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傷感情地與朋友談錢?
編者按:與朋友討論財務問題對於彼此都有積極的效果,但是討論本身講究方法,在瞭解自己、瞭解對方的基礎上換位思考可以幫助討論高效地進行。本文譯自Fastcompany原標題為" You should talk to your friends about money. Here’s how "的文章。
在跟朋友喝上一杯的時候,你經常會聽到他們抱怨上漲的房租,還有不停下降的銀行賬戶餘額。但是你又有多瞭解他們的財產的實情,或者他們預算生活支出的方式呢?可能跟你朋友比起來,你總覺得自己處在財務困境中,但接近80%的全職工作者們都聲稱自己是月光族——包括那些掙六位數月薪的人。
很多人—也許也包括你自己—覺得談論錢讓人很不舒服,不論是跟家人或是朋友。首先,我們被教育認為討論錢不是一個禮貌的話題(看看安娜塞爾的爆款部落格節目名字:死亡,性和錢)。不論你是富有還是貧窮,錢都像是一個能夠衡量自身價值和定義自己身份的方式。“因為錢意味著一些事情——它反映著我們是怎樣的人,不管你認同不認同——錢都是很難討論的,”梅根羅茨(Meghaan Lurtz)說到,她是一位金融心理學顧問也是一位研究個人財務的研究員。“它可能是你生活中讓你不那麼自信的一方面。”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70%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中產(雖然這些人中,可能只有一半的人收入水平算得上是中產)。“如果你沒有錢,可能會給人一種傻、懶,或者不負責任的印象”,羅茨說。“然而如果你有很多錢,你可能會看起來貪婪,無禮,或者勢利。而事實上,在普通人中這些假設都是不正確的。”
羅茨認為,既然錢不可避免地與你生活中那麼多的方面聯絡在一起,與朋友(甚至跟家人)討論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關於如何討論錢的建議。
如果你的財務狀況沒有你的朋友好
不要避諱談論自己的財務狀況,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你不必再被迫參與高於你經濟能力的活動——或者是購物或者是出去玩。“很多時候,如果你不提出來,你會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羅茨說。“也許你想跟朋友在外面玩,而且你知道自己的銀行賬戶裡沒有多少錢。你當然想去,大家也都在試圖說服你去,但你賬戶裡只有二十塊錢。”
羅茨認為,誠實地談論錢並不意味著說出自己準確的薪資。 那可能會讓雙方都不舒服,比你賺的多的朋友可能會因此覺得,自己有義務買單或者比你多付一些錢。你沒必要透露那麼多的資訊,但是確實有必要找到一種方法讓家人朋友們接受這個現實——不是所有人的財產狀況都一樣 。她承認這件事說起來要比做起來簡單,但舉個例子,你可以邀請朋友們在出去玩之前,來你家坐坐吃個晚飯或者喝一點,或者可以“將一晚的時間分成幾部分”,這樣你就不用錯過整晚的聚會,還可以避免花不必要的錢。
如果你沒錢去參加一些重大活動——比如說婚前單身聚會、甚至是婚禮本身—把這個訊息告訴給朋友就更難了。一些人可能會選擇過度消費,來避免讓朋友失望,或者避免承認他們花不起這個錢。“當(我的一個朋友)要結婚的時候,那時我的事業才剛剛起步,”羅茨說。“我去不了她的婚前聚會,因為我已經要為了參加她的婚禮飛回家了。我跟她說,‘對不起啊,我真的不能去。但我們可以在婚禮前一起過一個特別的夜晚。’”羅茨說那個時刻對她們兩個人來說都很情緒激動(“我在哭,她也在哭”)。而且看到在場的人發婚前單身派對的朋友圈也很讓人難過。“但你必須得了解你的朋友,並堅持自己的立場,”她說。“問題是,你很在乎也很愛你的朋友,但你就是去不成這個活動。”想想你有什麼其他方法能夠參與進來但不用花錢,比如另行策劃一晚,或者是在婚前單身派對上給她送點東西。
社會壓力也有可能體現在:你的朋友們希望你有什麼。“我兩個最好的朋友的婚禮都非常盛大,但至於我,我真的不想要那樣的婚禮,”羅茨說。“我當時正要結婚,而且我也非常不喜歡盛大的宴會。我們一起選婚禮禮服時,我從朋友們那裡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他們會帶我看那些幾千美元的禮服。但我買了一件500美元的禮服,因為我不想花這麼多錢。”她說道,一般來說,壓力來自於她們想要你擁有好東西——“最好”的東西。羅茨說要跟朋友們講清楚“最好”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同時說一些類似這樣的話:“我知道你們想要我擁有最好的東西,我選擇的這個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了,它讓我很開心,這就是我想要的 。”
