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財報:阿里雲年營收 213.6 億,八成科技公司在用
1 月 30 日晚間,阿里巴巴公佈 2019 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宣佈單季收入過千億,支付寶及其附屬公司的全球年度活躍使用者超過 10 億…近 50% 中國上市公司,80% 中國科技公司從阿里雲獲得大計算能力。
2018 自然年,阿里雲營收規模達到 213.6 億元,4 年間增長約 20 倍。據悉,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 111.7 億元。

根據 Gartner 調查,2018 年全球公有云市場整體增長為 21.4%,以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 和阿里云為首的全球雲端計算“3A”陣營佔據超七成市場份額。根據 IDC 資料,在中國市場上,阿里雲市場份額相當於第 2 到 9 名的總和。在全球市場,阿里雲已超過 Google 和 IBM 的雲業務。
雲端計算一直是阿里的長期戰略。過去 10 年間,阿里巴巴對阿里雲累計投入超過 430 億人民幣。阿里雲智慧總裁張建鋒表示,阿里雲對雲的戰略方向充滿信心,已經為未來十年做好準備。
兩個月前,阿里巴巴宣佈將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慧事業群,整合全集團技術團隊,將集團中臺和達摩院的技術力量與阿里雲全面結合,目標是構建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全社會基於雲端計算的智慧化基礎設施。
彼時,筆者曾就升級一事諮詢過業內專家。顯然,雲端計算已經進入轉型關鍵節點,整個行業很可能進入大洗牌階段,傳統獲客方式無法創造更多盈利。作為一項業務,企業勢必要計算回報。營收、市場份額和技術優勢都是雲廠商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要想增加營收並獲得更大市場份額,雲廠商必須思考自己的技術優勢,將其與雲業務進行整合。
轉型之後,阿里雲的技術和平臺優勢十分明顯,僅過去一個季度,阿里雲就推出了 678 種產品和功能,主要集中在資料智慧、AI 應用和企業解決方案相關方面。
據統計,目前 40% 的中國 500 強企業、近一半中國上市公司、80% 中國科技類公司在使用阿里雲,其資料中心也在全球範圍內增長,阿里雲希望與數百萬開發者共同定義的雲端計算未來慢慢變得清晰。
附阿里巴巴 2019 財年 Q3 財報(圖源:阿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