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斯:獲得奧運帆船金牌的科學家
我怕不能衛冕帆船冠軍,索性退役。
一想到科學家,我們腦海裡自然會浮現出髮型凌亂、帶著玻璃酒瓶底一樣的眼鏡、穿著邋遢、不修邊幅、弱不禁風的“書生”形象。其實,那些平日裡穿梭於實驗室和教室的科學家可並不是都如我們想象那樣“頭腦發達、四肢簡單”,在科學界並不缺乏運動型人才,布里頓 ·錢斯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科學家同樣可以是運動達人。
1931年,布里頓 ·錢斯出生在美國,從小他就聰明伶俐,喜歡閱讀各方面的書籍。都說跨行如隔山,而錢斯似乎對眼前的一座座大山毫不在意,他一直被稱為全能型科學家,這不單單是他先後於1940年和1943年分別獲得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劍橋大學生物學和生理學博士,更重要的是,他還在化學、電子、生物化學、生理物理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布里頓·錢斯(網路圖)
在發明創新方面,錢斯從小就展現了驚人的發明天賦,並取得了非凡成就。從十九歲獲得第一個專利開始,他的發明靈感便一發不可收拾。他發明了雷達系統中的多個零件,為二戰期間的雷達研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戰火的硝煙漸漸消散,錢斯似乎覺得機械的領域已經不能滿足他,於是他回到了老本行生物學當中,併成功發現了線粒體氧化磷酸化的調節機制,這兩大完全不搭調的科研貢獻加深了人們對錢斯這名全能型科學家的敬仰。
布里頓·錢斯(網路圖)
科學上取得偉大成就在錢斯看來似乎只是小菜一碟。在繁忙的科研工作期間,錢斯不但沒有像其他敬業的科學工作者那樣,一心撲在實驗室裡,反倒是投身了體育界。在1952年,經過短短几個月的訓練,39歲的錢斯就勇敢地走進了赫爾辛基奧運會,並和同伴一起獲得了帆船比賽的金牌!千萬不要以為,錢斯進行體育運動就會顧此失彼,荒廢了科研。在他進行帆船訓練期間,他的科學研究一直沒有落下,同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以至於當時的科學家朋友開玩笑的說:“錢斯是抽空去奧運會拿了個金牌,並沒有耽誤任何科研工作。”
錢斯本人對這枚奧運金牌也非常得意,他把金牌擺放在家中明顯位置。錢斯拿到的這枚金牌可不是僥倖,這可是他和同伴齊心協力,從其他62個國家隊選手手裡搶來的金牌,每當朋友向他提起這枚金牌,錢斯臉上就會露出得意洋洋的表情。
在獲得奧運金牌之後,很多人都認為錢斯會就此投身船帆運動,在知名運動員的道路上走下去。卻不想,錢斯一個回馬槍,再次殺回科學界,繼續重新整理他的科研新紀錄。處於對帆船運動的熱愛,他再次“抽空”發明了一種裝置,用於檢測運動員肌肉的化學變化以提高他們的運動成績。
活到老,學到老。錢斯用他的實際行動來詮釋這句話。在他75歲高齡的時候,依然用他獨有的“個人魅力”開創了一門全新的學科:生物醫學光子學。錢斯一輩子投身科學技術,碩果累累,完全配得上科學巨匠這個名號,只可惜,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他的榮譽榜上少了個諾貝爾獎。1955年,錢斯曾經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提名,最終未能獲得,但這並不能減少人們對錢斯的敬仰,因為錢斯所獲得的成就早已超越諾貝爾獎本身了。
作者:愛睏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