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授權給各級員工,鼓勵試錯行為
原標題:亞馬遜的“經營邏輯”

駕馭不確定性是組織管理的核心挑戰,組織各級員工擁有持續創造力是根本解決之道,而授權給各級員工,是推動企業成長的根本動力,實現這一點首先需要做到鼓勵試錯行為。
在這方面,亞馬遜非常值得大家學習。貝佐斯在 2016 年的年度股東信中,希望令股東相信,亞馬遜目前的各種嘗試將帶來回報。貝佐斯指出,亞馬遜計算平臺AWS已經成為公司一塊重要業務。AWS從10年多前起步,而目前年營收已超過100億美元(2017年實際營收175億美元),這一發展速度比亞馬遜電商業務更快。貝佐斯表示:“在我們起步之初,許多人認為亞馬遜很大膽,甚至是賭博。‘這與賣書有什麼關係?’我們當時有可能陷入這樣的糾結中,但我很高興我們並沒有這樣。”他還表示,“亞馬遜在允許失敗方面是全球最佳公司”。
雖然外界認為亞馬遜做的很多業務之間沒有關聯,在貝佐斯看來,亞馬遜的各個業務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揭開表面,各業務之間的差異並不大,它們共享著獨特的組織文化,他說:“這一文化深信幾條原則,並在此基礎上展開行動。我所說的包括:關注使用者而非競爭對手;渴望創新及探索;願意失敗;對長期發展保持耐心;以及關於卓越運營的職業自豪感。”
正如貝佐斯所說的那樣,亞馬遜的獨特之處之一在於他們如何面對失敗。貝佐斯認為,亞馬遜應該說是全世界最能包容失敗的場所,而失敗和創造性是不可分割的孿生兄弟。甚至亞馬遜被人們評價為,一家收入1000億美元速度最快公司的祕訣就是:允許失敗。
現實中,大部分企業都會接受關於創新的理念,但是並不願意承擔在實現創新過程中的一系列失敗。一個最明顯的道理是,創造本身就內含著嘗試、未知、冒險以及失敗。為什麼很多公司無法創造新價值,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無法包容失敗。
如何讓一家公司能夠包容失敗,鼓勵試錯行為,需要從公司決策及機制做出改變。
第一,授權決策。大部分企業決策都是一個理性決策的過程,決策本身要求擁有“充分資訊”,方法正確,保持謹慎,循序漸進並且深思熟慮,更重要的是要徵詢各方意見,以確保風險可控。這個決策過程是大部分管理者所熟悉的過程,我也不認為其有什麼錯誤。這樣決策最可能得到的結果是,人們為了證明決策的正確性,會不斷維護這個決策,使得其結果不可調整,不可逆轉。
現在的問題是,企業實際經營的環境與決策過程及結果之間存在衝突,因為環境是多變的,決策過程無法擁有“充分資訊”,同時決策參與者們可能也無法擁有對未知領域做出判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決策本身必須是一個可變、可逆的過程,這樣才可以保證決策與環境不確定性相匹配。所以,需要授權給一線員工,讓其直接能夠做出判斷,或者授權給擔當責任的人,他們能夠迅速做出決策並承擔結果。
第二,建立試錯機制。我曾經與80後創業者有米科技的創始人陳第交流,請教他公司如何保證開發新產品成功,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公司無法保證開發新產品成功,我們採用的方式是,不斷試錯,糾正,然後迭代。”有米科技的做法是,任何一個新產品開發都要求一月內到市場測試,如果一個月內顧客反響活躍,這個新產品會繼續開發下去,如果一個月內顧客反響不活躍,公司會立即關閉這個專案,專案組成員自動解散,然後組建新的專案。
從陳第這裡,我知道傳統的企業為什麼無法與新興的企業相競爭,因為大部分的傳統企業是不允許錯誤的,一旦專案失敗了,就無法再有機會設立新專案。而新興的企業不會這樣,他們願意嘗試新東西,市場證明錯了,馬上調整,進入另一個新專案,失敗在這些公司裡屬於正常現象,也正是試錯機制,使得這些公司保持創造力。
授權給各級員工的途徑和方式有很多,我相信每個企業都會尋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最需要提醒的是,員工成長以及能力釋放,最好的途徑是得到授權去承擔責任。當一些企業創始人問,怎樣才能讓員工成長起來,答案其實很簡單,讓員工有機會承擔責任,有機會得到資源去擔當責任。(本文摘編自《經理人》雜誌286期,文 /陳春花,北大國發院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