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之家牽手華潤新龍 發力“店中店”全國圈地模式
日前,作為國內家用醫療器械第一零售商,康復之家在今年首次出現新動作,其正式與華潤新龍形成戰略結對,彼此將通過在渠道鏈、供應鏈上的強大優勢,大幅度提升零售藥店的綜合服務能力,並藉此實現藥、械結合的共振效應,激發出兩者組合勢能,為國內醫藥健康新零售生態圈輸入樣本基因。
康復之家CEO康凱(左)華潤新龍北京醫藥總經理楊世安(右)
挖開藥店的另一座金山
根據資料統計,目前我國藥店總數457000家,相比2017年,僅增加3000家左右,於此同時,2017年,實體藥店總銷售額約為3577億元,但近幾年,行業整體銷售規模基本維持平緩的年增長量。
有業內人士表示,藥店行業已經從行業數量提升開始向集中度提升轉型,這一結構調整期內,市場規模欲想有突破性增速,一方面需要等待政策加持,另一方面,則必須實現自我突破,提高藥店的綜合服務實力,而醫療器械就是被藥店長期遺漏的一座金山。
此前有媒體分析稱,目前大多數實體藥店的器械銷售都存在問題,例如器械產品單一,品類選擇不科學,售後維保困難,店員對器械認知度匱乏,銷售專業性不足等等。這些痛點使得一部分藥店談“械”色變,“越賣不出去,越不敢賣,越不想賣,越賣不動。”某連鎖藥店商品總監認為,“隨著各大型醫療器械企業對零售終端關注度的提升,給藥店的讓利幅度在逐漸增加,加上體驗及售後服務的優勢,醫療器械將會從‘雞肋’變成寶藏,成為藥店未來的一個增長點。”
康復之家CEO康凱表示,隨著行業的結構性轉型,藥店靠售藥便可一勞永逸的日子過去了,提高整體服務能力已經成為必然。康凱認為,藥店的顧客群體對健康需求非常明確,與其他專賣店相比,藥店經營醫療器械具有很大優勢,而過去藥店往往處於“重藥輕械”的狀態,這就導致藥店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喪失了很大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藥品與器械具有天然的關聯度,藥店對器械的疏於管理致使店員關聯銷售能力極低,使得大量的黃金顧客被埋沒或者正在流失。
康凱認為,作為家用醫療器械行業的領頭羊,此次與華潤新龍達成戰略伙伴,將極大整合資源,提高藥店器械零售的動銷能力。第一,合作將通過差異化供給或聯合採買的方式,極大改善藥店品種單一的問題,根據市場需求,科學豐富品類,並不斷優化品種結構;第二,器械與藥品不同,售後服務佔到整個銷售服務的60%,而康復之家自身擁有成熟的售後體系,將為藥店器械銷售後期提供專業級的保障,提升顧客滿意度;第三,康復之家將進一步賦能藥店店員,通過指導方案,使得店員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準確根據顧客需求及產品功能推薦產品,逐步積累經驗,提高成交率,形成良性迴圈,同時學會利用線下互動優勢,培養藥+械的關聯銷售能力。
據瞭解,此次康復之家與華潤新龍合作中,除著力解決藥店器械經營的傳統“三苦”外,還包含器械託管專案,實現從供貨、陳設、售中到售後的全鏈條服務。此前有公開資料顯示,康復之家與嘉事堂櫻花店早年便開展過“店中店”合作,該藥店銷量較合作前提升了50%以上。
打破“修牆”思維,賦能同路夥伴
在國外一些國家,藥、械比重相當,而目前我國醫療器械不到藥品銷售額的1/3。有專家預測,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到來,以及國內健康意識被喚醒,過去人們關注疾病的治療,現在則更關注疾病預防和病後康復,未來國內醫療器械市場會迎來一個爆發期。
據康復之家零售事業部總裁李國濤介紹,康復之家已穩坐家用醫療器械的頭把交椅,目前全國連鎖門店超過100家,覆蓋50多座大中城市,銷售商品種類逾10000種。康復之家除直營門店和加盟門店外,還在同步拓展店中店規模,此次與華潤新龍就是賦能線下藥店,通過店中店的合作方式,實現藥品和器械的協同發展。
有業內人士預測,此次雙方牽手無論從合作內容還是合作規模,都是藥、械界前所未有的互動,必將產生1+1>;;2的效果。對此,康凱表示,藥店是國內藥品銷售的重要終端之一,擁有很強的網點特長和線下體驗優勢,在整個健康行業中具有很大意義,康復之家作為器械領域中的領軍人,在謀求自身發展外,也有義務將專業能力輸出到更寬廣的平臺,賦能行業中同行夥伴,只有互利共贏才能將行業做強做大,才能飽足信心,實現下一步的醫藥健康新零售。
據悉,康復之家經歷長達20年的摸索和實踐,首創國內單病種器械解決方案,在器械經營和顧客服務上大獲成功,先後與飛利浦、羅氏、強生、歐姆龍、DJO等眾多國際品牌商達成互利合作,已形成一條多渠道、多元化的發展通路。
“抱持著‘修自己的牆,讓別人無路可走’理念的人,早晚發現自己的路也被堵死了。”康凱認為,我們的思路永遠不是“修牆”,而是走出去,共享志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