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分水嶺 從不確定走向確定
至頂網CIO與應用頻道 02月07日 評論分析(文/王聰彬): 之前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說了一句話,刷爆了朋友圈:“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
每十年經濟都會有一個週期性變化,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全球經濟波動、數字經濟發展、智慧時代的開啟。環境的鉅變帶來的是不確定性,過去幾十年所熟悉的標杆與價值判斷,正被重整和顛覆。
在這個過程當中,到底什麼才是可以信賴的選擇?在變化的常態下,我們要做的是真正地與變化相處,從而產生穩定性。通過不斷驗證和改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
尤其在數字經濟成為主流的當下。預計到2022年,中國GDP的65%以上將是數字化,每個行業的增長都是由數字化增強的產品、運營和關係驅動。
中國的數字經濟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ICT驅動的資訊化轉型;第二階段,以網際網路驅動的網路化轉型;第三階段,以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驅動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路徑,也是數字經濟的新階段,其不僅可以擴充套件新的經濟發展空間,促進可持續發展,還可以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在2018年末,至頂網也對中國數字化轉型進行調研。超過69%的企業都已經開始自己的數字化轉型之旅,未來單點試驗和區域性推廣的企業,隨著數字化的逐步深化,以及良好的業務反饋,也將加速進入廣泛推廣階段,為優化創新打好基礎。
再說說數字化技術,雲端計算是基礎,企業在其中逐漸開始構建各種應用,而且隨著企業資料的不斷增長,資料的價值急需被釋放,大資料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挖掘資料價值,產生洞察以指導決策。同時在資料分析系統中整合人工智慧技術,也將為企業帶來更多想象空間。即將到來的5G,顯然提高了移動化和物聯網的關注度,而區塊鏈雖然處於發展階段,也獲得了一些使用者的目光。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未來IT投資的主要推動力,IDC預計,2019–2022的IT相關支出約1.3萬億美元。依託第三平臺的11項數字技術(雲端計算、大資料、移動、社交、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增強/虛擬現實、3D列印、機器人、下一代安全)支援企業業務的增長和創新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
我們也在這一年中接觸了不少企業,它們來自金融、製造、通訊等行業。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色,大家的做法都不約而同的從業務場景出發開始數字化轉型。同時在運營模式上,企業也正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客戶為中心。
未來,隨著行業數字化技術與行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形成更加開放、融合、協同發展的數字化生態體系。
“在新的時期需要更加開放,大部分的企業已經自建生態系統或參與別人的生態系統,向外連線共生。”北大國家發院教授陳春花說,在今天,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辦法獨立解決問題 ,任何一個企業也不能夠獨善其身。當能夠形成命運共同體的時候,其實我們就擁有了無限的去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無論我們如何去預測未來,2019年都將是一個分水嶺,從不確定走向確定,篤定的跟上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