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裝置設計師的一個創意,把80歲老奶奶變成了集福狂人
原標題:一個80歲的奶奶決定上街集五福
你為家人做過的最酷的事情是什麼?
是賺的第一桶金換來的生日禮物?一次帶爸媽的出國旅行?還是一份出其不意的驚喜?
SeeekLab的成員錢晨給奶奶策劃了一份特別的新春禮物......
奶奶集五福
1
出生於1996年的錢晨是SeeekLab的一名裝置設計師,畢業於國美藝術工程與科技專業的她和許多離家工作的年輕人一樣, 幹著一份不被家裡人理解的工作 ,更不用說如今還在用老式收音機聽廣播的奶奶了。
奶奶的房間讓人感覺似乎時間從未溜走過

被奶奶從小帶大的錢晨,畢業後選擇在離家鄉福州只有2個小時的車程的廈門工作。
儘管離得不遠,她礙於工作忙碌,很少回家。
奶奶80多歲,有兩個持續了大半輩子的愛好:聽收音機和做衣服。
沒接觸過手機的奶奶對如今滿大街的薄磚塊大小的手機很是好奇。
但她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還沒對把錢放進銀行這件事駕輕就熟,怎麼轉眼連銀行卡都不用了?
就像錢晨也不明白,為什麼家裡的長輩可以接受在一個地方呆上一輩子。
奶奶的愛好:做衣服

2
身為裝置設計師,日常工作是將看似複雜的需求,通過設計輸出,解決問題。
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錢晨在離開家上學工作的五年來,與家人的交流減少了。
每當家庭聚會時,年輕人總是熱火朝天地扎堆玩手機,自己的父母還會發微信,偶爾更新朋友圈動態。
至於家裡那位上了年紀、對手機一竅不通的奶奶,就只能冷清的坐在一旁。明明在同一桌子吃飯,卻好像身處不同的世界。
距離越近,就越親密嗎?
團圓的意義不是各自孤立,而是心在一起。
錢晨希望做一個互動裝置,用現代的方式讓奶奶參與當下熱門集五福活動,拉近彼此的距離。
手機集福頁面

“教會她用手機實在太難了,她痛苦我更痛苦。”
錢晨在事後聊起時不好意思笑了:“這也是為什麼我想做個真實的‘集福’信箱......算是滿足奶奶的心願吧。”
3
於是,錢晨在專案列表上增添了一個新專案:一個真實的可以“集福”的互動信箱。
準確點兒說,是讓奶奶也能玩集五福的信箱。
研究集福信箱的內部結構
她拉上工程師一起討論信箱的設計,互動機制必須簡單,最好不要太費周折,畢竟物件是80歲的、一輩子沒碰過手機的奶奶。
信箱的設計同事給了不少建議
最終裝置的互動機制被設計為:奶奶將“福”字剪下,貼在紙上塞進信箱,繫結的手機就會收到投遞提醒;錢晨通過掃描手機上奶奶投遞的福字圖片,參與集五福。
除此之外,錢晨可以通過手機操作,讓信箱實時輸出自定義卡片。
信箱設計手稿

通過手機操作,輸出想對奶奶說的話

從這以後,奶奶就成了“集福狂人”,一個80歲的老人決定上街集福——
她開始搜尋生活中的每一個“福”字,有許多讓人意想不到、從來不會去注意的地方的“福”都被她揪出來了。
奶奶將生活中收集的“福”剪下,投入箱子中

“手機裡的福早已集滿了”,錢晨說:“我可能是唯一一個‘不勞而獲’的集福者吧。”
她暗自把它當成與奶奶的新的聯絡方式。
當貼春聯、放煙花等傳統形式囿於城市化的程序而逐漸消失,人們似乎只能靠手機裡的“點選為ta集福”來找回一點兒年味。
當完成了一系列儀式之後,集福究竟意味著什麼?至少對於這個96年的互動設計師而言,有了新的意義。
很多時候,一家人看似在一起,心卻不在一起。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消耗著和親人相聚的時刻。
出門在外時,他們惦記;回到家了,他們靜靜的看著你,你的無恙、你的開心,就是他們的滿足,並不奢望能怎樣參與你所習慣的生活。只是心裡有個難以言表的期許,想和牽掛的你親近更多、更多,而這份期許,其實無關距離。
一家人心在一起,才是真的在一起。
數英使用者原創,轉載請遵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