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和員工,談錢不傷感情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Spenser”(ID:spenserandhk) ,作者S叔,36氪經授權釋出。
好像自劉強東事件之後,京東的負面新聞就一直沒斷過。
上上週,據傳奶茶妹妹要跟劉強東離婚;
上週,又曝出京東內部郵件,說京東要淘汰三類人: 不能幹的; 不能拼的;價效比低的。
就在前幾天,#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還上了微博熱搜。
點進話題,你會發現,京東不僅被曝取消快遞員底薪,同時降低了公積金係數。
有網友說,一邊稱員工為兄弟,一邊用“價效比”形容人,京東是怎麼看待員工的,大家心裡都清楚了。
想要埋頭苦幹的勞動力,但不給夠工資。
想要學華為的狼性,卻給員工吃草。
員工雖然近視,但眼不瞎。
1、 不是吃不了苦,而是,不想吃了苦還吃土
前幾天,我發了一個招聘帖,吐槽說我們公司永遠缺人。
後臺有個讀者,紡織工廠的老闆,也抱怨說自己的工廠招人難。
任勞任怨的70後快要退休,工廠的一線工人越來越少,年輕人不願意進紡織業,覺得累,又沒前途。
今年開工第一件事,他就去當地人才市場招人,來面試的人本來就少,有意願加入的幾個,還在薪資上討價還價,4000的底薪,對方要求上漲50%。
他跟我說:“現在的年輕人,肯吃苦的,越來越少了。”
這話我倒是不怎麼認同,我反而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很聰明。
他們不是不能吃苦,而是不吃沒有意義的苦。
就拿華為來說,華為每年都會招應屆生,分派到中東非洲片區工作,招考條件還不低,985研究生、有學生會幹部經驗、績點高的優先。
你想,非洲中東地區的生存環境好麼?
沒國內好吧。
戰爭多,每天上班都要擔心被子彈打;
蚊蟲多,抬頭就能看見一堆蚊子在你頭頂上飛;
還要擔心埃博拉艾滋病,下了班也沒什麼娛樂活動。
可你知道麼,就這麼苦逼的工作,報名的大學生還是很多,為什麼?
因為待3年,每年100萬起。
只要錢給到位,什麼苦都能吃,什麼姿勢都能會。
很多人抱怨工作,但其實,抱怨只是表象,背後的原因更可能是, 大家覺得付出和收穫不等價,自己的時間被廉價兜售了。
工作既帶不來錢,又給不了成長。
人嘛,要麼在物質上得到安全感,要麼在能力上得到質的進步,如果物質精神都得不到滿足,這種苦的意義何在呢?
員工不傻,可以在工作上吃苦,但不能在生活裡吃土。
2、 打工掙錢,天經地義
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新聞,杭州一女孩在求職過程中跟老闆聊薪資,招聘資訊上明明寫著月薪4k,但老闆私聊對她說,只能給2500。
女孩不接受,但老闆卻拿出資本家剝削員工的那一套說: “員工要先為公司創造價值,之後才能談薪水問題。”

談薪色變,這樣的老闆不是個例,我見過一些老闆,只要員工談待遇,他就開始扯企業文化、聊情懷,希望拿所謂的憧憬搪塞住員工的需求。
甚至在日常員工福利上,也要變相削減支出。
我上次在文章《 上班不敢遲到一分鐘: 對不起我給成年人丟臉了 》寫到一個細節,說我員工在前公司打卡晚1分鐘就不給全勤獎。
後臺有個讀者留言說,見過更不講人情的公司制度。有一個月,她全勤,卻被人事告知不能領全勤獎。
為什麼呢?
人事說: 這個月是2月啊,沒滿30天,全勤獎是要滿30天才能有的呀 。
你說,這樣的公司,能留得住人麼?
其實,上面談到的兩家公司,恰恰是我們很多中小企業的縮影,用固化且不近人情的標尺,來衡量員工的價值,分毫必爭。
我們說,一家公司能長遠發展,人才是關鍵。 而想要留住人心,核心是利益的繫結。
只談情懷,不談工資,人心留不住,公司發展不起來,也就只能停留在小規模的生產階段。
有些老闆,想讓馬兒跑,卻不給馬兒吃草; 想讓員工是匹狼,卻不給員工肉吃。
而好老闆從來不跟員工談情懷,他清楚地知道,成年人的生活成本有多大,情懷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
如果每個月的工資,一半付了房租,剩下點錢只夠吃外賣,那麼, 物質上拮据,員工的幸福感就不會高 。
真正的好老闆,會主動跟員工談錢,將人才的價值量化成實際的數字,激勵你成長、付出、進步。
畢竟,僱傭是契約關係,畫大餅不是理想,賺錢致富才是共同理想。
好老闆都談錢,壞老闆才熬雞湯。
3、 談錢,才是把員工當人看
前段時間,德邦快遞在北京舉辦年會,234位優秀快遞員每人拿走價值10萬的金磚,獎金總額高達2340萬。
德邦董事長崔維星有句話說得很燃,他說:
“德邦寧願少賺錢,也要提高快遞員的收入。”
“小孩上學、買房子,都是我們員工要面對的現實問題,還是提升福利待遇對大家最為實用。”

德邦談理想嗎?
談。
作為專注大件快遞的德邦,願景一直是早日實現“讓天下沒有難送的快遞”。
但是,真正的好老闆,不會只跟你談公司的理想,他還會跟你談錢,幫你實現自己的理想。
大家都知道,海底撈的服務好,因為創始人張勇給員工的福利好。
但其實,海底撈文化不僅僅是錢這麼簡單,而是錢給到位,讓員工活得體面,“把人當人看”。
在北京,很多農民工進城務工,在餐館做服務員,收入只夠住得起地下室。
而海底撈的員工,住的是城裡的正規住宿,宿舍到上班的地點只需步行20分鐘。
員工都說張勇善良,張勇卻說:
“拉倒吧,我把賬算得可清楚了,只有把賬算清楚,你一個農民工才可能在北京買得起房。”
什麼是理想?
理想不是老闆嘴裡的空頭支票,不是公司牆上掛著的企業文化,是員工手裡拿到的實實在在的收入,是通過財富積累,日子越過越好的現狀。
錢,才是檢驗公司的最好標準。
在我看來,職場裡,能在一家談錢的好公司裡上班,算得上是一件幸運且幸福的事情了。
可現狀往往不盡人意,我們能感知到,壓榨員工勞動力的公司不在少數,願意跟員工談錢的老闆也不算多。
但我想說一句,不論你在好公司還是壞公司,關鍵要把自己變成資源。
假如,你恰好在一家不談錢的公司,那麼,應該要有意識地鍛鍊自己可談判的核心技能。
把自己變成資源,才能更好地跟其他資源進行交換。
只有這樣,當公司給你的報酬低於你現有的價值時,你才更有底氣談判。
談錢,是對自己勞動的尊重,更是對自己能力的自信。
願我們都能有這份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