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的覺醒:人人都能掌握的表層產品力

在這個產品經理英雄輩出的時代,人們動輒便是“核心需求”,“痛點”,“爆品”,勢必要做出驚動業界,突破使用者心理防線的產品,才算是成功。然而放下心中浪漫的英雄主義,細細看身邊的產品,有多少連基本的表層效果都沒有做好。也許因為自己是設計出身的緣故,在評價產品前,我總是先會品評下產品一些表層的東西,一些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論,普通人通過細心觀察也能真切感受到的東西。
許多年前讀畢淑敏的一篇文章,講到對一個陌生城市的評價,她覺得並不一定需要很專業的知識資料等去做權威的分析,你只需看看它大雨沖刷下的街道,車來人往的公交站臺,就能很真實地感受到這個城市的面貌。所以我相信對於產品細節的觀察並非無關痛癢,透過這些細節我們可以判斷產品背後的這家企業,是否有很專業的設計能力,有很強的技術能力,有實力可靠的生產製造能力,以及是否有對待產品品質認真負責的態度,而這些正是一款產品是否靠譜的有力支撐。反過來講,把這些細節做好,也會給使用者有很好的印象,增強信任感,所以我也稱他們為產品經理的表層產品力。
一,視覺
五感之中,視覺可謂是最直接的,但這裡的視覺並非是指產品的造型和配色等外觀設計是否美觀,那些已經比較主觀了,不是我們要討論的內容。我想討論的視覺是比如色差,劃痕,塵點等做工細節。

圖1
圖1是一款計算器,減號按鍵下方有一個黑色的汙點,可能是注塑時摻雜上去的,擦拭不掉;按鍵上的字元,湊近看可以發現邊緣模糊且顆粒較大較粗糙,大家可以看看自己電腦鍵盤上的字元,一般品牌廠家的是邊緣輪廓整齊清晰,字元光滑而細膩,高低立現。關於字元的另外一點體驗還需要時間驗證,就是在長時間使用中是否耐磨,有些小品牌的鍵盤,可能沒用多久一些常用的按鍵就已經看不清上面的字元了。

圖2
圖2要說的是顯示屏,顯示屏直角下凹容易積塵,表面光滑容易劃花,出廠應該清潔乾淨,最好附上一層靜電保護膜。有些產品,使用者拿到手中後亮面處甚至發現還留有工人指紋印跡,這是非常不好的體驗。

圖3
圖3反應的是整齊度問題,可以看出按鍵四周縫隙明顯不均勻,這一點也可以和大家自己用的電腦鍵盤來對比。

圖4
圖4是兩款電動牙刷的對比,上面是日本松下的,下面是國產的,可以看出松下按鍵處縫隙明顯要均勻很多,非常整齊。大家不要小看這個縫隙,這背後代表著很高的設計製造能力差異。

圖5
圖5是一款產品表面標籤貼紙,可以看到接縫處有明顯高低差,這背後代表著貼標機器檔次的高低。
關於色差這裡沒有配圖,大家可以自行在生活中觀察,一個產品如果有不同的部件用了相同的顏色,可以對比下兩個部件顏色多大的色差,色差越小,品質越高。
二,嗅覺
嗅覺的案例不好直接呈現,但是可以文字描述下,大家回顧下以前的購物體驗,或者以後留意觀察,生活中的例子很多。

圖6
圖6是我在天貓上直接看銷量第一的嬰兒車的第一頁的評論,發現好幾個都提到了氣味,味道不好會給人傳遞一種不安全不健康的感覺,尤其是母嬰用品以及入口使用的產品。我們購買產品時也可以輕輕聞一下產品包裝開啟時的味道,產品包裝在製作中如果使用的不環保的廉價膠水,就會有明顯的刺鼻氣味,包括託放產品的包裝內襯材料,如果選用不當,長期密封,等使用者買回家中開啟時,也會有不良氣味撲面而來,非常影響開箱體驗。

圖7
圖7是一個正面案例,這是一款電動牙刷內包裝上的一張貼紙,貼紙本身用的味道油墨印刷,帶有淡淡的薄荷味,給人清新的感覺,試想這樣的拆箱體驗應該還是不錯的。
三,聽覺
聽覺最常見的案例就是噪音,產品運轉時是否足夠安靜是目前很多產品銷售時都會宣傳的一個賣點。前段時間我買了一個家用的加溼器,晚上睡覺的時候本來想繼續開著的,但是發現夜晚時加溼器工作的噪音很明顯,非常影響睡眠,對於這種需要持續使用的產品,沒有處理好噪音問題是產品的一大敗筆。
除了從噪音大小上來判斷產品水準外,我們還可以注意聲音是否純粹,有些產品運轉時有聲音而且很雜亂讓人感覺似乎是內部出了什麼問題,造成一種不安,比如吱吱響的空調。產品內部是一個黑洞,普通使用者無法鑑別,而這種從內部發出的聲音,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根據。

圖8
圖8是一款超聲波洗衣器,工作時會發出很有節奏感的“啾啾”聲,這是對聽覺的一個正面應用,這個聲音讓使用者更真切的感受到,彷彿有一些能量波不斷往外發射,正在全力清潔衣物。
四,觸覺
觸覺主要指與使用者身體尤其是肌膚接觸時的感覺,從產品角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靜態的,是使用者觸控表面時的直接感受。

圖9
圖9是一款產品的合模線位置,有明顯的突出,摸上去有些刮手,這是模具和注塑沒有做好。這個方法適合很多產品,閉上眼睛從上到下撫摸把玩一遍,看有沒有刮手的有毛刺的地方。

圖10
圖10是一款潔面儀,定價很高,這個品牌主要做矽膠產品,曾經買來對比過其它家的軟矽膠產品,發現手感相差很大,其它家很多摸上去有些粘手,沒有FOREO那麼光滑。
關於觸覺另一方面是動態的觸感,比較常見的比如按鍵,我對比體驗了前文圖1中的計算器和電腦鍵盤以及蘋果手機的home鍵,區別非常明顯,手感相差很大,計算器的按鍵鬆鬆垮垮,左右晃動,鍵盤的雖然略有晃動但還算平穩乾脆,蘋果手機home鍵就給人一種很確定很乾脆的感覺,只是所需力道有些大了。
五,味覺
五感中最後一種是味覺,這個可能普通產品上運用的比較少,主要還是食品類。

圖11
圖11是深澤直人的一款飲料包裝設計,是一個正面案列,乍看上去像是一個新鮮的水果,極大的刺激了人的味覺。
結語
以上從最常見的五類感覺著手,輔以案例,從使用者視角分析了一些表層的產品體驗。這些體驗不需要極專業的知識,不需要複雜的模型,也不需要深度的市場分析,只需要我們細心地去發現就可以感受到。我們本篇沒有談那些看起來高深莫測的各種產品理論,只是踏踏實實的看了下產品的一些本分的東西,而對這些本分的把握,我稱之為產品經理的表層產品力,雖然其中可能牽扯到品控,質檢,管理等各各方面,但產品經理還是要全盤協調盡力推進,在自己以及公司實力所及範圍內做到最好。這些表層的東西往往不是產品的核心賣點,但又實實在在影響著使用者的體驗,一點點累加著在使用者心中產生微妙的變化。所以既是奉勸也是自勉,身為產品經理切不可眼高手低,總想搞大事情,表層的產品力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