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原型設計防坑乾貨
春節過完了,今天正式開工,年前因為趕專案,空不出來時間寫文章,剛好在年會總結的時候,研發和測試提出了一個問題,關於產品輸出質量,今天在這裡好好談談這件事。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產品輸出包含的內容,每個公司環境不同流程不同,產品輸出的內容也不同,在這裡談談我日常輸出的文件。包含三個部分:一.原型,二.腦圖,三.效果圖的稽核。在這裡,我們沒有PRD文件,採用敏捷開發的方式加上是外包團隊,如果用PRD的話會嚴重影響效率,所以只是在原型上面進行標註。關於這三個內容,我著重講的內容是原型圖,腦圖只是故事的梗概,原型才是完整的故事,而效果圖也是脫胎於原型圖。
原型的完善到底有多重要,可以說解決好原型問題,能夠讓產品不再疲於奔命,如果原型沒有做好,那產品的大部分時間都會被打亂,不是這個來問你問題,就是那個來問你問題,從早上到公司開始,到6點下班,你會發現基本上一天什麼也沒做,都去解決問題了,然後晚上再繼續加班才能做到自己的事情。
那麼,如何才能從原型著手優化好自己的時間呢,從以下六個方面講。

一、整體及流程
1.目標分析

專案目標分析
搞清楚這些內容,是為了讓我們設計思路更清晰,原型不僅僅是單純的頁面,而是體現整個思想的東西,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到專案的來龍去脈。
2.整體分析

整體分析
在這一點上就比較考驗產品人的個人能力了,個人經驗及專業程度。
3.使用者角色(許可權)

使用者角色(許可權)
這一塊內容是相當重要的,任何一個專案都會涉及到至少一個角色,但是角色不僅僅是註冊登入,還包含整個流程流轉、閉環,在我以往稽核同事原型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在角色這個板塊上出現的問題比較多,很容易遺漏,沒有形成閉環。舉個栗子:關於普通會員升級成vip會員,這個vip是終身還是有時效性,如果有時效性,那麼時效是多久?在到期之前要不要給使用者提醒?怎麼提醒?通過軟體內還是簡訊等方式?如果角色之間有關聯關係繫結,比如涉及到三級分銷等利益點,如果沒有續費導致恢復成普通會員,那麼那一條關係鏈的關係怎麼處理,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會衍生出來,所以其實我們在接到需求的時候,就應該先明確整個專案中包含哪些角色,這些角色分別對應的許可權是什麼,怎麼流轉關係,怎麼閉環,甚至在設計每一個功能模組的時候,都需要考慮到這個功能涉及到哪些角色。
4.賬號體系

賬號體系
這塊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一些,基本上原型設計的開始就是註冊登入,基本上現在常用的登入註冊,都是用手機號+密碼或者手機號+驗證碼,再加上第三方登入。需要注意的點就是賬號同步問題,比如說公眾平臺和APP的賬號同步,因為公眾平臺本身自帶登入,微信的openID,關聯到APP的賬號上。還有本身有系統的,關聯到新系統上面,涉及到資料遷移問題。
5.流程

流程
流程這一塊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到,基本上在整理需求的時候,就會同步把核心流程整理出來,當然那個時候沒辦法整理的那麼詳細,一些細節的流程在那個階段是不會整理的,所以就留到了原型圖階段。在我以前剛剛入行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逆向流程和閉環問題,很多時候做完了只有正向流程,經過開發的反覆回懟,才開始重視起來,如果缺少這些東西,確實會給研發造成很大的困擾和降低效率。舉個最簡單的栗子:購物車,如果購物車裡面沒有商品怎麼辦,有沒有空白頁面,空白頁面有沒有引導語或者引導按鈕,跳轉到哪裡?購物車裡面如果有商品,如果商品下架了或者告罄了,怎麼顯示?怎麼提示?
二、內容、狀態、顯示
1.資料獲取

資料獲取
這個裡面,從哪裡獲取資料應該也是一個比較容易忽略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們在設計原型時,往往會忽略其他埠,比如在設計前端時,這裡應該顯示什麼,那裡應該顯示什麼,我們都能考慮的很周全,但是缺忽略了資料的來源,到底是使用者上傳?系統生成?程式碼寫死?還是後臺配置?
2.快取

快取
快取這一塊,如果是作為非技術出生的產品經理,可能考慮的會比較少,但是這一塊是比較影響使用者體驗的,特別是在使用者首次載入的時候,如果換作是你,開啟一個網頁半天刷不出來,估計也就直接關掉了。
3.狀態

