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上市,王興後發制人、後來居上的能力

終於,奮戰8年的美團上市了,但對美團和王興而言,上市最多隻是個里程碑,甚至連半程都不到,更不用說還遠遠望不到的終點了。
9月20日,美團點評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作為國內網際網路三大獨角獸企業“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三家中最早上市一家,美團也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繼小米之後迎來的最重要的科技公司,嗯,王興敲的就是上次港交所為小米上市特意定製的大銅鑼。
先看下美團點評的首日成績:發行價每股69港元,開盤價每股72.9港元,較發行價上漲5.6%,美團總共發行4.8億股。截至午間收盤,阿里巴巴市值達4182美元(32804.86億港元)小米市值為3716億港元,京東市值為389億美元(3051.89億港元),美團點評以4041億港元的市值成為僅次於阿里巴巴的第二大電商平臺,一躍成為國內前五大的上市網際網路公司。
2010年3月4日成立的美團,從最初的北京華清嘉園辦公室到港交所,除了超四千億的市值,還有美團已經服務的3.4億消費者,5萬員工,470萬合作商戶,以及60萬美團外賣的騎手。
作為一家技術服務提供商和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美團通過聚焦大眾、剛需、高頻的生活服務品類,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線上+線下”業務模式,服務物件由需求端擴充套件至供應端,提升了整體服務行業的網際網路滲透率。
而據王興介紹,「過去幾年時間裡,美團已經建成國內最大的服務業電子商務平臺之一。美團做的不是實體商品的電子商務,是吃喝玩樂服務業電子商務,是每個人都需要,也是最高頻的需求之一。美團抓住這個吃喝玩樂行業當中最核心品類——吃,構建一個大的電子商務平臺。」
美團的整體戰略就是餐飲+平臺,通過建立一個技術平臺,來支撐吃喝玩樂多個品類。這樣各個品類之間可以互相拉動,互相交叉營銷。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這個人的命運能走多久,一個公司的性格也決定了一個公司能走多久。」
2018年7月20日,39歲的王興被《財富》雜誌列為2018年“全球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排行榜第三位。
其實,看著別人做事成功、有了結果,只是湊熱鬧、羨慕嫉妒恨一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而從他們的思考角度、做事方法看其成敗得失,再對照自己的那點事,因地因時制宜地比較體會吸收消化才是對自己有益的事情。
不然,或頂禮膜拜,或不屑一顧,或拿來作話題吹牛扯淡,有什麼出息呢?
特別是作為創業者,覆盤別人的創業經歷是很好的一種鍛鍊自我成長的方法。而屢戰屢敗,又能屢敗屢戰,從2003年起連續創業15年的王興,無疑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典範。
畢竟,不是誰都可以在遭受失敗打擊後還能堅持繼續走下去的。
公司創始人的性格往往就是這家公司的文化、性格和命運,如馬雲之於阿里巴巴、雷軍之於小米、劉強東之於京東等等,創業如同爬山,有的人爬到了300米就開始喘氣受不了了,有的人在500米止步,有的人認為1000米已經足夠高、可以算抵達終點了,而有的人覺得5000米、8000米以上還有更好的風光。
美團能夠成長到這個程度,最根本的緣由離不開王興的思考、頑強和堅持。

真正高段位的創業者從來都是簡單、透明、戰略清晰和靠陽謀取勝的,他想做什麼、要做什麼,這從公開資訊中就已經展現出來了。
有人說王興是九敗一勝,王興說自己是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美團前高管曾說「王興關心的不是某個行業,而是全世界。」
美團的第10號員工、水滴集團創始人沈鵬說王興是自己眼裡最靠譜的創業者,「王興最讓我心服口服的能力就是他的前瞻性,這決定了他能否制定出最正確的公司戰略,以及各種資源傾斜和佈局的能力。」
美團重要投資者、“投資女皇”徐新認為,王興是「一臺深度學習的機器,商業洞察力強,一開始都是學習別人,但最後總能超越別人」
「他並不急於求勝,這種人挺可怕的。他會花很多時間研究、琢磨、學習,能夠選對新賽道。他們(美團團隊)常常不是第一個進入賽道,但學得快,挖得深,執行力更強,關鍵戰略能選對。」
。。。
事實上,王興一直是個保持深度思考習慣的創業者,王興在他早期創業專案之一的飯否上,曾經4145天裡發了13880條動態,內容涵蓋思想碎片、點評、心情等等,他說,「如果我一整天都沒看到、想到、或做過什麼值得在飯否上說的事,那這一天就太渾渾噩噩了。」
而對於王興或美團性格特點的具體表現,我們可以通過美團和餓了麼一戰一窺端倪。

