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省下1000億? 區塊鏈+零售要這麼玩!
面對零售行業供應鏈、貨物追蹤、倉管、溯源、鑑別等各個環節,區塊鏈通過不同的解決方案去解決這些痛點。
在這一過程中,諸如IBM、沃爾瑪、戴比爾斯等一大批科技巨頭和傳統企業成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本文旨在通過區塊鏈在零售領域的應用為出發,讓你對區塊鏈+零售有全新的理解。
或許你從未留意,比特幣背後的技術正在悄然改變零售業。
雖然噪音和炒作已不稀奇,但我們還是欣慰地看到,區塊鏈正在被用來解決一些令零售業苦惱已久的問題,一些不錯的專案也在順利地發展中。
戴比爾斯(De Beers,全球最大鑽石開採公司)、沃爾瑪等零售巨頭都在採用區塊鏈技術以提升產品的可追蹤性。2018年1月起,戴比爾斯採用了Tracr系統,利用這一技術 “從礦場到消費者”的全價值鏈追蹤鑽石。而沃爾瑪則把綠葉蔬菜放在區塊鏈上,以保證實時的,端到端的,從農場到餐桌的產品跟蹤並加速食品安全問題的識別、研究和反饋。
世界最大鑽石開採公司戴比爾斯的Tracr鑽石追蹤系統;來源: Business Blockchain HQ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初創公司也在借力區塊鏈,利用區塊鏈的加密技術和分散式資料庫等等,為包括護膚品,酒水和高檔手錶等等行業帶來改變。
可以說,如果有人正在某地賣東西,就一定有人在想怎麼用“一個聽上去很酷的分散式賬本”,來幫助他們把銷售做更好。一片萬物區塊鏈的景象。
在大家的認知中,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 但更為準確的說,區塊鏈其實是一種儲存資料的方式 。一般意義而言,區塊鏈是一種記錄的資料序列,通過網路共享提供訪問介面並且不可篡改。
在不使得整個序列的其他部分資料無效的前提下,任何成員都無法刪改其中的資料。雖然專家對區塊鏈的準確定義還在辯論,但大多數人對區塊鏈的目標已經達成共識,那就是,區塊鏈要生成一個難以篡改卻易於獨立核實的分散式記賬本。
舉例來說,零售商希望在區塊鏈上以端到端的方式記錄供應鏈資料,從而跟蹤庫存或打擊假貨。為此, 每個零售實體的每個環節都要參與進來,從工廠、分銷商、發貨商、倉庫一直到店鋪,這樣每個環節都不存在資料缺口。每當有新的交易被記錄下來 。
例如,在港口掃描集裝箱或貨品上架,它都會被驗證並與其他交易繫結在一個“區塊”,區塊與區塊相連線便形成了區塊鏈。資料的副本會被多個裝置所儲存,這些裝置叫做“節點”。由此,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就形成了,可以保護資料不受黑客攻擊。
聽起來貌似很複雜,尤其如果使用者需要面對的供應商來自全球,而還在使用紙質表格或笨重的軟體來管理髮貨資料,那無疑會更加頭疼。 但是關係到數十億美元的利益,對整個零售業來說,這就不是一個是否要解決的問題了,而是“如何解決”以及“何時能解決”的問題了 。
與此同時,我們要熟悉一下那些終將會被區塊鏈所改善的零售業的六大領域。技術人員、投資者和分析師對這些領域都非常興奮。
1. 庫存管理
一家名為Activant Capital Group的風投公司的創始人Steve Sarracino說:“在零售業,從資料的角度來看,兩個最大的問題是:
第一, 要明白庫存在哪裡,在供應鏈中、店鋪裡還是線上狀態 ;
第二, 要將庫存與正確的客戶群體相匹配 。”
即使只解決這個難題的第一部分,對零售商和為他們提供服務的物流公司來說也將意味著巨大的利潤空間。零售商和物流公司能夠更好地控制貨物運輸流程和最終上架的貨物。
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也不會再遇到“跑到店裡卻發現心儀的商品已經賣完了”這種窘境。同時,零售商也在極力避免這種問題導致的不好的消費體驗。
根據IHL集團(一家調研諮詢公司)最新的報告: 缺貨問題引起的全球零售商成本高達1000億美元 。通過提高庫存視覺化和供應鏈的透明度,供應商和零售商可以更好地同步,更準確地追蹤發貨進展,明確何時需要補貨。區塊鏈可以改善責任制,並保證所有相關方收到的資料都是準確和實時的。
