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 - 深入淺出Bancor協議
Bancor協議是為了降低幣幣交易的門檻,形成Token經濟中的Token交易的長尾效應。目前大量的市值相對小的Token沒能在交易所上交易,Bancor協議在有一定“抵押物”的情況下,實現Token和“抵押物”的自由交易。進一步,所有通過Bancor協議實現交易的Token又能聚集在一起形成Bancor生態。舉個例子,一個TokenA,一個TokenB都是以以太進行抵押,通過Bancor都能實現TokenA和ETH,TokenB和ETH的交易,邏輯上也就實現了TokenA和TokenB的交易。Bancor協議,取名Bancor,是為了紀念巨集觀經濟經濟學之父 -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Bancor名字歷史
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 ·凱恩斯於1944年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佈雷頓森林舉行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上提出Bancor計劃。其目的是為維持和延續英鎊的國際地位,削弱美元的影響力,並與美國分享國際金融領導權。由於歷經二戰的英國經濟軍事實力嚴重衰退,而英國最有力的競爭對手美國實力空前膨脹,最終凱恩斯計劃在美國提出的懷特計劃面前流產。凱恩斯提出的這套世界貨幣方案中,由國際清算同盟發行統一的世界貨幣( Bancor Coin ),貨幣的分配份額按照二戰前三年的進出口貿易平均值計算。
凱恩斯是何許人也?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6月5日—1946年4月21日),英國經濟學家,現代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立的巨集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
凱恩斯開創了經濟學的“凱恩斯革命”,被後人稱為“ 巨集觀經濟學之父 ”。
Bancor協議白皮書
Bancor協議白皮書 可點選下載 。
Bancor協議在以太坊上的智慧合約程式碼: GitHub 。
Bancor協議是想在智慧合約的基礎上實現具有去中心化流通性的Token交易網路。Bancor協議要求每個Token都需要提供“儲備金”,儲備金的比例每個Token自行定義(0~100%)。因為“儲備金”的存在,每個Token天生通過Bancor協議可以交易,也就天生具備了去中心化流通性。使用Bancor協議進行交易的Token,Bancor協議稱為“Smart Token”(智慧Token)。
看懂Bancor協議,只要看懂三個公式。
Bancor術語
- 流通性 (Liquidity)- Token之間流通能力,稱為流通性。
- 長尾效應 (Long Tail Phenomenon)- 目前所有代幣中的前10%的代幣佔了數字貨幣市值的95%,也佔了交易總量的99%。而在傳統的網際網路行業中,存在長尾效應,也就是說,“小交易量“總共會佔總交易量的30~40%。以亞馬遜買的書為例,銷售量很小的各種書籍加起來會佔總銷售量的30~40%。長尾效應的形成是因為進入的門檻變低了。比如說,Youtube上能很方便的上傳視訊。Bancor協議就是想降低交易Token的門檻,產生長尾效應。
- 智慧Token (Smart Token)- 使用Bancor協議建立的能直接交易的Token稱為智慧Token。
- 儲備金 (Connector)- 每個Smart Token可以指定一種或者多種儲備金。
- 儲備金比例 (Connector Weight)- 儲備金比例在建立Smart Token設定並固定。儲備金比例,簡稱CW。
公式1 - 儲備金比例計算
Bancor協議要求在建立Smart Token的時候必須提供儲備金,儲備金比例的計算公式如下:
也就是說,儲備金比例(CW)等於儲備金的價值除以Smart Token的預期價值。比如說,建立一個Smart Token,名叫STAR,初始總量1000萬,提供儲備金為以太坊10000個。預期一個STAR幣的初始價格是0.002個以太,
