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手機創業的生與死
這些年,丁秀洪基本“失聲”了,只有在每每提及網際網路手機創業的失敗案例時,他曾經一手主導的大可樂手機才會被重新提起。
從2016年3月8日發出大可樂手機業務暫停的公告後,丁秀洪的新浪微博便陷入了沉寂,在此後長達兩年的時間裡,他幾乎沒有對外發聲。
“一覺醒來,區塊鏈火得一塌糊塗!彷彿回到了2010年的移動網際網路初期。”兩年後再次更博的丁秀洪顯然是有所觸動的。在大可樂手機之後,他再次投入到了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業大潮中,只不過他帶起的話題遠沒有當初的大可樂手機轟動。
“告訴可樂妹,你的男票/女票在你手機通訊錄裡的暱稱是_______?”大可樂手機官微的最後一條微博定格在了2015年10月30日。至此以後,再無更新。
很多使用者把這條微博當成了大可樂手機最後的官方聯絡方式,有人想在此追回送修的手機,有人在此抱怨大可樂手機的質量問題,當然,也有人期待新款大可樂手機的出現。
可惜的是,和其他絕大部分網際網路手機品牌一樣,大可樂像是一顆小小的石子,曾在智慧手機市場蕩起層層漣漪,但最終消失得無影無蹤。
網際網路手機集體倒下
小米手機的異軍突起給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傳統廠商見勢紛紛推出網際網路手機品牌,而一部分手機創業者也將賽道瞄準了“網際網路手機”。2012年,曾任網易副總編輯的丁秀洪離職,創辦了雲辰科技,推出了大可樂手機。
其時,在市面上與大可樂手機齊名的網際網路手機還有小辣椒手機、IUNI、青檬手機、一加手機、錘子手機等,它們都企圖利用網際網路的輕巧路線複製小米的成功路徑。
大可樂手機在外觀設計上主要借鑑蘋果、三星等品牌,高度的“山寨”也一度成為它的賣點。作為小眾品牌,大可樂手機在推出之時也圈下了一批忠實粉絲,並且在千元機的價位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2012年11月5日,成立5個多月的大可樂推出了第一款手機,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銷售了100萬臺。往後每年其都保持著一定的新品更新,並在2014年推出了大可樂3,它在京東商城上開創的眾籌模式讓其引爆話題。
大可樂3的 “一次眾籌終身免費換新”,即使用者只需要眾籌大可樂手機,就能夠享受終身免費以舊換新策略。丁秀洪對這種模式的未來非常看好,“所以我們決定挑戰一次!以眾籌的方式,先讓10000人‘一次眾籌終身換新’,明年也許是100000人,後年或許就是1000000人……”
大可樂3最終以25分鐘1650萬的金額重新整理國內眾籌的最高金額紀錄和最快速度紀錄,但這也成了大可樂手機最高光的時刻。在這之後,大可樂再也沒有釋出新品。
2015年9月,有使用者在貼吧反映,自己使用的大可樂3手機因質量問題返廠維修,兩月過去卻無任何訊息反饋,售後服務電話也處於無人接聽狀態。很快,有使用者發現大可樂官方論壇也無法進入。
至於眾籌合夥人的以舊換新,更是遲遲沒有兌現。以前在微博十分活躍的丁秀洪,也逐漸不再更新。大可樂3的使用者在苦等說法數月之後,終於在2016年3月8日等到了丁秀洪宣佈大可樂關閉——“即日起大可樂全系列手機硬體研發、軟體研發、市場運營和商務合作等全部暫停,KeleUI也將不再繼續提供升級服務”。
“手機行業的發展和緊張的殘酷性要遠遠超出想象,作為一家創業公司,我們無法找到更多的策略和方法來突破這種困境” 。丁秀洪滿是無奈。
產經觀察家曾高飛向時代財經表示,“以舊換新”模式本質上是因為急缺資金,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燃眉之急,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做企業需要解決的是可持續發展問題。
大可樂的倒閉絕不是個案,它只是智慧手機創業大潮中的普通一員。隨著4G時代的到來以及手機元件成本的降低,智慧手機行業紅利期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建立手機品牌,希望藉此擁有自己的移動網際網路入口。
在手機創業大軍中,不僅有大可樂這樣的門外漢入局,也有傳統手機廠商創立網際網路品牌以求拓寬市場。然而,在血海一片的智慧手機市場,殘酷的競爭讓背靠傳統手機廠商的網際網路品牌同樣很難存活。
