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金融,金融科技方興未艾
無論是科技巨頭,還是金融巨頭,都正在快速的擁抱AI技術。
IDC最近釋出的美國前十大IT支出公司顯示,有4位是包括Google、Amazon等在內的家是科技公司巨頭,4位是包括美國銀行在內的金融巨頭家是金融公司。除了這些傳統意義上的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另一類橫跨科技和金融業的公司——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也在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驅動其輕資產、可快速複製的金融業務,這些金融科技公司,不同於以強大技術實力支援、賦能金融服務的Tech-fin(如支付寶等),他們本身的核心能力是風險管理和定價,利潤主要來源於金融業務。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在2019年的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宜信CTO向江旭表示,AI天生適合在金融業中大展身手。
首先,AI資料驅動的特點及其契合金融業需要處理海量資料的行業特點,可以大大提升金融業資料處理的效率和質量;其次,AI技術本身是不需要實體裝置的,但是如果應用到具體的生活場景,如自動駕駛,就需要汽車硬體的配合,現實環境和硬體裝置的各種限制會導致人工智慧無法全部發揮其優勢,反倒會凸顯出AI的捉襟見肘,但是金融業大大不同,無論是在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進行高頻交易(prop trading)、還是面向數以千萬計的消費者發放小額貸款,都可以很大程度上擺脫實體場景來進行,AI的硬體限制大大減少;最後,AI是沒有感情、本身是沒有被植入倫理觀的,這在視覺識別、語義識別等涉及到情感、倫理的業務領域,有時候是一個很大的缺陷,但是金融領域恰恰是最需要冷靜、理性地處理業務的,尤其在股票交易方面,自動化的高頻交易明顯勝於人類。

圖 | 宜信CTO向江旭發表演講(圖源:DeepTech)
人工智慧在金融業中的大展身手,體現在AI正迅速重構金融業,人工智慧在目前金融業務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從簡單的線上客服、理財產品推薦到敏捷反應的線上信貸決策引擎、量化投資和私人訂製的智慧投顧,人工智慧已經極大提升了金融業的效率。
以宜信為例,宜信CTO向江旭介紹了宜信過往幾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卓有成效的發展成果。藉助於人工智慧技術,宜信重塑了其業務中臺和後臺。人工智慧技術在提升其金融業務處理效率的同時,也為廣大金融服務消費者帶來了福利。宜信利用AI技術賦能財富管理業務,在其投米智慧投顧平臺上,做到了“KYC(Know Your Customer)”,也就是精準刻畫使用者畫像,從而為客戶精準推薦理財產品。同時宜信將AI首次應用到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做到了可以在一秒內從60個維度處理1000萬普通合夥(GP)人資料,最終廣泛覆蓋投前、投後和趨勢分析等三個完整的投資階段。
那麼,那些準備或正在擁抱AI的公司,應該如何才能用好AI?
宜信CTO向江旭指出,不同公司擁抱AI,需要根據自身的財力、技術等綜合實力確定自己的AI轉型戰略。那些小的傳統金融機構,如私募基金等,如果財力不足,便不足以支付人工智慧專家昂貴的人力成本和研發成本,因而他們的佔優策略是跟隨利用好科技巨頭開發的AI技術,為自身的主營業務服務。而對於那些正在招聘AI團隊、研發AI技術的公司,公司的領導層也要設定合理的預期,制定合適的戰略,不能急於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