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慧停車做的還不錯,跑出了“深圳模式”
本文轉載自智慧交通網,作者鄭雷克,原標題《深圳交警:探索智慧停車的深圳模式 》。億歐智慧城市對文章進行二次編輯,供讀者參考。
11月9日,由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指導,中國智慧交通協會主辦的2018’第十三屆中國智慧交通年會“技術沙龍:路側停車管理”上,深圳市公安交警局停車場地管理科鄭雷克科長髮表《探索智慧停車的深圳模式》的主旨演講,本文為現場演講錄音整理,未經演講者本人稽核。
鄭科長:大家好!我是深圳交警局停車場管理科鄭雷克,很榮幸來分享下深圳路側停車管理工作經驗。在深圳,路側停車管理由交警和交委共同管理。
深圳市停車難現狀
首先,深圳面積不大,1996平方公里,不到2000平方公里,在2013年限號以後,機動車保有量在330萬輛的基礎上緩慢增長。深圳每公里車輛密度是510輛,為全國第一。
停車場數量增長,2008年到2018年,增長了2.6倍。深圳交警作為停車場的准入主管部門,統計到的備案經營性停車場5360個,規劃停車位142萬個。2016年底,深圳發改委對非經營性停車場做了調查,機關、事業單位大概有70萬個停車位,臨時停車泊位有3.1萬個,這3.1萬個泊位由交委進行管理。
智慧停車應用探索
介紹一下深圳在智慧停車方面的應用。早在2003年深圳市智慧停車試點工作就開展了,當時在地王大廈書城地區試點停車誘導,一共有18組LED屏,覆蓋了2400多個車位,2006-2011年期間又增加了58組LED屏,覆蓋了1.4萬個車位,試水動靜態交通管理一體化。
1、資料採集
智慧停車避不開基礎資料採集,沒有資料,平臺、演算法再好都沒用。 深圳交警平臺很早就注重資料採集,從2009年開始就要求經營性停車場在出入口安裝車牌識別系統,並將資料傳回給交警部門 。但是採用的傳輸模式走了很多彎路: 2009年開始,選擇3G傳輸模式 ,資訊經常會丟失,圖片也沒辦法上傳。 2014年換了一種模式,政府投資建設,採用光纖點對點模式傳輸給公安網 ,直接把光纖布到閘口。這個模式也有問題:一是施工時間太長,二是圖片識別率不高,同時出現了故障很難排除,不能確定是道閘問題還是線路傳輸問題。還有假資料問題,之前刑偵部門發現了一個假資料包,幾個停車場都在傳這個資料包。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對市場進行教育、培育,現在每天有3300萬條資料,同時逐漸地進行傳輸模式的轉換,開始通過網際網路形式進行轉換,直接從網際網路平臺商調取資料,調取資料會有一個標準,不管哪家運營商或者地產商,或者物業公司,只要符合標準,都可以按照標準傳輸資料。傳輸資訊包括場內總車位數、剩餘數、座標、停車場收費標準和計費等資訊。
2、政企合作
與政企合作方面,2014年10月深圳交警和停車百事通公司做了試驗,當時該公司管理52家停車場,傳輸模式是光纖,準確度不是特別高。 現在和高德、百度合作,交換資料, 他們的使用者在導航的時候可以查詢到某停車場空餘車位數。資料應用方面,也和企業不斷地進行交流。
深圳發改委計劃在深圳市要搭建“停車一張圖”,交警是主要的資料來源。“停車一張圖”包括經營性停車場的路外停車資訊、路側停車(宜停車)、共享單車、公交場站、客運場站、貨運場站、公交、碼頭等停車場站動靜態資訊,為群眾提供更多便利。
3、無感支付
無感支付不是為了政府收費而實施的,主要希望打通不同的無感支付平臺。 現在的停車資訊平臺都是分散,且互為溝壑,銀聯以及民生等銀行也在做平臺的支付渠道打通工作。 交警來推動平臺互動,主要目的是從治安管理以及資訊傳輸的角度出發,一是資訊互通,車主不用每個平臺都註冊,就可實現互通,其次是推動無感支付的落地。在交通管理的角度出發,無感支付可以打擊套牌車,被套牌了怎麼辦?車牌識別錯誤、黃藍牌識別不清楚、臨時車牌識別不清楚等等情況出現後怎麼辦?只要把資料發給交警,在深圳交警星級使用者平臺就可以處理完,包括車主年檢、駕駛證換證,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資訊傳輸、處理。1月16日,由深圳交警、深圳市銀行業協會、深圳銀聯聯合主辦的“深圳交警星級使用者平臺上線銀聯無感支付暨新增高速公路ETC權益發佈會”在深圳市交警局三樓會議廳舉辦,以後國內所有銀行發行的銀聯信用卡及部分銀聯借記卡使用者都可在深圳交警星級使用者平臺上開通銀聯無感支付功能,體驗無感停車、無感洗車、無感加油等便捷功能。
4、警務實戰
