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上海營銷圈最 Geek 的那抹浪漫,也是一眾國際品牌的“老相識”
對行業的唱衰,是多年來常有的事。但世界從來就處在不斷變化之中,潮起潮落皆自然。一些角色下場,意味著不是新角色出現就是大角色升級。
正如隨著資料和技術的地位提升,數字營銷公司又有了更多可能性一樣,總有一部分贏家會留到最後。
作為數字營銷領域的老手,ASAP+看慣了風起雲湧,在眾多營銷公司盯準內容,追逐一個又一個專案時,他們仍然堅持住了對技術及硬實力的熱枕,帶著獨有的理性與浪漫,走上了更長遠的突破道路。
它背後的創始人 Alpha Xu 認為,對的事情總會隨著時間被人看到價值。所以我們帶著好奇,聊了聊11年來他們在路上所做的探索、收穫、與堅持,或能給共同前行的人們,帶來那麼一點啟發。
中國市場,
國際品牌的應許之地
近幾年,在海外,常常有一種現象。某個品牌產品突然成為爆款,再看他們的零售點,就會發現大量的中國面孔,穿梭於其間發揮買買買的特異能力。關於這一點,各位女性讀者可能會更深諳其中緣由。
這些嚐到甜頭的國外小眾品牌一開始可能不明白為什麼,但經過至多一兩年的觀察,幾乎都會萌生去中國試試水的想法。
中國市場對國際品牌來說,仍然炙手可熱,Alpha 這樣說道。
然而,中國迅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數字媒介生態常常令國際品牌這樣的“局外人”難以跟上步伐。三個月一改版的微信、突然火起來的新興平臺抖音、不斷更新的廣告投放形式……很多遊戲規則又不一樣了。
為滿足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潛在巨大需求,眾多代理商應聲鵲起,一些聲稱瞭解中國的海外代理公司也會給客戶提供諮詢建議服務,但真正難得的,還是 ASAP+ 所做的事情——實實在在地幫國際品牌在中國落地。
總部設於上海的ASAP+,去年正式落子倫敦、悉尼兩個國際辦公室,這讓已經服務全球客戶多年,本就熟悉對方語境及溝通方式的他們,能更直接的在海外與客戶交流,對於東西方思維的轉換,他們駕輕就熟。
“但現在要進入中國市場,其實成本越來越高了。”Alpha 告訴我們, 據此,他們也為國際品牌找到了新的推進策略。
一是由“輕”到“重”。
我們所熟悉的許多國際品牌初入中國時,大多都選擇先找經銷代理,然後入駐百貨公司或鋪設門店。但現在,更多品牌傾向於直營形式,同時委託瞭解中國市場的第三方來提供營銷策略建議及執行。
“對抱著試水心態的品牌而言,從線上電商開始嘗試,顯然是比大面積鋪設線下店鋪更合適的選擇。”Alpha聊道。
與實體店相比,品牌自營電商是一個較“輕”的銷售形式————其建設、運營成本以及靈活性都不會給企業帶來過大負擔。不僅是中國市場的初入者,甚至那些早早入市,擁有可觀門店數量、“穩坐江山”的奢飾品品牌,如今也都十分重視線上渠道的拓展。
通過資料收集和分析,探索出適合自身在中國的發展方式和軌跡,為之後做好較“重”的線下門店提供參照,這是才是國際品牌最需要的。
二是從“點”到“面”。
做電商銷售,品牌需要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以及天貓、京東、甚至眾多垂直領域的電商中做出選擇;而宣傳陣地,又會涉及到社交媒體、行業媒體等網站或 App 在內的紛繁平臺。如何找到最優組合?
