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線城市回安徽農村,80後的她找到了想要的生活
天下網商記/徐藝婷
往安慶市新頁村走一遭,你會發現,黃髮垂髫,無人不識趙寅霞。再聊上四五個人,你就能勾勒出趙寅霞的大體性子:三分像那王熙鳳,大笑不羈,“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七分似那史湘雲,熱情豪爽,“有事兒您說話”。
待見真人,你會發現,村民的描述一點兒不假:這真是個讓人一見如故的妙人。 “妙”不在面上,而在裡子,在她做的事兒上。
安慶市新頁村農村淘寶服務站
作為農村淘寶的小二,趙寅霞的日常據點就在新頁村口的村淘站。站點不大,二十平米見方。每天,快遞員會送來大大小小數十個包裹。她一件件地整理,一個個地通知。遇上大件的,就騎個電三輪,一家家地送去。
兩年下來,家家戶戶的情況,她摸得比村委書記還門兒清。
做村淘小二,說是機緣巧合,其實也是趙寅霞反覆追尋所得。
為了女兒,回老家!
起先,趙寅霞是在村裡;後來進了城;再後來又回了村。回村並不是因為她在廣州幹不下去,而是打心眼裡地想家。想家也不是想別的,就是想女兒。
這顯然是一樁不得不提的往事。
和村裡大多數人一樣,女兒一出生,在外打工的這對小夫妻,便將孩子交給了家中的老人。及至女兒五歲,趙寅霞覺出了不對——娃兒不認她。也不是不認她,主要見得少,認不得她。逢年過節回家一趟,女兒躲在奶奶身後,眯縫起了眼睛。那小眼神,像是在瞧一個陌生人。
這傷透了趙寅霞的心。再回廣州,每每北望,都很悽然。念一個地方,是念一個地方的人。上已無母親,下若再無女兒的情分,那真成了搖搖欲墜的風箏,不知奮鬥為何。
獲村淘營銷獎的趙寅霞
這是情感豐沛的趙寅霞無法接受的。
不出一個月,她做了決定,辭職返鄉。
辭職也不是馬上辭,畢竟貼近村裡的好工作,找到的難度係數不亞於一個不會喝酒的人,裝進去了一斤高度白酒還沒事兒。
等到2016年,趙寅霞偶然間在網上看到了農村淘寶招小二。她一拍大腿,念著返鄉這事兒終於可以成了。
暑氣將盡時,她回到了新頁。
被喊“騙子”?掰回來
村淘小二的要求嚴格,先是培訓,再是得教老鄉們下載淘寶App,學會上網購物。
早幾年,新頁村裡,騙子橫行。常有人拿著三流的產品,舌燦蓮花,賣出一流的價格。遇見多了,村民也怕。儘管趙寅霞是村裡的媳婦,不是生人,但畢竟一直在城裡,誰也不敢全然信她;還有人斷言,這姑娘就是回來騙錢的。
趙寅霞性子烈,受不了橫眉冷對,晚上悶在被裡想著:不幹了吧。得虧一起參加村淘小二培訓的班長和同學相勸,她堅持了下來。心一橫,想著咋的也得把名聲掙回來。
等村淘新頁站開張,村民們確認了,這個趙寅霞不是騙子,是來幫忙解決痛點的。
因交通不便,百年來,村民購物一直是這樣的模式:走上五六公里,去鎮上;鎮上沒有的,坐一小時的車,去縣城。縣城再沒有的,託在外打拼的人帶回來。
新頁和外界隔了有幾重山,就隔了有幾重的生活。
趙寅霞一拳將這幾重的隔膜打破了。村民們發現,只要在淘寶上輕輕一點,山外琳琅滿目的產品,不出幾天就被送到了這個小站。
村民在村淘服務站
慢慢的,趙寅霞融入了新頁村,甚至比每一個同齡的本村人,都融入得更深。
東邊王伯要買十幾噸化肥,來站裡找趙寅霞幫忙下單;西邊李叔家裡缺了個鍋蓋,得補個新的,來找她挑選合適的樣式。
不僅是購物。南邊趙嬸的新手機打不出電話了,以為壞了。大半夜急急忙忙地來找趙寅霞看看。原來,只是沒電了。
遇見這樣的烏龍事情,趙寅霞也不惱,只是咯咯的笑。對熱心腸的人來說,被信任,比啥都好。
自小,趙寅霞的娘就叫她“霞娃”。如今,人人都喊起了她的乳名“霞娃”。在年輕人外出、中間層缺失的農村,趙寅霞似乎成了全村老人的孩子。
趙寅霞免費幫村裡的孩子理髮
守著村子,找幸福
趙寅霞和村淘站,也讓那些因不善言辭而溝通甚少的子女,多了一種和家人聯絡的方式。
有人在一年四季裡,都不忘給母親寄一雙當季的鞋子,託趙寅霞給送到家裡。而在之前,家族的人聊起那小夥子,都還嫌不懂事,跟家裡聯絡太少。
每一份心意,給父母,也給孩子。
過年加班費高,今年,一對夫妻準備守在工作崗位。為了彌補歉疚,他們寄了糖果、糕點,寄了玩具、營養品。
當趙寅霞將這幾大箱子的禮物送達時,孩子們歡欣雀躍,老母親看到這場面,卻在一旁抹起了眼淚。她知道小夫妻倆的想法,也心疼他們。趙寅霞沒說話,跟著流淚。
去村民家送貨的三輪車
趙寅霞現在三十五歲了,既不在辦公樓裡,也不在流水線上,這有些出乎曾經的她的預料,卻正契合此時的她的想法。
前幾天,上二年級的女兒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家》。開篇這樣寫道:我有個一個好媽媽,也有一個好爸爸,我有一個好的家。
很簡單的一句話,卻戳得趙寅霞的心窩暖暖的。她百分百確定,如果自己沒有回鄉,女兒是絕對寫不出這樣的句子。單是為了這,心情就如明月清風一般的敞亮。
村淘像是一根線,牽起了她和女兒。她也像是一根線,牽起了在外的中堅輩和家中的留守者,牽起了山裡的人和外面的網。
她對“幸福”有自己的定義。2019年,她想好了,在代購和代送之外,更重要的是代賣——把鄉親們的農產品通過農村淘寶賣出去,必須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