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碎片化時代建造系統化認知

©文章由「更好時代」原創釋出,保留所有權,全網違反相關法律的抄襲行為將受到更好時代專業法律團隊相應的嚴重法律追責。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碎片化這個詞語在我們的視野中漸漸地高頻出現了起來,很多人都認為是移動網際網路造成了資訊碎片化,但其實碎片化一直存在,不單單是由於移動互聯出現而變得隨處可見。
將一定的資訊通過歸類、索引整理出來的資訊或檔案是系統化,而如果將大量、龐雜的資訊隨意疊放,並將它們攪亂,這就是碎片化,碎片化並不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專利,而是組織資訊的形式。
碎片化典型的載體是資訊流,資訊流形式的新聞資訊沒有終點,這和以傳統報紙為新聞媒介的資訊傳播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一份報紙,無論它的資訊多麼豐富,也是有限的資訊,只要閱讀完畢完了就到達了終點,沒有一個人會閱讀同樣一張報紙兩次甚至更多。
而在資訊流主宰的新聞資訊應用中則恰恰相反,資訊流就像一股水流,只有起點,而沒有盡頭,只要你想繼續看,那麼機器演算法就會一篇篇為你推薦相似型別或者關聯時間的資訊,不知不覺間,可能已經閱讀了十幾份的報紙的資訊體量而渾然不自知。
當資訊接收量成倍增加,尤其是資訊之間的關聯並不是很大,就會造成一種割裂的「碎片」感覺,資訊不是碎片,如果將這所有的資訊歸類,那麼他們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化資訊庫,而不可能是一堆被打亂的拼圖亂作一團,但我們大腦則會認為被攪碎的資訊呈現方式是碎片樣式的。
所以是我們大腦主觀認知的碎片化,碎片化的是我們的主觀認知而不是客觀存在,碎片化對於我們來說百害而無一利,所我們要尋找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本質出發,拯救我們大腦的認知系統。
既然我們主觀認為資訊流是碎片資訊,那麼就應該儘量遠離他們,因為我們大部分人不能快速將資訊分門別類,這需要極高的智商和專注力,所以離開他們是最好的辦法,約束自己使用資訊流應用的時間和次數,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這些閱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將這些節省出來的時間通過閱讀系統化資訊來代替閱讀「碎片化」資訊,可以讓碎片感離你而去,而且這對你將會更加有益,當超過閱讀時間之後,就開啟一本紙質書或者電子書APP,進行系統化的深度閱讀,閱讀內容的同時也在提升自己的認知系統化。
另外一個影響我們認知碎片化的是智慧手機的通知推送系統,它們每天不勝其煩地進行一條條的推送,彷彿像領導的簡訊一樣重要,但其實毫無疑問100%的推送都是不重要和不緊急的資訊,所以我們針對它們的策略應該是拿出十幾分鐘的時間統一閱讀,不佔用系統化的時間,這樣既能節約時間,也不會打破系統化時間分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