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總設計師:人類進太空生活的夢想取決於實踐
網易科技訊9月21日由網易新聞和網易科技主辦的“2018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之“ALL IN時代”今天在北京舉辦。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現場和主持人進行了對話,講述了從事中國航天事業多年的感受。
朱樅鵬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一直從事載人航天研究,到今年已經有25年的時間,是我國“天宮二號”的總設計師。
朱樅鵬表示,中國載人航天雖然起步比較晚,但發展速度比較快。再過幾年,中國就要建立獨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那時,全世界其他國家都可以在我國的空間站上進行太空實驗,將會為全人類的航天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對於人類想要進入太空的夢想,朱樅鵬認為因為太空環境與地球相比非常惡劣,人類進入太空必須要自己創造一個能夠生存的環境。此外,還要面臨失重的問題。因此,朱樅鵬表示人類進入太空生活的路還比較長。是否能夠實現,主要取決於成本,成本大幅度降低的話,可能會進行的比較快些。
多年來從事航天工作讓朱樅鵬養成了“嚴慎細實”的習慣:做事必須要嚴格,做事必須要謹慎,對細微問題必須要關注,還要以資料來說話。
除此之外,朱樅鵬還提到,做科研工作必須要“耐得住寂寞”。
“因為新的航天器研製成功的話需要全神貫注的投入,包括要攻克很多技術難題,因為很多人蔘與進來大家要協作。工作確實很辛苦。但是我們也經常組織一些體育比賽、包括足球、籃球、網球、羽毛球,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休息,休息好了才能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
對於未來航天商業的發展,朱樅鵬非常有信心。他認為未來的空間站壽命可以通過技術的發展不斷延長,延長至70年在技術上也是可以做到的。
“中國航天有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做基礎,另外科技實力的增強,我相信中國航天會很快趨於世界的先進行業,因為十九大提出建設航天強國,將來的中國航天是有一個非常快速的發展。”朱樅鵬提到。(崔玉賢)
以下為朱樅鵬與牛旼對話實錄:
朱樅鵬 :各位來賓大家好,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來自中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朱樅鵬,一直從事載人航天研究到今天已經25年時間。
牛旼: 歡迎朱總,您從事載人航天事業已經二十多年,見證並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跨越式的發展歷史。從您的角度來看,中國對於全球的太空探索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呢?
朱樅鵬: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載人航天起步還是比較晚的。我們是1992年才開始,但實際上人類進入太空是在上世紀1961年。雖然中國的載人航天起步比較晚但我們的發展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因為我們是三步走,將來再過幾年就要建立自己的空間站,這是由中國獨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後面國際空間站在不久也將退域,那個時候太空就是中國的空間站在運行了,可能全世界其他的國家都可以在我們的空間站上面進行太空的試驗,中國人類的航天事業應該說會做著更多的貢獻。
牛旼 :真是一個偉大的事業,我們知道探索太空是人類的終極夢想,但未來人類進入太空生活還需要經歷很多的過程,朱總您跟我們分享一下還需要經歷哪一些階段呢?而且這夢想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實現。
朱樅鵬 :現在大家在一些電影裡面的看法就是人類進入太空,主要在一些行星上面生活,但是現在來看因為太空環境跟地球上比還是非常惡劣的,它是一個真空的環境,沒有空氣。所以說人類進入太空必須要創造一個能夠生存的環境。所以說它的代價還是比較大的,人類要在太空生活付出的成本還是非常高的。
另外,太空是一個失重的環境,一般的人沒有經過特殊的訓練進入太空會有很多的不適應。目前來看在進入太空主要是航天員,因為他們主要任務探索宇宙,包括在太空做一些實驗。
人類進入太空生活應該說這個路還是比較長的,我想主要取決於成本,必須要大幅度的降低生存的成本,把這成本降下來以後,可能就會快一些,可能來將來進入太空旅遊這時間不會太長。
牛旼: 您剛才也提到宇航員在進入空間站有很多實驗還有有趣的生活狀態,您能給我們大家分享一下和科普一下都有哪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經歷?
朱樅鵬 :因為在太空沒有重力,行走睡覺吃飯還有其他的衛生方面,跟地面還是差距比較大的。
我們看宇航員鍛鍊身體相類似跑步機上面的跑步,喝水方式也不一樣,必須是吸管,包括吃飯睡覺。睡覺沒有固定的姿態只要在睡袋把自己的身體固定好就行,不一定平躺著睡覺,包括行走,不是用腳主要是用兩個手,包括太空行走主要是靠兩個手,腳基本上是一個飄浮的狀態。在太空實現翻個跟頭非常容易,稍微使一定勁就可以轉好幾圈,不像地面翻跟頭沒有經過鍛鍊是不行,太空非常簡單。
牛旼: 你剛才提到宇航員是失重的狀態,未來有沒有一種技術像模擬地球的重力讓我們在空間站如在地球一樣如履平地,您覺得未來的技術可以實現嗎?
