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前設計應考慮的四大要素!
文/鄭新 一件精美的設計作品,毫無疑問,是設計師智慧與靈感的結晶,但是從“設計作品”變成“印刷產品”,此間有相當大的距離。這時不僅僅需要藝術設計的功底,也需要考慮和掌握相關的印刷工藝問題,並體現到具體的設計中去,才能完成從“作品”到“產品”的完美蛻變。

在設計時,到底應該注意哪些印刷工藝問題呢?


使用CMYK的印刷色標(色卡)來控制作品的顏色,現在大多數印刷平面設計都使用電腦進行設計和製作。電腦的顯示器呈色出R(紅)、G(綠)、B(藍)色光三原色以色光加色法呈色,色域較大;而印刷呈色是由C(青)、M(品)、Y(黃)三原色和K(黑色)四種色料以色料減色法呈色,色域較小。

電腦呈色與印刷呈色原理不同、色域不同。印刷類平面設計製作的最終輸出目標是進行C、M、Y、K四色印刷,所以設計師應在設計製作過程中以印刷色標來定義、調整和控制顏色,唯有如此,作品的顏色外觀才會有保證。

在具體操作上,如果是彩色連續調影象(如從電腦中調出的圖片等)如何保證其顏色的還原呢?
①掃描色彩校正和層次的優化調整後輸入電腦,由RGB包模式轉換到CMYK色模式,這是個分色過程,其分色引數要符合印刷系統的裝置特徵,直接採用印刷的分色引數進行分色的檔案可以用於輸出。

②在CMYK色空間中,對影象中的一些關鍵色(如膚色、藍天等)的CMYK值進行修正,以保證印刷時的色彩再現。當然在進行關鍵色調整時不能以螢幕色為準,應以印刷色標冊上相應色為準,最好是記住常用關鍵色的C、M、Y、K顏色值,並把影象中的相應色調整到這個顏色值附近。要準確校正關鍵色,最好不斷記錄熟悉所看到的常用顏色及它們的CMYK顏色值。


出血指的是對於影象邊緣有正好與紙的邊緣重合的版面,在印刷設計時應超出裁切邊緣3mm,以作印後裁切誤差之用。所以當作品邊緣與承印材料邊緣重合時,應給設計文稿留出約3mm的出血位,在印刷原稿中加上出血位,並繪出出血線。如果不做這樣的出血處理,印成品上可能會在紙的邊緣與印刷影象邊緣之間留下白邊。


在印刷類平面設計中,解析度的設定必須根據設計和印刷工藝的要求,特別是印刷所用的承印材料(多為紙張)等多種因素來確定,並不是任何圖片都一定要調到最高解析度。如報紙印刷的網線比精美畫冊要低,它們對影象檔案的解析度的要求也不一樣。如果將用新聞紙印刷的報紙上的圖片解析度調至與用銅版紙印刷的畫冊相同的解析度,不僅毫無意義,反而導致印刷糊版。印刷類電腦平面設計中對不同物件的解析度的設定如下:

①一般新聞紙、膠版紙印刷的彩色或黑白報紙印刷網線為60-100線,設計解析度在120-200dpi。
②一般採用膠版紙、畫報紙、銅版紙、卡紙、白板印刷的彩色圖片,如書封、畫報、產品廣告等,印刷網線達150線,設計解析度為300dpi。

③高檔書籍、精美畫冊、高檔廣告印刷品,採用高檔銅版紙印刷,印刷網線可達175線以上,設計解析度為350dpi。
④精品珍品圖書或特殊有價證卷等,設計解析度可用400dpi。


印刷平面設計的尺寸,特別是偏大偏小及異形印刷品的尺寸,在印刷工藝上受到種種客觀因素的限制。

①製版因素:目前各輸出中心、印刷廠輸出的對開製版面積多在710mm×510mm-720mm×540mm,最大的全開製版尺寸也只在1180mm×720mm以內,超大計算機直接制版系統輸出版材幅面只有2383mm×1262mm。

在設計大幅面廣告、彩色圖片時,應考慮到承印廠的製版因素來擇定尺寸,若遇有超大幅面,可採取分割畫面,分開製版、印刷,最後再拼貼完整的方法,但這樣做的技術難度大、工藝要求高,費用也很高。 相對而言,小幅面的印刷品不存在什麼限制。

②印刷因素印刷機對於紙張及印版大小都有一定的限制,平版膠印機常用的PS版部是統一規格,膠印機的噴口一般須留8-10mm左右。

總之,設計師應考慮到選擇最合適上機的印刷幅面尺寸,並留足咬口、切口、出血、拼縫、套準規線、拖稍線等必備工藝尺寸,綜合擇定成品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