金立與其董事長聯手投資成立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IUNI同樣落了個失敗的結局。IUNI最初喊出的口號為“以小米反小米”。即學習小米以電商為銷售渠道,進行社會化營銷,運營使用者社群,除此以外,IUNI最大的特點就是零預裝的定製化ROM,走極簡路線的IUNI OS號稱把“應用選擇權交還給使用者”。
然而,“學小米”很容易,“反小米”則難得多。IUNI首款產品U2上市後銷量並不理想,很快IUNI又企圖通過轉向女性使用者獲取市場份額推出i1,最終仍以失敗告終。
銷售渠道的掣肘
以大可樂手機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手機走向倒閉其實已是冥冥之中的定數,手機作為標準化程度極高的工業產品,每一個環節上的疏漏都有可能是致命的。而網際網路手機在創業初期,往往都面臨著供應鏈和銷售渠道的搭建和打通。
小米手機的成功離不開其強大的供應和渠道能力,英華達和富士康這兩家在生產和品控能力上數一數二的代工企業就是小米的供應商,而在銷售渠道上,小米有線上的小米官網,也有線下的小米之家。
大可樂3雖然因為眾籌模式聲名鵲起,但記憶體供應出現的問題,導致大可樂3交付受阻。產能的受限以及品質問題讓大可樂好不容易通過眾籌積攢起來的人氣灰飛煙滅。
事實上,即便是背靠金立的IUNI,都面臨著渠道的問題,更遑論大可樂這些創業草根。“IUNI除共享金立供應鏈、社會服務渠道外,完全獨立運營”。曾任IUNI總經理的何驍軍曾向媒體解釋過IUNI和金立的關係。
在IUNI工作過的前員工李德向時代財經介紹道,IUNI的工廠、倉儲、供應鏈由金立提供,金立與IUNI共享客服,金立甚至還劃了一批人專門負責IUNI售後,機器的維修直接返回工廠。
李德向時代財經坦言,IUNI主要問題在於兩點,一是廣告投入不多,二是銷售渠道有限,金立雖然有龐大的線下渠道,但它並不希望被網際網路品牌影響,所以這方面的資源不會和IUNI共享。至於售後,因為銷量不大,所以維修等情況也並不多。
事實上,對於小眾品牌來說,是否有線下渠道、能否進入運營商渠道會對總體銷量造成巨大影響,而這恰恰是網際網路手機品牌最缺失的一環。
早在2016年,手機市場線上增長率的放緩以及線下增長率的提升就顯示了線下渠道的絕對重要地位。

智研諮詢整理的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整體手機市場銷量為5.39億元,其中線下銷售量規模達到4.338億元,佔比超80%。預計2018中國整體手機市場銷量規模將達到5.49億萬元,線下銷售量規模仍佔據絕大部分比例,規模達到4.41億元。
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在初期大多無力於深耕線下,巨大的線下手機市場仍被傳統手機廠商佔據。尤其是線下分佈密集的運營商渠道更是讓大多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可望不可及。
曾在廣東移動終端分公司工作的張海濤向時代財經坦言,“大可樂、IUNI這樣的品牌主要是模仿小米,小米最初走的網際網路渠道,然後再往公開渠道走,最後才接觸到運營商渠道。然而不少這樣的品牌,還沒來得及接觸運營商渠道,就已經死掉了”。
網際網路品牌主要銷售渠道為京東等第三方電商平臺以及自身官網。這類銷售渠道雖然在當時顯得更加新潮,但事實上與線下強大的銷售能力還是無法匹敵。
2015年初,大可樂3眾籌上線僅25分鐘就完成了1650萬元的目標,這樣的成績雖然重新整理了國內眾籌的最高金額紀錄和最快速度紀錄,但以1499元的眾籌價計算,也就是10000多臺的銷量,而傳統手機廠商OPPO在2015年門店就已經超過20萬家。
和曾經轟轟烈烈過的大可樂相比,更小清新的IUNI似乎更慘淡一些。根據騰訊科技的報道,IUNI U2半年內銷量不超過5萬部,平均月銷量不到1萬部。而那一年,IUNI大股東金立全球出貨量為2800萬臺,僅在印度市場的銷售就高達400萬臺。
低價存活的小辣椒
受小米啟發而起,因反擊無力而滅,這是大可樂和IUNI們的命運。不過,也並非所有的網際網路小眾品牌都走向相同的命運,2012年6月成立的小辣椒就活了下來。
和其他網際網路品牌不同,小辣椒不僅在官網、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還進駐了運營商。小辣椒整體售價低,最高售價不超過2000元,有多款售價在500元的機型,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低價產品卻正好符合運營商的“口味”。
對於運營商而言,低價位的機型更有助於業務量的提升。張海濤向時代財經透露,“小眾品牌想進運營商,它們的價格基本上都是在400到500元之間,有利於當地運營商增加4G使用者,提高4G轉化率”。