朱樅鵬: 這未來完全可以實現。人造重力就是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人為造成一個重力,這樣在艙裡面就可以像地面一樣的行走。這主要是要產生人造重力必須要構建尺寸比較大的艙,通過旋轉就產生離心力。原來火箭的發射,因為受火箭發射的空間限制,艙沒法做的很大。將來用這展開式的就是發射的時候是一個收攏,到太空通過充氣展開就可以作為很大尺寸的艙在太空旋轉起來,從而可以產生人造的重力,技術上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國際空間站也做過一些這一方面的試驗應該基本上可以掌握。
牛旼: 感謝朱總,我相信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像您這樣的航天工作者,實際上對於我們來看,從事航天的人員是非常神祕,在您的印象您和您的小夥伴是什麼樣?
朱樅鵬: 雖然航天的人跟別的行業人都差不多,都是從大學畢業。只不過後來從事的行業不太一樣。要說不同的話可能就是,因為航天是一個風險非常高的行業,要求工作必須是一絲不苟,不能出現差錯。
所以說在航天做了若干年後自然而然養成了一種“嚴慎細實”。做事必須嚴,包括對自己對同事都是要求比較嚴;慎就是比較謹慎,做任何事都是試驗驗證,必須是眼見為實;細就是比較細心細緻,對一些細微的問題都比較關注;實就是說一切以資料來說話,就是說做任何事情做分析做試驗必須以資料來說話。我們叫“嚴慎細實”。
牛旼 :您覺得像您一樣的科研工作者在生活中是一個什麼樣的面貌是不是也是像您說的言慎細實比如說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絲不苟。
朱樅鵬 :可能工作的一些習慣帶到生活中,包括生活中也比較關注一些細節。但是大部分來講因為人的個性是從小就長成的。實際上我們業餘生活中跟大家一樣愛好體育愛好音樂愛好旅遊,興趣也是非常廣。
牛旼: 接下來的問題也是想問您一個個人得問題,其實做航天的科研我們都知道它是一個非常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而且經常和儀器電腦打交道,您是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這一種關係呢?
朱樅鵬: 搞科研工作我們一直講究確實要“耐得住寂寞”,因為把新的航天器研製成功的話需要全神貫注的投入,包括要攻克很多技術難題,因為很多人蔘與進來,大家要協作。工作確實很辛苦。但是現在也是靠業餘生活,像我們也經常組織一些體育比賽、包括足球、籃球、網球、羽毛球包括搞一些郊遊的等等,目的也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休息,休息好了才能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
牛旼 :可以說其實在生活中也是和正常人是一樣的?也都有著自己豐富的愛好。
朱樅鵬 :對。
牛旼 :接下來的問題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未來空間站的壽命也可能會不斷的延長,現在目前也有一個不到十年的壽命,比如說可能實現7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壽命?
朱樅鵬 :大家知道現在國際空間站是1998年開始建造,到今年正好20年,現在空間站的壽命設計上是要求15年,但是實際上空間站的最大特點就是有航天員在上面,是可以維修的。就是說如果出了一些問題可以把裝置更換,甚至將來經過3D列印的話,可以在天上就可以把一些零件給它打印出來,是可以維修更換的。有這維修更換的手段話,我相信將來的空間站運營的時間會很長的。
牛旼 :如果到了70年我想跟我們住房子差不多,人類可能實現太空的定居?
朱樅鵬 :確實的,生命增長了生活成本會降低,因為空間站畢竟裝載量有限,但是少部分是可以的。
牛旼 :那您覺得空間站的空間是可以出租金的話,就像我們租房和買房會是多少?
朱樅鵬: 這個房價肯定比地面要貴。但是運營時間延長因為它的成本會大大降低。
牛旼 :非常感謝朱總的分享,最後請您說一寄語未來的航天事業?
朱樅鵬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強,中國的航天事業這一些年發展的速度也非常快。特別是從本世紀以來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非常快,北斗導航還有高解析度還有通訊衛星包括各個領域的發展都非常快。我們探測月球,載人航天發展也是非常快的,過幾年我們也將建造自己的空間站。更遠我們可能還要進入更遠的地方去,包括到月球甚至其他的地方去。
另外我們還進行在軌服務,建造更大的空間設施。就是說中國航天有中國的經濟技術不斷的增強,另外科技實力的增強,我相信中國航天會很快去趨於世界的先進行業,十九大提出建設航天強國,將來的中國航天是有一個非常快速的發展。
牛旼: 非常感謝朱總的分享。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道 責任編輯:喬俊婧_NBJ1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