當然,這需要每個人都密切協作以及基礎設施到位。Sarranico表示:“區塊鏈平臺並不像變魔術一樣,要有使用者正在使用的網路平臺為支援,對背後使用的區塊鏈進行程式設計,這樣才能讓每一件庫存都得到追蹤。 使用者需要與真實世界發生互動,但我們要找到適合的方法,譬如條形碼、RFID、視覺掃描等等 。一定要有從模擬到資料的互動流程。”
區塊鏈追蹤實體貨物的一個巨大障礙在於, 這個系統要統一有效,並且本身就能阻擊假貨。但是,像二維碼,就很容易被copy 。
此外,要追蹤的貨物種類不同,潛在的方法也大不相同。例如,驗證單科鑽石的切割跟追蹤整個貨櫃價值的產品,其背後的挑戰肯定不一樣。當然,一些更有前景的方法,如RFID標籤成本很高。每個單獨產品都加上RFID標籤與給整個運貨板加一個標籤,價格肯定也差別很大。
2. 產品安全
瞭解庫存在哪裡的同時,還要知曉貨物從哪裡來,才能保證不出問題。
作為全球最強大的零售企業,沃爾瑪在用區塊鏈保障食品安全領域已經在探索。沃爾瑪於2018年9月與IBM合作,雙方共同推出“食品可追蹤計劃”。 該計劃將在2019年正式上線,可幫助沃爾瑪在同一平臺管理所有供應商 。據IBM區塊鏈服務總經理Jason Kelley介紹, 上線後,沃爾瑪可以在2.2秒的時間內有效追蹤所有綠葉蔬菜的源頭 。而此前, 這一過程需要花費6天,18小時,26分鐘 。
沃爾瑪區塊鏈食物來源追蹤過程;來源: Altoros
由於近年來高發的疫情和召回事件,包括2018年春季由汙染的長葉萵苣引發的致命大腸桿菌疫情, 沃爾瑪先從綠葉蔬菜開始試驗以區塊鏈追蹤食品安全,並將在未來把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領域。其他零售商如果遇到此類產品安全問題,例如亞馬遜之前曾經遇到過的電動平衡滑板車爆炸事件,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流程,重新贏得消費者信任,並在未來避免可能出現的問題。
3. 狙擊假貨
在奢侈品、服裝、化妝品、美術品、高階酒等假冒偽劣的重災區,也開始使用區塊鏈來追蹤產品來源。
拿化妝品來說, 一些假貨化妝品以及轉售的產品在Amazon網站上售出 。雖然轉售產品嚴格意義不一定違法,但是非授權經銷商無法保證產品的監管鏈,這意味著消費者可能會買到假冒或過期的產品,從而對化妝品品牌造成一定傷害。
某供應鏈初創公司的聯合創始人Samantha Radocchia說,這些企業採用傳統雲資料庫來解決轉售的問題。由於沒有完整的供應鏈或網路, 他們無法確認什麼時間商品被轉售的,只能靠檢查並掃描產品才能確任 。
Samatha還說道, 如果在區塊鏈上進行追蹤並將所有系統進行整合,一旦商品打包完成,被送到第一家經銷商,這些活動就都會被記錄下來 ,企業就可以很快找出是在哪一個點上面這個鏈條被打破的。
像設計師手袋這樣的商品,區塊鏈可以幫助消費者確認其來源。在奢侈品零售行業,辨認貨品的來源和真假一直是一個挑戰,現在還只能依賴於專家的主觀經驗。
Gartner副總裁兼資深分析師對此表示謹慎,他說:“為了確保驗證系統能夠識別貨物來源,區塊鏈上每一次行動都需要以端到端的形式被統一記錄下來,鏈條上要沒有任何斷點,才能保證消費者最終手裡拿到的商品跟工廠裡生產出來的是同一件。”
4. 道德供應鏈
作為消費者,我們越來越關注所購買的產品來源。因此,很多零售企業在提升貨品來源的透明度方面也在不斷努力。
專家表示,區塊鏈可以支援品牌關於道德供應鏈和可持續性的主張,通過提供產品原廠地和產品流通過程中經手人的記錄,來驗證產品來源。
從區塊鏈的透明度提升中獲益的不僅僅是時尚相關的行業,鑽石行業也大力投資區塊鏈技術以滿足消費者,尤其是新生代消費者的需求,在更大程度上保證購買的價值、質量和來源。
自從20多年前,“血鑽”進入公眾視野以來,鑽石的來源一直備受關注。眾所周知,血鑽在非洲國家,主要包括獅子山,賴比瑞亞和象牙海岸等國家開採,而出售血鑽是為了支援這些國家內戰,並引發了嚴重的人權問題。
小李子就曾主演過以血鑽為主題的電影;來源: Fanpop
2003年,聯合國通過實施了“金伯利程序”(Kimberley Process)計劃,想要杜絕“血鑽”,通過監控毛坯鑽石產業鏈、供應鏈”,減少全球尤其是非洲地區非法鑽石開採和貿易引發的流血衝突。但是近年來,該計劃也遭到《衛報》等媒體的曝光,被指在解決工人剝削、社群人群轉移和腐敗等問題上表現乏力。
儘管如此,所有區塊鏈計劃都承諾會補充,而不是完全取代現有的認證計劃,已經採取相應措施的企業包括全球最大的鑽石公司戴比爾斯,以及專注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的技術初創公司Everledger。所有人承諾用區塊鏈來補充現有的認證工作。
