創業與投資圈的年齡歧視剛好相反。
報道指出:“當你去分析大多數成功的公司時,你會發現創始人的平均年齡是上升的,而不是下降的。總的來說,經驗證據表明,成功的創業者往往是中年人,而不是年輕人。”
如果看清了這個趨勢,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尤其是中年創業者,應該主動投身到新一輪針對中年人群的創業中來,這裡有大片的藍海值得挖掘。而眾多的投資人也要放下對中年人的偏見,發掘出中年人創業者中的優秀專案。
實際上,在中國,網際網路2C的浪潮逐步平穩之後,下沉成為了主旋律,大家都看到的是,要下沉到3,4線城市去做增量市場,但大家往往忽略的是,下沉產品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往往是抓住中年人的產品,比如前述的拼多多,主要針對3,4線及以下的中年婦女,而另一款近年來的流量明星,則是同樣下沉到3,4線的趣頭條,其使用者中,41歲以上的男性群體佔比超過30%,是所有年齡段中佔比最高的。

而除了下沉之外,1,2線城市同樣存在大量的針對中年人的藍海,中年人的痛點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1,2線的中年人普遍比較富裕,為了某些目的可以一擲千金,比如為了孩子的教育培訓,比如前些年流行的去香港買保險等等。
滿足了中年人的諸多痛點,除了能夠佔領更多的藍海市場之外,其實還能治癒他們的焦慮,一舉兩得。
來源| 小商幫科技
公眾號 | xiaoshangbang
作者 | 左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