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機器人業務重組 花裡胡哨沒有用 要做實幹家
2013年,谷歌雄心勃勃地開啟了一個打造機器人的專案,但結果並不如人意,所以現在到2019年,它又有了一個新的開始。硬體被視為深度學習發展的一個瓶頸;事實上,世界上最智慧的人工智慧公司已經認識到,少做內建複雜軟體的人形機器人才是正道!
物聯網即將到來,5G即將到來,我們將需要機器人來實現這一切。還記得“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嗎?沒錯,就是那個傢伙!谷歌一直在悄悄地重組一個雄心勃勃的,但麻煩不斷的機器人專案(NYT),該專案曾由一名因性騷擾指控而離開公司的高管領導。
Alphabet簡直就像世界的一個縮影。在這個奇異的世界裡,美國總統必須坐下來與谷歌好好談談,以確保它站在國家這邊。特朗普此前曾表示,該公司以及Facebook和Twitter“正觸及非常非常麻煩的領域”。
谷歌一方面在迎合美國軍方,另一方面又在探索為中國市場打造定製的搜尋產品,所以它可能是在兩面討好。無論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協議或者美國與“戰略競爭對手”的合作關係會發生怎樣的演變,機器人的未來肯定會涉及這兩個國家。
智慧機器“實幹家”正在到來
幾十年來,機器人一直能夠撿起和移動物體,但前提是它們必須經過程式設計,有精確的指令去完成任務。神經網路開闢了機器人研究的新疆域。現在,谷歌很顯然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硬體和軟體正在發生融合。英偉達和G-MAFIA(包括谷歌、 微軟 、蘋果、IBM、Facebook和亞馬遜)巨頭們自主打造的人工智慧晶片正在改變機器人的未來發展。我們正在接近傳說中的智慧城市和第四次工業革命加速。Alphabet不會把這個任務僅僅留給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Waymo,它需要的是一場協同攻擊,而不僅僅是發展深度學習和自動駕駛汽車。
隨著專門化的人工智慧晶片將主宰未來,各家晶片製造商忙於探究哪種設計會成為主流,功能性機器人正變得越來越智慧,在現實世界中執行實際任務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最近,谷歌人工智慧研究人員製造了一個簡單的機器人手臂,它能理解拋物體的物理原理,這比你想象的更令人印象深刻。谷歌將收購回來的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賣給日本企業集團軟銀,意味著它決定要走一條全然不同的道路,即物聯網機器人之路。波士頓動力公司目前仍在研發能像人類或動物一樣移動的機器人。
谷歌在與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一款被他們稱為“TossBot”的拾取機器人。該款機器人能夠學會抓住物體,並將其扔進盒子裡,它的歸類分揀能力超出“自然範疇”。相當令人印象深刻,對吧?
谷歌進行了重組,重新考慮將其焦點放在複雜機器人的力學上面。智慧機器時代即將來臨,亞馬遜、谷歌、英偉達和蘋果等公司很可能會參與其中。消費型機器人還遠未能夠變得真正智慧,真正便宜,相比之下,“實幹型”機器人則會早早到來。實幹型機器人將成為快餐店的廚師、“雲 廚房 ”的運營者以及當地 咖啡 館的咖啡師;它們將會為大量商戶做披薩,而且比人類做得更好更快。
谷歌也在設計這些新機器人,以使得它們能夠很好地完成分配給它們的任務,而不是使得它們看起來像人類或動物。這本質上意味著谷歌的機器人戰略現在與物聯網戰略緊密相連,就像 華為 或 小米 那樣。智慧機器人和生物技術這兩個技術浪潮可能遲早會被中國所主導。
問題在於,這種戰略會讓谷歌因為軍用機器人而備受爭議。它的很多動作都對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局(DARPA)有影響,比如研發資金的利用。谷歌的執行長曾強烈表示,他致力於——就像完全致力於——為美國軍隊服務的時候,但在谷歌內部對自己的員工說這種話並不一定受歡迎。亞馬遜、微軟和Alphabet正在或多或少地成為美國軍方和國防的重要供應商,它們給予國家的這種助力並不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是為了殺戮和國家對抗。
後魯賓時代
對於機器學習和機器人如何協同工作的問題,谷歌正在思考新的思路。過去幾年,該公司一直在重建自己的專案,打造比其過去輝煌時期的人形機器人要簡單得多的機器人。
幾名承包商和機器人研究人員告訴《泰晤士報》,他們發現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在他們的專案中很有價值,其中包括訓練一隻機械手臂來抓取微小的物體。谷歌顯然在籌劃某種實用的產品。
名為“谷歌機器人”(Robotics at Google)的新實驗室其實更多地聚焦於軟體:更準確地說,是利用機器學習技術來開發在現實世界中有用的機器人。
Atlas可以拿起一個盒子並將它移動到另一個位置,而TossingBot則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對一整箱不同的物體的分類工作。不過,目前還不清楚谷歌是否會在這方面投入足夠的資金來跟上市場領頭羊的步伐。毫無疑問,Alphabet將不得不再次大舉收購機器人。
谷歌機器人部門正在研製一種類似?R2-D2的滾動機器人,利用機器學習來遊走於新的空間。研究人員也在訓練一組有手指的機械手通過推、拉和旋轉來操縱物體。好吧,夠酷!
