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美的探路下一個繁茂時代
從順德鄉村做塑料瓶蓋的生產合作組起步,50年間,美的由小作坊變身年營收過2000億元的跨國科技集團。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認為,這得益於美的緊緊抓住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機遇。
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去年10月19日表示,感謝國家改革開放,美的集團下一個目標是營收和市值達到5000億元。
打破體制束縛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國內走向國際。民營經濟也逐漸成為中國市場經濟最富活力的重要力量。
50年前,何享健在順德北滘帶領23個村民集資5000元成立生產互助小組,當初只是想解決溫飽問題。如今,美的已成為一個擁有員工十幾萬人、年銷售額高達2000多億的跨國集團。
在此過程中,美的不斷推進企業制度革新,從股份制改革、推行事業部制改革,再到職業經理人合夥人制,美的在持續創新中壯大,從中國走向世界,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
1978年起,改革浪潮在珠三角湧動,國家為鄉鎮企業發展開啟綠燈。1980年,美的自行研製生產出第一臺金屬檯扇,由此進入家電製造業。1981年,“美的”商標正式註冊使用,美的成為第一批以改革開放為契機成立的企業之一。1985年,美的進入空調產業。
利用廣東對外開放的優勢,美的在1988年取得國家機電產品出口基地資格,獲得自營進出口權,當年美的即實現產值1.2億元,成為順德十家超億元的企業之一,其中出口創匯達810萬美元。
進入90年代,企業在舊體制束縛下難以釋放活力,產權改革迫在眉睫。美的向政府明確表達了率先改革的決心。美的由此被廣東省政府定為全省首批8個內部股份制改造企業試點單位之一。
1992年,美的在企業內部發行職工內部股,鼓勵員工購買公司股票,由此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由於改制早,美的成為了中國第一家上市的股份制鄉鎮企業。
1993年,美的電器的股票在深圳證交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粵美的A”。當年,“粵美的”以每股收益1.36元的業績在深交所排名第一。同時,通過上市融資,美的迅速成長,主營業務收入由1992年的4.87億元飛速增長至1996年的25億元,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家電企業之一。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系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美的為優化企業經營,於1997年積極實施事業部制改革,從“生產型企業”轉變為“市場型企業”。以產品為中心推動“管理結構、經營結構、市場結構、區域結構”調整,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供給側改革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美的2007年在越南建立首家海外生產基地。
2010年,美的集團的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躋身“千億企業俱樂部”。然而,在訂單爆棚的情況下,美的卻沒能賺到錢,這引起美的高層的警惕。歷史上,不少知名企業在達到千億之後,會陷入一個長時間的停滯期,繼而慢慢地走向衰落,這就是業內所說的“千億魔咒”。
當原來粗放的經營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後,美的開始尋找新的思路。最終,決定實施去庫存、去產能,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2011年起,美的實施“戰略轉型”。從減員到土地、廠房等固定資產裁撤;從資產負債率高達80%,到自有資金近700億元;從64個產品品類減少一半,到科技投入53億元搭建研發體系……美的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變革,實現了“產值滯長、利潤倍增”的“逆生長”。
方洪波坦言,美的在轉型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思維的轉變。有的人在限定時間內無法轉變,無奈之下只能調整崗位。當時美的僅核心管理層就有三分之一被調整。
2012年美的集團撤銷二級集團,整合總部管理職能,減少管理分級,優化流程制度,提高組織效率,構建了簡單化、敏捷型的高效組織。2013年,美的集團將大家電、小家電、電機、物流四大板塊業務整合,在深交所實現整體上市,提升了協同效應,增強了競爭力。
“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是美的三大戰略主軸。針對低端產能過剩和中高階產品供給不足的市場現狀,美的集團將“產品領先”擺在首要位置,圍繞使用者需求,通過技術創新,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實現了產品附加值的有效提升。
為改變“高投入、低效益”的老路,美的推行“智慧製造+網際網路”改革,優化生產流程,提高運營效率,實現產品成本的下降。2011年,美的銷售收入1300多億元;優化升級後,2015年的銷售收入大致相同,但利潤卻大幅提升,相當於過去的兩年半還多,成為供給側改革的標杆之一。
加速全球化
美的同時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把握中國力量在全球崛起的機遇。2016年,美的集團收購日本東芝白電80.1%股權,獲得東芝品牌40年的全球授權,超過5000項白色家電相關專利,以及東芝白電在日本、中國、東南亞的市場、渠道和製造基地,此外,美的還在巴西、白俄羅斯、埃及、阿根廷、印度等國建立生產基地,實現生產與產品設計本地化。
2016年,美的集團還收購了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德國庫卡集團94.55%的股權以及以色列高創公司大部分股權等,有效推進“智慧家居+智慧製造”的雙智戰略,逐步從一家傳統家電企業向一家集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慧供應鏈(物流)的全球科技集團轉變。
美的集團2017年收入超過2400億元,其中,美的海外銷售額為1040億元,首破千億。美的全球業務涉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8個海外生產基地,海外員工超過35000人,涉及21個國籍,海外業務涉及22種結算貨幣;美的在美國、日本、義大利、德國、印度、新加坡、奧地利、以色列等多個國家設立了全球研發中心,支援由“中國出口”向“本地運營”轉變。
2018年上半年,美的集團營業總收入1437億元,同比增長15.02%;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19.66 %,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美的海外銷售佔公司總銷售將超過50%。
如今,美的在全球已形成包括小天鵝、東芝、Eureka、庫卡、GMCC、威靈等在內的多品牌組合,每年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家庭提供超過4億臺家電產品和服務。
美的有一句話“六十年代用北滘人,七十年代用順德人,八十年代用廣東人,九十年代用中國人,21世紀用全世界人才。”如今來自全球近180個國家和地區的美的員工,將一起續寫新的輝煌。
2018年10月19日,美的釋出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M.IoT,由提供軟體的“美雲智數”公司、庫卡機器人和自身的製造業經驗來支撐,不僅提升自身的製造效率,還可服務社會上的企業。從而把機器人、裝置、產品連線起來,實現C2M柔性化定製,加快推進“智慧製造+智慧家居”的雙智戰略落地。
方洪波表示,科技、使用者、全球化是美的迎接下一個繁茂時代的關鍵所在。目前美的研發工程師已經超過1萬人,2018年美的在研發上的投入達15億美元。“未來五十年美的將成為一家真正以使用者為中心、以科技為驅動力的全球化企業。”
責編:彭海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映象。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絡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