羅茨說如果你在一個有足夠安全感的環境裡,指出你和對方經濟實力的差距沒什麼不妥。這可能意味著告訴一個朋友,“嘿,我不是故意讓你不舒服,但你大概賺的比我多很多。”保持交流同時堅持立場是很重要的——“我這麼做,是因為對我來說這樣有效”。
如果你需要理財建議
鑑於美國人對金融知識瞭解程度低的驚人,朋友可以是很關鍵的知識來源。 29歲的傑西卡恩斯比(Jessica Ornsby)說,她經常與朋友討論錢,是因為她想要分享自己學到的東西。“有一次我們在酒桌上整整討論了一個小時信用卡的問題——哪些信用卡會幫助你提高自己的信用,還有如何去提高你的額度,”她說。恩斯比經常分享關於如何管理她的信用卡和提高信用額度的方法和細節。“我有很多信用卡,而且這些卡我都還清了,”她說。“那是因為我與朋友們聊過如何還清債務,然後我也就按照一樣的計劃還清了。”
事實上,據報道稱,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不存錢,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存錢——不一定是他們賺的不夠多,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使用什麼樣的工具或者賬戶去存。這是另一個讓人們不願意談論錢的原因,據羅茨稱——他們可能不想承認自己並不很會管理財務。“人們如果賺的很多,但把一半的薪水都揮霍掉,或者不用401(k)或者連IRA是什麼都不知道,他們談起錢來可能會有些緊張,”羅茨說。“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所以可能他們不去討論錢只是因為沒有你懂的多。”
綜上,如果你誠懇的需要建議,同時也願意公開具體的數字,那開誠佈公地討論就是你很好的選擇——但別期望你的朋友也願意透露他們的薪水。羅茨說,每個人都有對待金錢的不同態度,開放式的問題通常要比直接問人薪資,或者唐突的詢問他們的財務管理計劃好很多。 舉個例子,你可以提起一篇關於IRA(個人退休計劃賬戶)的文章來開啟一個話題,去討論該不該開設一個自己的IRA賬戶。“這個問題就沒有什麼個人感情因素在裡面,”羅茨說。“人們好像更願意討論這樣的問題,而不是直接詢問你的情況的問題。”把財務問題隱藏在關於職業選擇的對話裡,也是另一個開啟這個話題的方式——不論是想得到如何請求加薪的建議,還是隻是想聊聊你的職業選擇。
羅茨補充道,其實和你的朋友一起參加財務課程或研討會也是很好的選擇,就像一起去健身房一樣。你可以用很多很多方式加強自己的理財能力—羅茨經常跟她的學生們推薦部落格節目——這些都可以是開啟一場關於財務的討論的方法。
如果你發現朋友的理財方式不明智
你可能好奇過朋友的花錢的習慣,但你也可能沒和朋友提起過這個問題——這是可以理解的。羅茨說,“對於任何人說出‘嘿,我知道你錢花在了哪裡,而且我不同意你做的決定’都是很難的,人們不喜歡被人指點該如何花自己的錢。”
羅茨承認這個話題是不太好跟朋友聊的。因此她建議可以參考變革型領導理論——不去直白的告訴一個朋友他該怎樣做,而是做出表率。可以是跟他分享你自己的財務困境,或簡單地談談自己應該在財務問題上更負責任,或者說說你是怎樣做出財務決策的。她推薦這樣說:“我打算以後少出去玩,”或者,“我應該花現金,先不用信用卡了。”(她關於省錢的一個訣竅就是隻帶有限的現金。)羅茨說,當你這樣開啟這個話題時,“你不是在對這個人說教——你只是在做出表率。”
在討論錢的時候,示弱或者完全誠實都是很難的,所以你表現得誠懇能夠幫助你的朋友敞開胸懷。而且如果你賺的比你的很多朋友都多,他們有人想向你尋求建議時,你不應該認為對方財務管理的不好。“尋求幫助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羅茨說,“如果你跟他談論自己的財務決策,說說做出這些決策有多困難,或者說你也陷入了財務困境需要一些建議,這種分享都是非常勇敢的。”
原文連結:https://www.fastcompany.com/90275444/you-should-talk-to-your-friends-about-money-heres-how
編譯組出品。譯者:Jane,編輯:郝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