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2019:未來的世界是銀子的
2018年就這麼過去了,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當然也由不得我們。
依稀記得高一那年,在教學樓拐角的書店深處書架角落出現了一本有點褶皺的王小波全集,彼時還是文藝青年的我毫不猶豫的買了下來。當然這並非真的是王小波大全集,只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和黑鐵時代這四部。
“未來的世界是銀子的”,這是《白銀時代》裡目前我這日趨下降的記憶力能夠鮮明記住的一句話。
王小波在白銀時代的開頭寫道:大學二年級時有一節熱力學課,老師在講臺上說道:“將來的世界是銀子的。”他在第二段繼續寫道:老師說,世界是銀子的。然後是一片意味深長的沉默。這句話沒頭沒尾,所以是一個謎。
王小波還說,“金屬裡,白銀的導熱性是最好的,因此白銀總是同此涼熱,沒有差別,白銀時代在熱寂之後。”
什麼是熱寂?物理學上說這是系統的熵最大的時候,也就是系統的混亂度最高的時候。那個再也回不去的初三物理課上,瘦瘦的物理老師對我說,熵值越大意味著物體的導熱性越強,白銀的時代,應該就是完全平均毫無生氣的熱寂時代之後吧。
為什麼“未來的世界是銀子的”,這成了我腦子裡揮之不去的一個謎題。後來的某一年,在某一本已經忘記了名字的書上我似乎找到了一個答案。
書上說,在原子核內部同時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力:一種是把各個核子約束在一起的表面張力,一種是核內各帶電部分間傾向於把原子核分成好幾塊的斥力。
書上還說,元素週期表中銀之前的元素是表面張力佔優,所有比銀重的元素在原則上都是不穩定的,當受到來自外部的足夠強烈的轟擊時就會裂開。與此相反,當總重量不超過銀原子的兩個輕原子核相接近時,就有自行發生聚變的希望。也就是說,銀的原子核是既不聚變也不裂變的。
這些似懂非懂的知識點,在離開象牙塔的那一刻或許永遠都不會懂了。
突然意識到,1998年已經不是10年前,而是20年前。
回望那個1998年,就像是昨天。那一年《泰坦尼克號》獲得11項奧斯卡金像獎,那一年世界盃賽場上被寄予厚望的羅納爾多賽前昏厥魂不守舍,那一年一場特大洪水肆虐大半個中國。
同樣是那一年,國內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百度李彥巨集還在國外給別人打工、馬雲剛經歷創業失敗、馬化騰則和好友張志東註冊了騰訊公司,而劉強東則還在中關村賣光碟。如今的這四位,已經分別手握支付牌照在第三方支付行業有了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
可能很難想象,距離國內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誕生也已經過去整整二十年,而第二十一個年頭也絲毫不會在乎你的感受洶湧而來。
這二十年,見證著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從0到1的歷史,也見證著近五年來國內移動支付行業的迅猛發展,同時又見證著近兩年來數以百計的央行罰單,金額千萬級屢見不鮮,還有頻繁的專項整治駐場檢查,更有支付牌照登出、公司創始人黯然離場的心酸。
2001年,中國網際網路經歷了慘痛的泡沫破滅,剛剛誕生不到三年時間的第三方支付差點就被扼殺在搖籃裡。而被大眾所熟知的銀聯、支付寶們當時還沒有影兒。
中國銀聯在2002年3月份才正式成立,是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卡組織。
中國銀聯成立的2年後,40歲的馬雲立志要做世界最大的電商企業,而他首先要解決支付的問題。 馬雲在與銀聯進行了一場並不愉快的會面後,親自操刀創立了如今足以影響每一個國人的支付寶。
隨後幾年時間,第三方支付公司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不過直到2015年初,“嚴格支付機構市場準入,鼓勵現有機構兼併重組、持續發展健全市場退出機制,研究實施支付機構分類、分級監管”被寫入央行同年2月底下發的2015年支付結算工作要點的通知中。這向外界傳遞了監管層有意收緊支付牌照下發程序。
隨後在2016年8月第一批支付牌照到期續展時,央行已明確表態原則上不再核發新牌照。不僅如此,在停發牌照的同時行業還面臨著違規公司被“摘牌”、牌照只減不增的現實。
至少在2016年以前,那毫無疑問是支付行業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或許止於2016,如果非要拿近兩年頻繁爆出的“支付牌照併購案”說事兒,我只能說那是盛大晚宴最後的狂歡與躁動吧。從另一個角度講,大量的持牌支付機構被兼併收購,不正是預示著行業的“衰落”嗎?
