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造假,國家要出手了!下一個會是微信閱讀量造假?
9月15日,《娘道》的導演郭靖宇在微博發表4000多字的長文,揭露影視行業造假黑幕。其執導的《娘道》以每集130萬的價格賣給衛視,但居然被要求以每集90萬購買收視率,也就是說導演需要花7成的保護費,才能確保自己的作品順利播出。

隨後陸川導演、光線傳媒王長田等眾多業內人士發文聲援。

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網等多家媒體就此事發言。湖南電視臺、江蘇衛視隨即表示支援,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針對收視率造假髮布宣告,國家廣電總局也迴應稱,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後事如何,待看國家主管部門查處。畢竟收視造假已久,徹底根除仍困難重重。
事實上,利益鏈條之下,何止收視造假,自媒體領域,公眾號閱讀量造假問題同樣時有發生,微信平臺發生過兩次較大的打擊造假行為。說到造假問題,就不得不思考人們為什麼要造假,造假有哪些危害,如何辨別資料造假,最終要回歸到解決閱讀資料造假的問題中來。
一、微信2次技術打假
公眾號閱讀量造假,無形中損害了我們這些辛辛苦苦做內容的人的利益。咱們吭哧吭哧的碼幾千字,閱讀好不容易過萬,造假的人500元直接做到10萬+。說不難過是假的。
除了平時的小修小補,微信在2016年9月和2018年8月在技術層面做了兩次比較大的整頓,尤其是2016年的9月份。
2016年9月28日,微信對公眾號圖文資訊的統計介面進行了升級,這導致了許多原本閱讀量輕鬆達到10萬+的知名公眾號,28日的推文閱讀量只有平時的10分之1不到,更有甚者只有平時的幾十分之一。

李瀛寰、金融街李莫愁、首席娛樂官、王冠雄等 8 個科技、娛樂新聞公眾號集體中槍。當日晚間,朋友圈開始流傳刷量工具癱瘓,營銷號遇到難關的訊息。
29日微信團隊官方迴應:微信平臺與黑色產業鏈之間的技術對抗一直存在,並且不斷升級。此次得益於微信加強了反刷量技術。
眾多大號裸泳之後,刷量行為有所收斂,但利益之下,刷量頑疾仍未完全根除。從『撕紙虎』、『大號殺手』等眾多資料打假賬號的頻繁更新可以知道公眾號刷量行為仍時有發生。近期由紙媒轉戰新媒體的『時尚COSMO』、時尚大號『潮人』、樂活號『生活的秀』等就被『撕紙虎』曝光資料造假。

2018年8月7日,微信釋出公告:
為保證平臺的健康運營,公眾號運營後臺的文章閱讀資料於8月8日開始,剔除機器等非自然閱讀帶來的虛假資料。因統計口徑切換,新的統計資料與歷史資料對比可能會出現一定波動,該變動對運營者流量不產生實際影響,請運營者留意。

微信釋出這一公告後,眾多自媒體跟進,本以為此次微信的技術升級能像2016年9月份的那次一樣,讓更多的裸泳者露出水面。
此後,微信回覆只是統一前端和後臺的資料展示。在眾多媒體的宣傳當中開始,後續便沒有更多媒體跟進。暫不知此次對刷量號的打擊有多大,從媒體的反饋來看,應該影響不大。反倒是有網友反饋,機器刷量的價格漲了4、5倍,甚至更高。
二、為什麼造假?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造假本質的因素在於有利,或是為名,或是為財。有主動而為之,也有被迫而從之,環境影響人,人反過來影響環境。伴隨著微信公眾平臺的迅猛發展,造假產業鏈隨之發展起來。
01 傳播
使用者看一個號怎麼樣,最簡單、直觀的做法便是看你的號有多少閱讀量,閱讀量越高,代表你的影響力越強,使用者對你的認同度越高。對於閱讀量高、評論高、點贊高的文章,使用者趨於心理趨同效應,更容易轉發、點贊、評論。這就造成了你的閱讀量越高就越有可能被更多的人轉發、分享,從而傳播範圍越廣。
當某一賬號本身閱讀量不理想的情況下,就可以藉助資料造假,讓真實使用者認為文章很受歡迎,基於認同心理,更可能去轉發分享推文。

其實資料造假由來已久,微博、淘寶,甚至一些付費諮詢平臺都有。拿咱們常用的淘寶為例,就有不少商家通過付費刷單提高名次,從而獲得更大的曝光,且當刷量之後,還能夠影響真實使用者購買下單。
02 錢
做公眾號的都很清楚,閱讀量越高,與金主爸爸的談判話語權越大,能夠選擇的空間更大,也可以獲得更高的廣告費用。為了能夠接到更多優質的廣告,進行資料造假也有可能。