與此同時,小辣椒也在建立自己的線下網路。資料顯示,小辣椒2016年出貨量高達600萬,而線下門店已拓展至8000餘家。至於小辣椒今年的銷售情況,相關人員向時代財經表示,其出貨量已經達到400萬臺,電商、運營商與自家門店三個渠道銷量差不多持平。
不過,運營商也並非所有手機品牌最為嚮往的渠道。隨著2014年補貼的取消,運營商渠道對於手機品牌的吸引力逐漸降低。
2014年,OPPO前副總經理劉作虎創立深圳市萬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智慧手機一加手機。和控股公司廣東歐加控股有限公司推出的OPPO手機不同,一加手機只做旗艦,上半年推出一款,下半年推出相關升級版本。
目前,一加手機也僅在一加官網以及京東等第三方電商平臺出售,不僅不像OPPO手機那樣在一二三四五六線城市遍地開花,也沒有進入國內運營商渠道。
一加手機相關員工向時代財經表示,考慮到不再有補貼等原因,運營商渠道已不再是手機廠商們的首選,一加近期也沒有和運營商合作的計劃。
不過,一加並非沒有嘗試過佈局線下。2015年底,一加陸續開設了45家由OPPO代理的線下體驗店。但一年半之後,隨著位於北京、上海的最後兩家一加手機旗艦店關閉,一加手機在國內的線下自營渠道不復存在。一加產品線相對比較單一,開設實體店代價太大,短期之內很難盈利。
和一加線下渠道同時出現的還有一款名為一加手機X的機型,這款機型和其他的一加手機不同,這是一款中端產品,無論是售價還是配置都比較符合線下市場的“口味”。然而,隨著線下渠道的消失,該系列也戛然而止。
雖然在國內沒有線下渠道,作為小眾品牌的一加手機依然活得不錯。劉作虎在接受《每日電訊報》採訪時透露,2017年全年銷售額超過14億美元。
事實上,除了補貼的取消,小眾品牌想要在運營商渠道獲得巨大銷量本身也並非易事,需要投入巨大的營銷資源與人力資源。
聯通天津分公司相關人士向時代財經透露,當地聯通自有營業廳OPPO與vivo份額超過60%,這不僅僅是因為其品牌強勢,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們會在營業廳投入大量營銷資源,尤其是促銷員。對於小品牌來說,這樣的資源投入是難以支撐的。
另外,運營商的政策傾斜確實會對銷量產生巨大影響,但前提是手機品牌有足夠的魅力讓運營商與之合作。該相關人士用曾經的“99拿樂視手機”活動舉例,3年聯通網齡的使用者,僅需交99元,承諾106元月費在網2年,便能將1099元的樂視1手機拿走。
在這樣的活動中,樂視手機結算價是996元,這絕大部分由聯通補貼給樂視,但使用者兩年實繳2544元,算下來聯通收入1558元。樂視收穫巨大銷量,而聯通4G使用者數量則顯著增加。
手機創業潮已終結?
網際網路手機品牌以網際網路銷售為主,這既是其優勢,也是其劣勢。一方面,網際網路直銷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價效比。另一方面,因為缺少了線下的支撐,銷量的天花板會受到極大限制。
但是,也正是因為初期無需鋪設線下渠道,以網際網路品牌的形象入場,成為眾多手機創業者的選擇。然而,智慧手機市場激烈的競爭讓創業之路滿是荊棘。
根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CAICT的最新資料,2018年1月至8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2.66億部,同比下降17.7%。也就是說,智慧手機市場已經從此前的增長放緩變成了負增長,市場規模在縮小。

對於小眾手機品牌來說,現在的形勢更加嚴峻。因為除了市場規模縮小以外,它們還要面對巨頭的擴張。目前,中國智慧手機市場排名前五的華為、OPPO、vivo、小米與蘋果佔據了大部分份額,其他品牌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
眼下,智慧手機市場進入白銀時代,這既是大浪淘沙的過程,也是大浪淘沙的結果。除了大可樂、IUNI以外,藍魔、青蔥等品牌最終都以同樣的結局退出智慧手機市場。
至於下一次手機創業潮何時會到來,目前似乎是一個未知數。
2019年,5G技術將正式商用,雖然4G技術的到來創造了手機市場的繁華,但5G技術似乎並不會帶來新的一輪手機創業潮。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向時代財經表示,5G技術普及帶來的第一波創業潮很有可能出現在智慧家居而並非智慧手機上,運營商也更有可能選擇智慧家居來啟動 “物物相連”的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