在金庸小說《神鵰俠侶》結尾,少林覺遠大師和弟子張君寶向尹克西、瀟湘子追討被盜走的《九陽真經》,張君寶現場跟楊過學了幾個招式一連打中了想制敵機先的尹克西,這時候,覺遠大師說了這麼一句話:
「尹居士,這一下你可錯了。要知道前後左右,全無定向,後發制人,先發制於人啊。」
而王興就是一個後發制人、後來居上的高手。
無論是餐飲、團購、電影,還是外賣,美團都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但美團都又做到了後來居上。
美團是在2010年3月4日成立的,而在2003年,張濤就開始做大眾點評了,張旭豪建立餓了麼是2008年,格瓦拉開始做線上選座的電影票是2009年,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滿座上線是2010年1月。
2011年“千團大戰”,其時國內團購網站已經超過了5000家,一年後還剩不到一千家,最後,團購市場在燒掉70多億後,頭部玩家的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美團勝利。
而在美團進入外賣賽道的時候,餓了麼已經做了五六年時間,結果美團內部在掃描到外賣這種高頻高增長的交易行為後,立即殺入了戰場。
從美團開始決定打的時候,餓了麼就註定是被美團帶著節奏跑了,因為兩者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路徑是截然不同的。
美團是怎麼做的?
徐新認為,王興找到了“三高三低”(高品質、高效率、高科技和低客單、低成本、低毛利)這個生意的本質,做好這幾點,就意味著別人就沒機會了。
先模仿,後超越。當時徐新本來準備投資餓了麼,但王興老同學、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給她打了幾個小時的電話,告訴她美團要怎麼打,於是徐新決定還是支援美團吧,因為美團能贏。

2014年夏天,在徹底搞清楚外賣的模式後,美團派出37個人開始組建,他們一個月就招來了1000人的戰鬥團隊進行封閉培訓,把運營的步驟、方法都統一模式化,然後放到100個三四線城市開展外賣業務,結果迅速佔領、壟斷了這些城市的外賣市場。
那時候,餓了麼大概有三百多人,手裡有12個城市,突如其來一樣的巨大壓力讓餓了麼領教了什麼是鐵軍的戰鬥力,太強了,那些餓了麼原本認為沒有外賣需求的城市都被美團佔領了。
如果不是大眾點評一筆8000萬美元、非常及時的戰略投資,餓了麼可能很快就被美團打死了。當然,那時美團也有點大意,在後來合併點評後,認為很快就能打死餓了麼,結果失去了收購餓了麼的機會。
餓了麼合夥人、COO康嘉說,「我們從一開始就把美團當做頭號敵人。」,被美團刺激和點評點撥後,餓了麼在全國200個城市實行“下沉計劃”,為了應對美團鐵軍,培養自己團隊的戰鬥狼性,餓了麼甚至一度在新人培訓中納入了拳擊課程。
「2014年是一個混戰,搞不清楚了,大家只知道打,不管什麼姿勢和套路。」
到了2014年年底,餓了麼已經超速膨脹到了5000人。
「我們是一家大學生創業公司,在體系化的管理、科學的管理、組織能力上還是有一些不足的。」後來,餓了麼張旭豪回憶說。
再後來,美團又推出了自建配送系統的重要戰略,並縮減一部分使用者的補貼,進一步降低了成本,抬高了競爭壁壘,美團在戰略、運營和管理上形成對餓了麼全面碾壓的態勢。
2015年的10月美團和點評合併,2016年,在餐飲外賣市場,美團市場佔有率達59.1%,成為了外賣的第一。

