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黑匣”和”不可信”阻礙AI發展?區塊鏈或許是救命稻草
9月16日,巴位元在上海舉辦了第11期《Chainge》技術沙龍,主題是“區塊鏈+人工智慧”,搜狗輸入法之父馬佔凱、《深度卷積網路:原理與實踐》作者彭博、比原CTO朗豫、JarvisPlus創始人佘澤鵬等嘉賓受邀分享各自觀點。
▲Couger創始人Ishii
Ishii也是分享嘉賓之一,他曾在IBM從事開發工作,後在日本澀谷創立Couger。如今,他和團隊正忙於CONNECTOME(連線組)專案的開發。這是一個集合了AI(人工智慧)、Robotics(機器人技術)、IoT(物聯網)及Blockchain(區塊鏈)的專案。
Ishii認為,未來人工智慧裝置將無處不在,但是,人工智慧在資料訓練領域存在“資料黑匣子”問題。而亞馬遜 Alexa音響漏洞、Uber 無人車事故等也讓人們對人工智慧產生了懷疑。恰恰,區塊鏈技術或許是拯救AI的一方良藥。依靠區塊鏈技術跟蹤AI資料資訊,AI將更加安全、可靠。
以下內容來自Ishii及CONNECTOME首席區塊鏈架構師Ishiguro Kazuaki演講,經巴位元整理:
AI不可信?
AI在全世界紅得發紫,它通過分析海量資料學會完成任務,它可以幫聊天機器人學會溝通的藝術,它也能讓無人駕駛汽車開上公路,它甚至成為自動化機器潮流的一部分。但AI研究者明白,它可能並不是非常可靠。
Ishii覺得這體現在兩個層面。第一,人工智慧技術需要海量資料進行訓練和學習,由此機器人才能完成複雜判斷。但這一過程中演算法內部的運作往往並不透明,存在“資料黑匣子問題”,人們並不能明白該過程是如何發生的,AI做出判斷的理由又在哪裡。
Ishii的同伴Ishiguro Kazuaki認為,從目前已執行的AI裝置看,漏洞和麻煩一路相隨。比如亞馬遜智慧音響就曾發生使用者隱私洩露事件,該音響錄製了西雅圖一位使用者的私密對話,並將其傳送給了另一位聯絡人。2018年3月,Uber無人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最終,Uber在解釋無人車沒有采取避讓措施的緣由時稱,感測器其實探測到了行人,但系統認為這是一個無需避讓的塑料袋。
AI真的可以信賴嗎?它真的安全嗎?這或許是AI面臨的一個挑戰。
區塊鏈技術是救命稻草?
AI的痛點或許就是區塊鏈技術最有價值的地方。
Ishii的公司正在研究用區塊鏈的方法解決AI所處的困境,其方案名為GeneFlow(基因流)。GeneFlow分為三個功能。首先是學習處理,在學習過程中,GeneFlow方案可以將AI學習到的演算法模型和訓練資料轉化為雜湊值,並儲存在分散式儲存系統上。在執行過程中,該方案可以記錄AI從分散式儲存系統裡呼叫了什麼學習模型,並顯示目標資料的執行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它還可以評估各種組合生成的多個學習模型,並且選擇最佳模型。
因為所有歷史都被記錄在區塊鏈上,AI“資料黑盒子”的問題迎刃而解。針對AI出現的問題,通過區塊鏈技術也能查詢問題原因。此外,他們在Connectome生態系統上同時引入一種TCR機制,一定程度上“識別”並“淘汰”惡意使用者,讓多個公司和研究機構共享安全的學習資料和學習模型。而區塊鏈資料不能篡改,更不會丟失的特性為AI構建起一種信任。
AI+Iot+Robotics+Chainblock=智慧空間?
Ishii領導的這個專案叫Connectome,中文叫“連線組”, Ishii把它定義為聰明的空間。它將應用到IOT、AI、Robotics及Blockchain等多種技術。物聯網扮演人的五感,機器人作為身體,區塊鏈作為血液和神經,AI是大腦。Ishii稱,如果把這幾種技術與虛擬代理人這種新型的交易介面相結合,就能徹底改變世界的運作方式。
在《Chainge》技術沙龍現場,Ishii稱他們正在研發一種新型的互動介面,他稱之為虛擬智慧人。藉助上述幾大技術,該虛擬人擁有視覺和聽覺,能夠和使用者順暢交談,而且,她能夠了解整個空間和空間裡的物體。Ishii呈現了一段演示視訊,視訊裡,某辦公空間裡有一個電視螢幕,螢幕上是虛擬的女智慧體形象。她發現另一個辦公室正在開會,但四人中兩人面前沒有水瓶。於是,她向一位真人職員傳遞資訊,要求他拿兩瓶水過去。有趣的是,使用者可以自定義這個類似於遊戲角色的虛擬智慧體形象。
在Ishii的構想裡,這種技術也可以被用在智慧互聯汽車、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領域。在區塊鏈技術的加持下,極具科幻感的未來生活離我們還有多遠?
版權宣告: ofollow,noindex">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位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