嵌入機器學習技術的機器人可變得更加獨立
谷歌機器人部門最近搬進了位於谷歌山景城主園區的一個新實驗室。
谷歌的研究人員認為,內建更先進的技術讓那些機器人在現實世界中變得更有潛力。
該公司正在探究讓這些機器人自己學習技能。
這聽起來並不枯燥無味,這可以說是機器人未來的聖盃。
明確一點,谷歌並不是一家機器人公司。儘管谷歌是人工智慧研究的先鋒,但經過多年的努力,它在機器人領域的努力迄今尚未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谷歌一直很熱衷於機器人,但似乎直到2019年才真正知道該如何使用它們。谷歌新實驗室的成立表明,該公司正努力將所謂的機器學習引入機器人領域。谷歌仍然是全球頂尖的人工智慧工程師人才的中心,在這一頭銜易主之前,它需要好好利用這一點。對於這家主要依靠廣告收入的公司來說,這個機會視窗正在關閉。
谷歌能否以合乎倫理道德的方式製造智慧機器?

谷歌於2013年收購的幾家機器人公司專注於打造雄心勃勃的有腿機器人,如上圖由Schaft設計的機器人。
谷歌在其機器人研究方面並沒有給出長期的發展路線圖。也沒有什麼跡象表明它知道該如何在確保符合嚴格的倫理道德準則的前提下發展機器人產品。儘管該公司在人工智慧方面起草了一些指導原則,但在過去兩年裡,它在商業戰略方面犯下了一系列的公關錯誤。
谷歌於2017年在北京開設了人工智慧實驗室。本月早些時候,鄧福德(Gen Dunford)表示,該實驗室“間接有利於中國軍方”。谷歌之前在為中國打造專門的搜尋產品(此舉可能仍然在展開)。如果企業想要兼顧好各個方面,那麼圍繞未來智慧機器的道德規範將會是什麼呢?目前還是未知之數,但機器人的未來仍處於早期階段。
由矽谷巨頭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聯手建立的人工智慧實驗室OpenAI,完全有可能會變得更多地影響機器人的未來。谷歌有很多次要的專案,但是實際上,其中大多數都會以失敗告終。這並不是說谷歌不夠明智,只是說對於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很可能會誕生新的贏家。
人工智慧晶片革命將在2019年以我們無法真正理解的方式改變未來或者機器人。許多人認為,機器學習——而不是昂貴的新裝置——將是開發用於製造業、倉庫自動化、交通運輸和許多其他任務的機器人的關鍵所在。谷歌可以說是機器學習領域的全球領先者。
機器人已經被應用於倉庫和工廠車間,但它們只能處理特定的任務,比如拾起特定的物體或轉動螺絲。機器人能夠完成的任務將只增不減。機器人相對於人類工作者的比率也將不可避免地一直攀升。在自動化的世界裡——在這個世界裡,機器學習被嵌入到一切事物之中——智慧機器就是未來。聽起來似乎永遠會處於物聯網尖端的是:機器人、演算法,然後是人類。
選自 | medium 作者 | Michael K. Spencer 編譯|網易智慧 (樂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