「美團公司的使命就是幫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收購餓了麼後,阿里巴巴CEO、未來的阿里董事局主席張勇曾說過,有機會要和王興喝酒聊一聊,「如果有機會——也許不是現在,現在還不合適——可能將來大家老了,坐下來喝杯小酒的時候,可以聊一聊。我自己覺得,王興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能夠走到今天,一定有其獨到之處。我曾經非常希望能夠跟美團合作好,但後來發覺,這就跟談朋友一樣,你錯過了這個點,可能緣分就沒有了。」
有些人做企業是為了上市、賺錢而去的,而王興肯定不是為了這個。
心態決定姿態,姿態決定生態,生意和局面是兩碼事。你創業的初心不是為了服務使用者、為使用者創造價值,那麼你就不能真正建立一個長期耕耘的生態。
你看當年團購第一的拉手就是奔著IPO去的,但現在的年輕人還對這個名字有印象嗎?而「Eat Better, Live Better」的美團成功上市了。
使命、願景之外,還要有實際的行動力。美團為什麼可以後發居上,關鍵還是他們有把戰略執行好的能力。
「成功的企業總喜歡宣揚說是引導消費者、改造了消費者,其實幾乎沒有一家是這樣的。成功企業都是在一個合適的時機下,順勢而為,做成了這件事。第一個吃螃蟹的往往很難成功。」美團的戰略同盟、做企業服務的奧琦瑋孔令博曾經總結自己的失敗經驗,說創業團隊的能力具備是至關重要的。
現如今的美團被人稱之為八爪魚,業務涵蓋了團購、外賣、酒店、旅遊、出行、票務、短租、美業、家政、生鮮電商等領域,從而認為王興四處樹敵。
王興說,太多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邊界的,所以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限。你做得越多,你的敵人就越多。
而徐新對王興的打法很贊同,她覺得美團的模式很有想象力,能長出花來,「做傳統行業一定要很專注,但是做網際網路其實要做八爪魚,爪伸得到處都是,你看專注的都不靈。。。要把邊際開啟,每個使用者價值體現在多業務上,只要你管理得好,選對賽道,這些網路效應就會持續擴大。」
比如,美團用酒店逆襲攜程之戰就證明了自己的巨大的網路效應,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既然有一個APP就可以解決吃飯旅行住宿的問題,又何必多下載一個應用呢。

美團已經很大了,但離強還有距離。
為了持續增長的目標,美團不得不加大投入、犧牲利潤,
迄今為止,美團已經投入了至少900億人民幣,形成高達503.6億的虧損,招股書顯示,2017年收入33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倍,經過調整後2018年前四個月淨虧損20億元人民幣。此外,2015年、2016、2017年連續三年虧損105億元、58億元和189億元人民幣,經過調整之後的虧損為59億元、53億元、28億元人民幣。而造成美團點評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收購摩拜和開展新業務所致。
餐飲外賣佔到美團總收入的大頭,61.2%,實現其他業務包括外賣業務的盈利仍然是美團的核心任務。
但只要成長就有機會,在今年的公司內部講話中,王興說「大家不要格局太低,把我們做的事情理解為我們這個公司要怎樣,我們要從產業角度出發來看我們這個產業要向哪裡去。我有一個判斷,我認為整個中國的餐飲行業的成本和效率有25%左右的改善空間。我們要通過網際網路和科技改造,為整個中國服務業的供給側改革這次升級提供驅動力,推動整個中國的服務業率先完成供給側改革。」
在香港敲鐘的時候,王興特意感謝、致敬了喬布斯,「如果沒有蘋果,沒有iphone,沒有後面的智慧手機,沒有移動網際網路,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實際上,每一個時代大的創業機遇是有限的,例如像外賣這種日均千萬單以上的賽道能有多少呢?
所以,每個藝術家的作品首先是他自己,然後在時代的大畫布上用自己、產品、企業來創作出作品。時代賦予的機遇,不是每一個創業者都能夠拿得起、留得住的。

對未來越有信心,對現在越有耐心。上市並不意味著耐心的結束,而是真正考驗耐心的開始。「我們在努力成為恆星,美團到現在只有8年,大眾點評也只有15年,我們只是剛剛起步而已。」
畢竟,後面還有和阿里的持久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