IBM在2018年春季公佈了TrustChain鑽石認證計劃,與一系列黃金和鑽石企業包括礦商和零售商,以及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合作,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信任鏈”。
此前,整個流程中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跟蹤和驗證系統,大多數工作是在紙上或是早已過時的軟體上面完成。Kelley說,通過TrustChain, 所有資訊都可以在一個線上平臺獲得,包括鑽石的重量和特徵,黃金的提煉,珠寶的庫存單位和價格,以及最終的零售商等等 。“此外,還有一個附加價值,那就是加速了向數字化轉型的程序。人們使用多年的紙質記錄可能會消失,而數字化記錄將取而代之。”
5. 管理客戶資料
與掌握供應鏈同等重要的是,零售商要了解消費者,在這方面,零售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問題的一部分是隱私性。消費者希望控制自己的個人資料,但同時也渴求完美定製的購物體驗。同時,他們也絕對不想被纏人的廣告追得無處可逃。
2017年埃森哲的一項全球調研顯示, 49%的美國消費者表示在使用定製化服務時,擔心資料隱私 。44%的使用者也表示他們因為企業沒有提供個性化的體驗而感到失望。消費者確實想要兼得魚和熊掌。
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區塊鏈可以為零售商提供一種途徑,零售商可以使用消費者資料定製產品建議,而無需這些資料儲存在他們的伺服器上。在大範圍的黑客攻擊後,使用使用者資料但不佔有使用者資料已經成為很多零售商的責任。
歐盟的GDPR通用資料保護條款在2018年5月生效後,企業在收集、儲存、使用個人資訊上要取得使用者的同意,使用者對自己的個人資料有絕對的掌控權。雖然區塊鏈在幫助企業獲取使用者資料方面的有力工具,但還有一個重要方面企業需要警惕起來。
例如,區塊鏈與GDPR的目標存在一點不一致,那就是區塊鏈上的資訊不可刪除。GDPR保護使用者對資料的“被遺忘權”,也就是使用者有權要求企業把自己的個人資料刪除,如果資料已經被第三方獲取,使用者可以進一步要求它們刪除。一旦資料被儲存在區塊鏈,這一點將變得非常困難。因此區塊鏈公司在努力研究系統,能夠將徵得使用者同意的資料與被保護或分享的使用者個人資料區分開來。”
由於信任缺失,我們訴諸於區塊鏈,但如果對使用者資料處理不慎,也會陷入非議和危險的境地。美國戶外品牌L.L. Bean對此深有體會。 此前L.L. Bean啟動了一個測試專案,將感測器連線到使用者的外套和鞋子上,並將體溫和穿戴頻次的加密資料傳送到以太坊區塊鏈平臺 。
L.L. Bean將可穿戴資料資訊上鍊,但很快這個專案就被叫停了; 來源: Business Insider
這個故事在媒體上不斷髮酵,很多新聞機構稱這個想法“令人毛骨悚然”,也有一些媒體報道誤讀,L.L. Bean蓄意收集使用者定位資料,並在購買之後繼續跟蹤使用者。事實上,只有一小部分的產品測試人員穿過配有感測器的衣服和鞋子,而這個專案最終也沒能持續下去。
6. 支付
雖然缺乏標準化將帶來挑戰,但區塊鏈技術為那些希望在支付處理中繞過信用卡的公司提供了選擇。零售商的利潤率往往很低。
例如, 雜貨店的平均利潤率只有1%-2%,信用卡公司向企業收取的費用越來越高,會對利潤造成重大影響 。Sarracino說:“如果零售商能直接向消費者收費,利潤率有可能翻倍,進而對消費者的售價有望降低。長遠來看,這項技術潛力無窮。”
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看到區塊鏈影響到購買的商品以及購買方式?如果你在沃爾瑪購物或在戴比爾斯買鑽戒,答案是很快。使用者的實際體驗沒有什麼不一樣,但真正的變化是發生在幕後的,這種變化比各種文章或媒體報道中所說的要隱蔽而微妙。
最終,區塊鏈的承諾是將權力交給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並在一個日益缺乏信任的社會中,恢復某種信任。對於零售行業來說,這似乎是他們去追求的一個遠大目標。
來源:區塊鏈大本營
作者:Hilary George-Parkin
譯者:賈瑞婷
原文標題:《一年省下1000億? 原來零售玩的是悶聲發大財》