2016年4月份的某個下午,一份互金整治檔案出現在部分公司高管的視線中,某支付機構高管對檔案的真實性仍然存疑,畢竟官方渠道並未正式下發。
時隔半年後的2016年10月13日,互金整治檔案完整的出現在了人民銀行的官網上。人民銀行等十幾個部委釋出了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網貸、股權眾籌等在內的多個細分領域風險整治檔案。
而針對第三方支付行業,人民銀行下發的檔案就是大名鼎鼎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銀髮[2016]112號)。
開始於2016年的支付行業大整治,掀起了一輪又一輪圍繞著支付機構的專項整治,也慢慢改變著這個行業。
兩年來,人民銀行各地分行陸續下發針對支付機構的行政處罰單,罰金從幾萬到幾千萬不等,也有遭責令退出部分省份的,更有牌照被登出的殘酷現實。
不久前,北方某知名支付機構被爆控制權易主,隨後相繼出現刷卡到賬不及時、分潤款拖延數月等問題。不僅如此,還有多家支付機構全面暫停了新員工招聘工作,而被裁員事件也時有發生。
行業的蕭條必然會帶來人員的快速流動,僅僅是這兩個月就有數位好友對我說有離職打算,讓我幫忙物色新工作。我一般會說,除非萬不得已再堅持一下,供職於公司至少還能躲避些許風雨,走到室外就是凜冽寒冬了。
大概今年四月份,史詩級美劇《權力的遊戲》最終季將回歸上映,從第一季第一集就喊出的“凜冬將至”(Winter Is Coming)在經歷了七季漫長的鋪墊後,終於要來了。
目前的行業正如眼下的天氣和即將上映的《權遊》一樣,步入凜冽寒冬。
2019年絕對是艱難的一年,開源節流、抱團取暖可能會是最好的選擇。不管怎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慢慢努力,生活終歸是向好的。
凜冬將至,或許只有勇者才能接受洗禮。
去年8月份,我寫了一篇《二十年黃金時代結束,支付行業在等待浴火重生!》被廣泛傳播,認為支付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圈內好友也表示感同身受。如今邁向了2019年伊始,支付行業的黃金時代是真真切切的結束了,無論未來還會不會出現黃金時代亦或是過渡至白銀時代,這一切可能都沒有那麼重要了吧。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把支付和王小波、和白銀、和熵扯在一起,還是繼續說說銀子的問題吧。
“希臘神話中,曾把人類的歷史按金屬的質地進行過劃分,曰: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和黑鐵時代。其中的白銀時代,據說是“人蒙神的恩寵,終生不會衰老,也不會為生計所困。他們沒有痛苦,沒有憂慮,相貌和心境都像兒童”的時代。”
幾年前的某個夏天,我在山大的禮堂裡聽了一場關於哲學的講座。主講人張祥龍說,我們生存的世界時刻進行的是熵值越來越大的一個過程,未來的世界所有的物體導熱性異常高,也就意味著未來的世界是死寂的。
“未來的世界是銀子的,在熱寂之後,整個宇宙同此涼熱,沒有差別,淪為一片冷冰冰的、稀薄的銀色混沌,這就是白銀時代。”
悲觀?不,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