警務實戰方面,深圳交警現在正在打造“動靜態一體化”打擊機制, 以前的車輛軌跡只是動態的道路軌跡,現在能夠獲取點到點+道路上的全部軌跡,基於這些資料的應用包括精準布控,以前是公路卡口布控,只能等布控車輛通過卡口產生預警,除非提前布警,攔停的成功率不高,而現在可以實現停車場內打擊違法 ,車輛進入停車場我們就可以進入停車場抓捕。這套打擊機制也可打擊套牌車,聯網停車場出現同一個號牌,系統自動預警,2018年12月底可以正式上線。
配套設施和制度
1、違停處罰力度大
剛才北京靜態交通公司穆總提到路側停車執法不嚴是大問題,深圳此前也一樣。 但現在深圳,違停現象很少,因為違法成本很高,而且執法區域基本上是全覆蓋,大部分城市違停罰款是200元,深圳違停的最高罰款是2000元。 深圳違停罰款分不同檔次,普通道路違停罰款200元,繁忙道路違停罰款500元,且多是自動抓拍系統,不一定需要人工採集資訊,如果車輛停在人行橫道或者黃方格位置上,違停罰款為1000元,車輛在小區門口堵塞通道造成擁堵的處罰是2000元。今年以來,到現在統計總共處罰285萬宗。違停處罰,我們不會一刀切,一些老舊小區晚上不查違停,一般醫院有臨時停車需求也不會處罰。
2、停車場內秩序管理
場內秩序管理。原來交警不只管理路上的交通秩序,停車場是由物業管理,所以經常會出現停車堵著出入口,發生打架鬥毆, 現在停車場的交通管理也納入交警管理範疇 ,比如說一車佔兩位、佔消防通道等,交警接到舉報都會到現場處罰,微博舉報、有獎舉報都可以,每年深圳發放的舉報獎金,去年有大約300萬,但不只是違法停車舉報。深圳規定了停車場主體責任,如果該單位停車場裡出現七種情況:安全設施缺失、改變設計方案等等造成了停車場內引起安全隱患引發了交通事故,同樣可追究停車場管理單位的責任。作為日常安全隱患排查的一種,排查的依據是《深圳市經營性停車場設施管理暫行辦法》,現在做了一次修訂,要把“暫行”兩個字去掉。《暫行辦法》主要是通過在新的國標基礎上和行業做溝通,把不合時宜的規定做了優化和修正。
3、路內停車管理情況
在深圳,路內停車管理由深圳負責的,路內停車設施規劃的時會徵求交警的意見,目前路內管理有3.1萬個車位,原特區內1.2萬個車位,原特區外有1.9萬個車位。深圳交委成立了一個事業編制單位,為道路交通管理執行中心,由該中心對所有的泊位進行管理和收費,採取收支兩條線,費用直接進入財政。在監管方面,交警授權給道路交通中心來進行違停查處,查處包括幾個行為:通過地磁技術發現車輛停車不規範時上門查處, 交警會委託給中心來管理一個路段的停車 ,比如說A路段11月全部委託給道交中心來管理,交警不再來重複執法。而且,道交中心使用的是交警罰單,PDA裝置和交警聯網,現場拍照取證後,會把資訊傳輸給交警部門,交警部門在後臺確認之後會進行處罰決定,道交中心貼的違停告知書也是交警提供的。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路側停車管理管住了,因為道交中心的工作人員不像交警有那麼多職責,交警除了違停處罰以外還有事故處理、交通排堵、交通保障等警衛任務,道交中心比較專業,只做一項工作,所以反應速度很快,像我家樓下,如果有違停車輛,最多15分鐘,保證有人上去貼單。
4、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上深圳有先天優勢,早期就制定了停車場規劃建設和停車場條例,在條例裡給了交警行政審批權,並且基於審批權的情況配套制定了一些其他的管理辦法和標準,方便開展停車場資料傳輸工作。交警參與了很多標準制定,最主要的包括停車誘導技術規範、停車場/庫停車號牌識別的技術要求,以及停車立體場庫管理辦法等。該辦法主要是解決停車立體場庫建設時的職責不清,各部門分頭管理問題,建的時候沒人管,找誰都不批,一開工各部門都來了,現在深圳對此做了明確規定,也會很快公佈。還有是無感支付,本週我們討論了深圳市停車無感支付的技術標準。在後期停車規劃方面,由市發改牽頭,交警等部門一起參與編制了2018-2020年深圳城市停車設施工程規劃,規劃 “百千萬工程”,即配建一百個公共停車場,改造一千個小區,增加一萬個車位,現在發改在逐步推動這項工作。制定統一的智慧停車雲平臺技術標準,發改希望做一個大的停車雲平臺,現在正在制定技術標準,可能會包含之前制定的一些停車資料標準。
5、電動車充電設施配套情況
最後是充電問題,現在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很迅速。目前,深圳交警承擔了一部分充電樁建設推廣工作,因為停車場建設的行政審批由交警負責,深圳的停車場現在基本是按照10%的比例來配建充電設施的,但實際上經常會出現車找不到樁,樁找不到車,誰也找不到對方的情況。各個充電樁的廠商都有自己的平臺,我們下一步想把充電樁資訊平臺進行整合,讓車主能夠精準的找到充電樁,就像現在燃油車找加油站一樣,對下一步新能源汽車行業有更好的幫助和發展。
我的介紹就這麼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