不同的粉絲量對應的廣告費用差別不小,500元刷10w+的閱讀量與10W +,可以拿到幾萬,甚至更多的廣告費用相比,利益面前,就有一些號主在造假的路上越走越深。
03 面子
不同於為了直接的經濟利益,部分知名人物,為了面子上的好看,不得不花錢購買閱讀量。本身這類人物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自身實力也不錯,但是在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閱讀量與其自身的知名度不匹配,最終為了名氣與閱讀量的匹配,走上了購買資料之路。
04 完成工作任務
做公眾號不僅僅是給使用者看,更是給領導看。在使用者和領導之間,往往需要做一個權衡。絕大多數運營者的錢包直接與公眾號的閱讀量掛鉤,有些領導不切實際的閱讀量要求,促使運營小編為應對檢查不得不刷量。
05 完成使用者要求
金主爸爸的公關部門到某一公眾號發表了一篇推送,但是閱讀量不是很理想。而每一個廣告投放人員都有嚴格的閱讀量指標,有些領導自身不懂自媒體,過於看重閱讀量,一旦沒有達到,投放的人員便會受到懲罰。此時投放人員就會要求投放的公眾號把量刷上去,讓整體資料更好看一些。
06 形勢所迫
同行業多個賬號都在刷量,本身你們的閱讀量差不多,甚至你比別人的還好過不少,但是別人一刷量,就把你甩了老遠。此時,給他人造成的誤解是,你的閱讀量沒同行的高,影響力比不上同行。
此時,為了確保原本正常的行業影響力,就不得不跟隨者同行刷量的腳步去刷資料。
三、造假的危害
無論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刷量,或主動、或被形式所迫,最終對整體行業造成傷害,劣幣驅逐良幣。控制造假資源的頂部鏈條最終獲利,而買單終究是金主爸爸和這個內容生態。
01 劣幣驅逐良幣
當整個市場都在關注資料,而忽視內容的時候,做優質內容的成本越來越高,收益越來越低。反倒是一般的內容,通過造假,最終獲得了更高的利益。此時,用心做內容的信心將會受到極大打擊,動力極有可能下降。尤其當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優質內容不能獲得很好的傳播的時候。
當優質內容創作者沒了信心和創作動力,而資料造假者收益越來越高,只會促使優質內容創作者的逃離,最終受傷的是整個微信公眾號內容生態。
02 錢進了造假者的錢包
造假成本低,收益高,最終造假帶來的關注、利益都進了造假者的腰包。有了高額利益的吸引,造假者更加肆無忌憚。造假者輕輕鬆鬆拿的收入比辛苦做號人的收入高几倍,甚至更多。
03 金主爸爸買單
大部分刷量行為最終都是金主買了單。這個金主可能是你與我當中的每一個人,只不過是前或後的問題。

四、行業如何規避資料造假
資料造假是整個市場的頑疾,收視率市場如此,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市場同樣如此。根除這一頑疾幾乎不可能,但是通過平臺、運營者、金主爸爸等多方的努力,更大程度的打擊,讓資料造假的空間越來越小,造假的成本越來越大還是有很大操作空間的。
01 微信平臺規範準則,嚴厲懲罰造假行為
不是所有的造假行為都上升到法律層面,更多的是在平臺準則範圍內,這就需要微信平臺制定針對資料造假方面嚴厲的懲罰措施。

目前微信平臺多次處理過一些造假行為,但造假依然盛行。微信平臺有必要通過一次整頓,給行業樹立標杆。
02 平臺加技術、人工層面的打擊力度
機器刷量行為一直存在,這就需要微信平臺不斷升級自身的技術打擊造假團伙。一直通過技術層面的對戰,由於拉鋸戰,此起彼伏,雖然很難通過技術從根本上杜絕,但通過技術層面能夠將一定的造假行為排除在外。
03 公眾號運營者不抱有刷量的錯誤想法
這一塊受行業整體環境的影響,當大家都不再刷量的時候,刷量的風氣也就會消失。同時,當運營者都不再刷量的時候,整體的行業環境也就隨之改變,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
作為運營者,單個個體的力量很小,似乎不能改變什麼,但是當我們每一個運營者都抵制資料造假行為,整體行業的環境終能改變。
04 金主爸爸不要死盯閱讀量
微信行業資料造假,金主爸爸絕對是買單的冤大頭。要不想成為冤大頭,就需要客觀的制定考核指標,不意味的只看閱讀量,一定要確定合理的目標。同時,對於合作的平臺,一定要花心思調研,不要被表面的資料欺騙了。
五、總結
從收視率造假問題,聊到了微信公眾號的刷量問題。這是行業惡習,無論因為主動追求利益、還是被迫跟著形式走,我們都應該抵制。
國家需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讓造假的成本大大提高;微信平臺在通過技術打擊的情況下,更要從平臺準則上引導,讓造假者在平臺沒有立足之地;公眾號運營者從自身做起,相信每一個個體合集的力量;金主爸爸更要思考自身啦,不要眼裡只有閱讀量。
你怎麼看收視造假問題,歡迎評論交流!
更多資訊,可關注公眾號『微互動(ID:wihu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