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冰蓋下的威爾克斯地隕石坑,可能造成了2.5億年前生物大滅絕
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這源於地球特殊的條件,包括適宜的日地距離、適宜的溫度、擁有液態水、適宜的大氣厚度和成分、穩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執行環境等等,所有這一系列條件促成了地球上生命的出現。地球上的生命存在時間已經有38億年之久,自從生命誕生以來就開始不斷的進化發展,地球上的生命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複雜不斷的演化,直至今日,形成了以人類為代表的哺乳動物。
威爾克斯地隕石坑
在38億年的生命演化史中,地球上的生命程序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間也有發生大量生物滅絕,從而影響生命演化的危急時刻,我們稱為“生物大滅絕”。生物大滅絕不是指某一物種,或者是某些物種的滅絕,而是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出現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生物的主要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由高到低)的生物徹底滅絕或者僅有極少數個體存活下來的現象,其中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曾經稱霸地球的恐龍,在短時間突然滅絕。
地質年代表
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在地球的生命演化史中曾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包括奧陶紀末期生物大滅絕、泥盆紀晚期生物大滅絕、 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三疊紀晚期生物大滅絕、白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等。其中發生在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古生代末期)生物大滅絕和距今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中生代末期)生物大滅絕最為著名。
恐龍
白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此次生物大滅絕造成了全球75%至80%的物種滅絕,同時也造成了生活在地球已經1億6000萬年的恐龍滅絕,恐龍時代就此終結,至此,我們只能通過恐龍化石來欣賞這種史前巨獸了。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此大規模的生物滅絕呢?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假說,其中隕石撞擊是最為流行的學說,目前普遍認為在北美洲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發現的一個直徑180公里的巨大隕石坑,是造成白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的罪魁禍首。
隕石坑
如果,造成白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的元凶就此找到,那麼造成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的“凶手”又是誰呢?地球表面具有強大的外力作用,隕石撞擊的形成的隕石坑很難長時間儲存,在外力作用下,隕石坑很快就會被抹平,最終消失無法辨認。不過,近年來科學家在南極洲以東的威爾克斯地地區,在南極的冰蓋下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由於南極冰蓋的覆蓋,使得該隕石坑免於被外力風化侵蝕。
隕石撞擊
科學家利用衛星以及雷達影像,在威爾克斯地地區1600米厚的冰川下,找到了一個寬度約為480公里的巨大坑洞,這個隕石坑的直徑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兩倍多,測量顯示該隕石坑大約有2.5億年的歷史了。由此,科學家認為,這個隕石坑可能是由一顆直徑約為50公里的巨大隕石撞擊而形成,而且此次隕石撞擊的威力遠大於導致恐龍滅絕的隕石撞擊,在二疊紀末期,它造成了地球上大約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