CW = 10000/(0.002*1000*10000) = 0.5
公式2 - 價格計算
在知道儲備金比例的前提下,使用者可以通過Bancor協議買賣Smart Token。每次買賣時,價格的計算公式如下:

當前的價格等於當前的儲備金數量除以儲備金比例,再除以當前的Smart Token的流通量。還以2.2中講的STAR幣為例,初始時STAR幣的總流通量是1000萬。如果這時需要買入STAR幣,價格是:
price = 10000/(0.5*1000*10000) = 0.002
也就是說,買入100萬個STAR幣,需要支付20000個以太(近似,後面會講滑價)。買入後的價格變化為:
price = (10000+20000)/(0.5*(1000+100)*10000) = 0.0054
也就是說,買入100萬個STAR幣後,價格從0.002漲到了0.0054。
公式3 - 價格滑價處理
使用者在每次買賣Smart Token後,價格都會變化。如果只是用2.3中介紹的價格計算公式,使用者一次買賣和分幾筆小交易買賣的價格不同。Bancor協議進一步定義公式處理滑價問題。買入時,Smart Token的發行計算公式如下:
賣出時,儲備金的數量計算公式如下:
那一次交易過程中的真實的價格是:
也就是,真實的價格等於上面兩個公式計算的真實的儲備金數量變化除以真實的Smart Token的數量變化。
再舉個例子:假設當前一個Smart Token的流通量為1000,儲備金的數量為250,儲備金比例為50%。也就是說當前的價格是:
price = 250/(1000*0.5) = 0.5
一個使用者買入10個儲備金,該使用者收到的Smart Token的數量為:
也就是,真實的價格等於上面兩個公式計算的真實的儲備金數量變化除以真實的Smart Token的數量變化。
再舉個例子:假設當前一個Smart Token的流通量為1000,儲備金的數量為250,儲備金比例為50%。也就是說當前的價格是:
price = 250/(1000*0.5) = 0.5
一個使用者買入10個儲備金,該使用者收到的Smart Token的數量為:
也就是說,真實的交易價格為:
price = 10/19.8 = 0.5051
深入理解Bancor協議
儲備金比例是Bancor協議中比較重要的引數,體現了Smart Token的儲備水平。儲備金比例高,價格的波動就低;儲備金比例低,價格的波動就高。白皮書中的四張圖給出了四個比較典型的儲備金比例情況下的,價格波動曲線(Smart Token初始流通量為1000,價格為1)。
CW=100%的情況,儲備金和Smart Token的價值相當,Smart Token的價格恆定為1。也就是,在儲備金和Smart Token的價值相當的情況下,不論Smart Token的流通量如何變化,Smart Token的價格不變。有多少Smart Token,就有多少儲備金。
CW=50%的情況下,儲備金的價值是Smart Token價值的一半,買賣的價格和流通量成線性增長。
CW=10%的情況下,儲備金只有Smart Token價值的10%,買賣的價格指數級增長。買賣後,儲備金的數量相對來說急劇上升,導致下一次價格進一步擴大。
CW=90%的情況下,儲備金是Smart Token價值的90%,買賣的價格緩慢的增長。
現實中,往往是很容易先畫出價格曲線,然後再利用Bancor協議,求解出儲備金比例CW。在已知價格曲線的情況下,求解CW的方法如下圖所示(以CW=10%的價格曲線為例):
也就是說,CW = 價格曲線下面的面積/價格曲線所在的矩形。
總結:Bancor協議是為了降低幣幣交易的門檻,形成Token經濟中的Token交易的長尾效應。Bancor協議,取名Bancor,是為了紀念巨集觀經濟經濟學之父 -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Bancor協議在一定儲備金的前提下,實現Smart Token的交易。儲備金比例不同,Smart Token交易的價格曲線也不同。儲備金比例越高,價格曲線越平坦,儲備金比例越低,價格曲線越陡峭。在已知某一價格曲線的情況下,用曲線下方的面積除以整個矩形面積即可求出儲備金比例CW。
作者Star Li,他的公眾號 星想法 有很多原創高質量文章,歡迎大家關注。
深入淺出區塊鏈 - 系統學習區塊鏈,學區塊鏈都在這裡,打造最好的區塊鏈技術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