“其實也是撒網,只是不像以前撒那麼大的網。”Alpha 說。
ASAP+的建議是先找準幾個“試點”,如果基於市場分析的精準判斷讓先期投入能夠取得理想的ROI,品牌就可以找到最優方向,進行下一步擴張。
今年,他們在為星巴克新上市的星倍醇服務時,就把重心放在了微信平臺,瞄準都市年輕白領群體,通過H5和KOL等電商導流方式,迅速打開了銷量,更讓消費者建立起了對新品牌的良好認知度。
與國際品牌合作,我們常常提到溝通的重要性。而如今看來,在ASAP+漫長的合作生涯裡,通過不斷嘗試、考驗,最後培養出的那種信任,也不失為一種強效的溝通方式。
Geek 式浪漫,
創新的支點在哪裡
在與Alpha的對話中,不難察覺“資料”、“市場分析”等都是被他頻繁提及的詞。
對於大多為文科背景的廣告與營銷人來說,資料其實是個十足的考驗,畢竟感性十足的創意,總是難以想象會與數字所代表的理性融合在一起。
但隨著網際網路、大資料的發展,世界驟然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以往的清晰維度,這個時候,誰先掌握了能夠看得更清楚的透視鏡,對於講求效率的市場來說,就是佔到了先機。
“如果推一個很大的品牌推廣創意,你告訴我,要讓多少人能被打動?你是拍腦袋想出來的,還是說有依可循?你看廣告門上,每天有那麼多案例,但是有多少是可以打動你的?如果把這些做成資料,那我相信肯定有更多的洞察會被拉出來,最後至少能保證40%、50%以上的人會被打動,而不僅僅憑感覺說我知道他是個好的案例,但沒法衡量。”
除資料之外,對技術的認同也深深根植於ASAP+的基因之中。這裡彙集著一群文能玩創意,武能做技術的全方位數字營銷專家,他們為此特地成立了一個叫作“Digital Ventures”(數字化產品)的部門,前瞻地將市場分析、技術產品開發和使用者體驗放在了關鍵位置。
在上個月Adobe悉尼研討會上,這個部門打造的旅行小程式解決方案已經被分享了出來,它將基於微信平臺以及AI技術的應用,解決以往人們出境使用導航、預訂、支付等必要功能時,不得不從各個應用軟體和程式中來回切換的痛點。
通過提供目的地一站式的旅行服務,這個方案將讓眾多熱愛出行的人們真正感受到技術帶來的便利。
相較於許多還在平臺內容和活動上發力的數字營銷代理商,我們有理由相信,ASAP+顯然走得更遠一些。用 Alpha 的話來說,“不論為客戶提供服務,還是和第三方平臺合作,如果我們能兼任那個提供理性依據和技術產品支援的角色,那感性的東西會發揮的更極致。”
現在,如果把一眾廣告和營銷公司放在一起的話,那麼 ASAP+無疑就像一個擁有 Geek 式浪漫的特長生。

全能手
何以玩轉三大領域?
ASAP+不久前釋出了集團的升級戰略,其中一大亮點就是表示將專注在旅遊、零售、和體育三大領域的投入和發力,我們非常好奇這背後有著怎樣的緣由,為何選擇這三個領域?
據Alpha介紹,他也經歷過同時服務來自各個行業客戶的時期,但日積月累,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沒有主線。服務過多不同型別的客戶其實會導致各個團隊難以互通,同時,隨著合作期限變長,客戶也希望代理商對於行業有著足夠深度的瞭解。
於是,ASAP+開始尋找業務主線。
他們瞭解自己的優勢所在,綜合考慮既有的客戶、平臺和IP資源,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前景,管理層很快確定了旅遊、零售、和體育這三大領域的發展方向。
“將重心限定在這三大領域並不代表我們的選擇範圍變窄了,”Alpha表示,“相反,只有做得更垂直、更深入,才會為自己也為品牌找到更多可能性。”
三大領域之間的結合,正是Alpha所說的“可能性”。
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出去境外旅遊仍然離不開“買買買”; 並且,隨著消費進一步升級,越來越多的旅遊者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觀光購物,一些體育專案,如滑雪、馬術、帆船等也被納入他們的旅行計劃。
另一方面,體育與旅遊的場景常有重合,有影響力的體育IP對零售的促進作用也十分顯著,例如世界盃會帶來舉辦國旅遊入境人數的增長,知名球星的聯名款產品總是被搶購一空……
這些現象意味著,旅行熱潮能促進零售消費,體育“IP”可以為品牌增值,而旅遊和體育的結合也將促成新一代的生活方式。這個互補的三角形,便成為 ASAP+運作的聯動策略。
最近,知名汽車品牌阿斯頓馬丁宣佈簽約馬術運動員華天為中國首位品牌摯友,正是 ASAP+及集團旗下體育文化公司akplus在這項聯動上的成果。
說到ASAP+為客戶所“操的心”,似乎已經顛覆了傳統代理商僅對合約和專案負責的“乙方”定位,而變得更像是品牌方市場或策略部的一個分支。
對此,Alpha說:“有時候我們看起來像是‘自找麻煩’,做一些傳統營銷代理商本可以繞過的事情。但現在,我非常慶幸這些客戶把我們當做‘合作伙伴’,而不僅僅是‘代理商’。”
營銷是在花錢,而他們花出去的錢卻轉化為了品牌的銷售增長和價值增值,賺來了錢,也賺來了信任。
也可能正因如此,ASAP+的客戶都很難得的長久,其中星巴克、澳大利亞旅遊局、梵克雅寶、保時捷等國際品牌,都是與他們合作超過5年的老相識。
談到其中最大的變化是什麼,Alpha 表示,甲乙方其實一直是平等的,“不過現在會有更多品牌的高層願意參與進來,一起去聊怎麼在中國把生意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