裝填
核心!核心!核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整個軟體中,只要涉及到使用者操作的地方,基本上都有狀態這麼一項,所以在設計原型的時候,需要把各種情況考慮進去,也就是前面整體裡面所說的逆向流程和閉環。
4.顯示

邊界值
這塊對於使用者來講是使用者體驗方面,但是對於開發來說是比較重要的,一般開發不會太考慮到使用者體驗問題,就只是出一個輸入框,也不做任何限制,所以我們在原型裡面涉及到一些邊界值,或者顯示的地方,需要給出明確的標註,怎麼來處理這些異常的狀態。
5.內容異常

內容異常
該內容同屬使用者體驗範疇,上面是列舉幾個栗子,當然可能還有一些情況,大家可以自行補充。
三、反饋和通知
1.通知

通知
通知這一塊,我把它歸屬於產品運營方向,好的使用者反饋和通知,同時兼具增加使用者粘性和促活的能力。但是這一塊需要把握一個度,省的推送的讓使用者厭煩導致解除安裝你的產品。
2.介面的反饋提示

介面的反饋提示
這一塊屬於使用者體驗,當用戶在進行了每一步操作之後都應當給使用者適當的反饋,這讓使用者覺得他做的事情是有結果的,而不是不用功,在這裡我就要吐槽一下成都剛出來的二維碼乘車乘地鐵的APP“天府通”,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公交和地鐵的搭乘,我一般上班路上習慣性帶上耳機聽播客,每次掃碼之後機器的提示聲音很小,同時如果人多很難注意到掃描器的閃爍,有時候必須要在那裡等一下才能明確知道是否掃碼成功,如果給軟體增加一個震動反饋,如果掃描成功,手機震動,這樣應該會更順暢一些吧?
3.使用者主動反饋

使用者主動反饋
相信基本上每個軟體都會有這麼一個功能,所以這一塊就不細講,主要要考慮的點是,使用者反饋之後,平臺怎麼再給使用者迴應?在後臺收到使用者反饋後,怎麼迴應使用者,這一點是需要考慮的。
四、特殊場景的考慮
1.裝置

裝置
現在大家對於手機版本,解析度,橫豎屏這些都已經很熟悉了,在切圖和開發那邊就可以基本解決問題,主要的是在於後面跟其他硬體的互動需要考慮是否有這一層關聯。
2.異常操作

異常操作
如果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產品,迭代了很多次,應該在後臺有一個異常提醒的功能,如果是電商的需要特別注意一些羊毛黨,在一些關鍵點,需要做一些限制。
3.中斷情況

中斷情況
這個應該是每個軟體都無法避免遇到的情況,特別是在一些使用者正在操作的情況下,遇到上述的情況系統應該怎麼來處理,這個要預備好方案。
4.網路狀態

網路狀態
這個跟上面中斷情況類似,只是特指網路情況,現代人對網路要求那麼高。當然也不可避免網路差的情況,如何在網路差的情況下給足使用者良好的體驗,這是關鍵,最出名的應該就是google沒網路的情況出現恐龍小遊戲的體驗了,說實話我能玩1,2個小時不停。。。。
5.特殊狀態

特殊狀態
這個特殊狀態就是根據不同的產品業務進行考慮,比如資訊類的要考慮無圖模式,閱讀類的考慮夜間模式等等。
6.重新整理

重新整理
這個是跟前面的獲取資料關聯的,關於重新整理的方式。
7.容錯和防錯

容錯和防錯
這個主要是一些安全項,例如使用者需要修改什麼內容的時候,比如登入密碼支付密碼,需要簡訊驗證等等操作。
五、文字及控制元件
1.圖文

圖文
這個涉及到一些使用者體驗問題及頁面顯示問題。
2.控制元件

控制元件
使用者體驗及頁面整體風格的統一性。
3.文字

文字
這個就不用多談,主要是使用者體驗和統一性
六、常見型別
1.填寫申請

填寫申請
主要是針對一些使用者的申請操作,比如註冊,或者申請資料,升級成其他角色等等。
2.登入

登入
關於登入的一些常見的狀態內容
3.列表

列表
一些常見的列表展示的狀態
4.輸入

輸入
5.按鈕

按鈕
6.輸入框

輸入框
7.載入

載入
結語
基本上上述內容涵蓋了這麼多年來我做原型裡面遇到的所有坑,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原型都需要嚴格按照以上的內容來完成,根據各位同學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最好的辦法是,與測試部的同事進行溝通,明確哪些是必要的內容,進行優化。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避免更多的坑,減少返工,提升原型質量,如果有需要完整表格的同學,可以加我微信goodnight9527,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