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360手機選擇樂視的酷派,掙扎中自救還能走多久?
酷派集團在苦苦掙扎,裁員、甩賣資產、貸款,這些自救手段全用上了。
經營困境
酷派集團目前尚在停牌中,停牌時間已經超過一年,酷派集團稱,公司一直在與第三方機構努力以期能復牌交易。
曾經與華為並稱為國內手機界“中華酷聯”(指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四個品牌)的酷派,不到三年的時間,與樂視由牽手到分道揚鑣(2015年6月,樂視系買入酷派集團18%的股份,2018年1月11日,酷派集團公告,Leview Mobile HK Limited將持有的10.95%的酷派集團股份出售給威日創投有限公司,至此,樂視系完全退出酷派集團),再加上手機行業的激烈競爭,內憂外患,跟華為的差距越拉越大。第一手機界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16年時,酷派品牌的銷量還能排在中國手機品牌的第9名,2017年時已經下滑到11名,2018年很有可能繼續下滑。據第一手機界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8年10月中國手機品牌銷量,酷派連前20名都沒能擠進去。
截至2017年末,酷派集團的應付貿易賬款為7.56億港元,應付票據為4593萬港元,已經要靠借新債還舊債,已有債權方起訴酷派逾期不還錢。2017年,酷派集團的供應商提出民事申訴,要求酷派立即償還逾期應付賬款2.05億港元,截止目前,該民事申訴的仲裁程式還未了結。
2017年,酷派集團的毛利率為-9.43%,對比2016年有所下滑,這跟2017年酷派加速出售滯銷存貨有關。但酷派同時在業績公告中承認,2017年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的銷量還是下滑,公司再砍可能產生虧損的產品。
海外市場是酷派的重心,2017年的業績資料顯示,海外收入為19.01億港元,中國大陸收入為14.76億港元,海外收入佔比超過50%。為節省成本,2017年酷派曾被爆將在中國區招聘的全部應屆生解約。但過去想輕裝上陣、發力海外市場的酷派,現在又要想辦法是否能在國內市場分羹。酷派集團在2017年業績公告中稱:“考慮到預期於中國大陸第五代無線系統市場產生之潛在商業機會,正重新審視在中國大陸的營運策略、與各種渠道商夥伴拓展合作並採取措施以加強生產成本及開支的成本管控。”
對於新興的AI浪潮,酷派也試圖追風,2017年酷派成立了人工智慧科技中心。
大動作自救
省錢和籌錢,成了酷派繼續走路的兩條腿。
2016年底酷派的員工人數為4504人,當年員工的工資成本為6.97億港元。2017年底,員工人數下降到1421人,一年時間裁員三分之二,2017年員工的工資成本為5.48億港元。
酷派集團在業績公告中透露,2017年靠出售地塊獲得人民幣4000萬元,因為發行可轉換債券,收取建議安排按金5800萬港元。
經過與銀行磋商,一家中國的銀行在2018年7月確認願意重續酷派的短期銀行貸款,合計4800萬港元。酷派也向股東借錢,2018年5月,酷派與股東京基集團有限公司簽訂貸款協議,京基集團最多貸給酷派人民幣5億元用於經營,貸款期限為12個月,年利率為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